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张大千的这卷藏经,鲜有人见过,南来北往的纷乱岁月里,他贴身携带多年,直到1939年,因挚交张目寒的太太朱紫虹思念位于西湖故居,遂将记忆中的西湖与雷峰塔绘下,与刻经裱为一卷,郑重赠予友人。

1924年9月25日,军阀孙传芳的队伍进驻杭州,全城人心惶惶。十八岁的胡兰成在杭州求学,下午正走在白堤上, “忽听得一声响亮,净慈寺那边黄埃冲天”,他亲眼目睹了雷峰塔的坍倒。

雷峰塔砖真正的秘密在这一刻显现——原来砖有两种,一种实心,一种则内含空心圆孔,藏有经卷,故名藏经砖。于是,塔中尘封千年的北宋吴越王钱俶刻经就这样重见天日,却也从此流离失散,残损殆尽。往后的雷峰塔考古中,竟没有发现一卷完整刻经。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雷峰塔残状,清末时所摄,塔基被掏空之状清晰可见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雷峰塔藏经砖

流失民间的千年藏经,成为好古者竭力搜寻的珍罕之物,收藏者中,就包括两位以好古闻名的大家——张大千吴湖帆

张大千的这卷藏经,鲜有人见过,南来北往的纷乱岁月里,他贴身携带多年,直到杭城沦陷日军之手时,因挚交张目寒的太太朱紫虹思念位于西湖的故居,遂将记忆中的西湖与雷峰塔绘下,与刻经裱为一卷,郑重赠予友人,作为安慰。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张大千 雷峰夕照并雷峰塔砖藏经卷

手卷 设色纸本

题:7×51cm、画:7×125.5cm 、跋:7×210cm

据说,雷峰塔初建时藏有经卷八万四千卷,“经文全然可诵,有详细的题署可考。”一块块藏经砖里头,便是吴越王钱俶印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细小的卷轴,以小竹签做轴心,裹上黄绢,砖洞口,再塞上木栓,藏于雷峰塔顶层。

千年风霜雨露的侵蚀之下,本就残经多、全经少,塔圯之后,出土大多霉烂零落,幸存首尾完整的仅有三卷。

1925年,著名海上收藏鉴赏大家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及长子孟欧游西湖,以五百银元重金购下陈曾寿所收的一卷完整刻经,用明锦宋纸装裱成手卷一件,引为至宝,亲笔题下长跋。

张大千的这卷藏经如何得来已不可考,徐徐展开这个极其细小的长卷,引首是郑孝胥于“戊辰三月”的题款:“西关砖塔藏经”——“西关砖塔”正是雷峰塔最初的名字。以此推断,张大千应在1928年前就获得了这件藏经。

于他而言,这亦是一件宝物,在日后的题跋中他写道:“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可见,张大千为这卷刻经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纷乱时局中,他一直将其小心收藏在自己的贴身行篋里,直到十余年后,才交给人生中最重要的好友——张目寒。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郑孝胥题引首

西关砖塔藏经。戊辰(1928年)三月,孝胥。钤印:郑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雷峰塔藏经

张目寒曾是鲁迅的得意门生,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赴台后任监察院秘书长,是于右任的重要幕僚。

张大千与张目寒投缘,为八拜之交。

张目寒参与并见证了张大千此后人生中大部分的创作与内外事务。几年前出版的《张大千致张目寒信札》中,近八十开洋洋洒洒的墨迹,两人间的真情、信任可见一斑。当时频繁在世界各地为画展奔波的张大千,常常给张目寒写信,称其为“寒弟”,期间有关怀,也有委托对方代办的种种事宜,字里行间,事无巨细;张目寒亦是事事亲力亲为,帮兄长代办出入境证件、购买机票、甚至寄送颜料……两家太太们的关系也好得非常,张大千每次重大出游,张目寒均偕太太同行。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1920年代,张大千与张目寒、刘旭沧在上海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1959年春台北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张大千国画展,于右任主持揭幕,张大千同年秋返台访友。此照摄于台北松山机场,左起为张维翰、于右任、张大千、张目寒、张群。

1938年,张目寒夫妇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那阵子日军频频空袭重庆,张大千得知后,力邀张目寒同游剑门并请夫妇俩同住青城山上清宫

彼时,杭州也已落入敌手,身为杭州人的朱紫虹止不住对家乡的思念,甚至常常梦见自己游于六桥三竺之间。张大千遂检索贴身行篋,搜得这卷雷峰塔砖经卷,作为礼物,赠予张目寒夫妇。他还将记忆中的西湖与雷峰塔画下,绘成《雷锋夕照图》一幅,合装成卷,以慰朱紫虹思乡之苦。

