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爱与爱的次序

在处理与自己以及别人的关系上,我走了一条痕迹明显的路。

读书在我自我成长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概二十五六岁,李中莹《重塑心灵》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常跟朋友们提起的一个测试大概来源于该书:拿着一面镜