在卷后,他写道:“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画图认取黄妃塔,犹有斜阳照碧天。己卯与寒弟、虹娣同在青城消夏,偶检行箧得此卷,并写图以赠。虹娣有别庄在湖上,金沙港乱离不得遽归,得此聊当卧游,慰情于万里外可也。”

“黄妃塔”即雷峰塔,当年吴越王钱俶为其妃黄氏所建,故有此别名。

一时间,西湖往昔盛景恍然纸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张大千 雷峰夕照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图卷局部:西湖上断桥、长桥、西泠桥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图卷局部:雷峰塔及净慈寺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图卷细节

展开这件清秀精致的小卷,西湖风光历历在目。

大千仅取西湖一角,以细笔描绘。湖面拱桥垂柳,琅玕掩映,几笔勾勒出的瓜皮艇子泛于湖上,甚是可爱。

目光继续往后走,一眼能认出立于土丘之上的赭色雷锋砖塔,看起来,塔端杂树丛生,夕阳斜照之下,已呈颓败破落之状。

这便是深深印刻于张大千脑海的西湖景象。

在另一首题跋诗中他写道:“三年我不到杭州,重见青山水上浮。高并两峰云暧暧,阴沉一逕竹修修。黄妃塔已成秋梦,忠烈祠空认旧游。瓜皮艇子无多大,载酒还教一日留。”细处还有两列小字:“十年前曾借居半载。”

张大千曾客居于雷峰塔畔长达半年之久,西湖畔的南山路,雷峰塔1号的旧居曾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半角山房”,正是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的私人居所。张大千曾与徐元白、马一浮、张宗祥、徐悲鸿等人创立“西湖月会”,各路名家在此聚会、论诗、弹琴,一时传为杭城盛事。

此时重回画卷,画面是带着感情被细心经营,布局简练疏约不失井然层次,用笔细密、设色清朗,得石涛笔墨之魂,复出于其细笔精工——彼时,正是大千醉心于临仿石涛、石溪,上追王蒙之时期,笔下景致多不脱石涛。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张大千题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跋1:零落西城越国砖,残经一卷价论千。画图认取黄妃塔,犹有斜阳照碧天。己卯(1939年)与寒弟、虹娣同在青城消夏,偶检行箧得此卷,并写图以赠。虹娣有别庄在湖上,金沙港乱离不得遽归,得此聊当卧游,慰情于万里外可也。兄爰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眼底。

题跋2:三年我不到杭州,重见青山水上浮。高并两峰云暖暖,阴沉一迳竹修修。黄妃塔已成秋梦,忠烈初空认旧游(十年前曾借居半载)。瓜皮艇子无多大,载酒还教一日留。五年前重游西湖之作,并书卷後,大千居士。 钤印:张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目寒请来国学大家、翻译家钱智修沈尹默先生为此长卷作跋。此时,张目寒与沈尹默、钱智修等同为监察院同事。

沈尹默就住在重庆上清寺陶园的鉴斋,他的诗一向为人们所称道,1942年冬,在整理《念远词》期间,沈尹默为此卷写下“砖塔凝然如老衲,每过湖上叹清奇。于今影共斜阳散,经卷留看有所思。

钱智修则由雷峰塔的物是人非,观照当下,题下了“万里王孙叹转蓬,西湖空忆旧藩封。白公堤畔黄妃塔,开卷真如在梦中。佛力降魔事渺茫,陀罗经在塔基荒。可怜胡骑凭陵日,政有朝官礼法王。”的诗句,抒发的是家国兴亡之感慨。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沈尹默题跋

砖塔凝然如老衲,每过湖上叹清奇。于今影共斜阳散,经卷留看有所思。壬午(1942年)冬初,为目寒题,尹默于重庆上清寺之陶园。钤印:尹默

一卷传奇雷峰塔千年刻经,见证张大千与结拜兄弟半个世纪的友谊

钱智修题跋

万里王孙叹转蓬,西湖空忆旧藩封。白公堤畔黄妃塔,开卷真如在梦中。佛力降魔事渺茫,陀罗经在塔基荒。可怜胡骑凭陵日,政有朝官礼法王。目寒尊兄属题,钱智修。 钤印:经宇

往后岁月,这卷珍贵的合卷一直被妥善保存,一如两人长达半世纪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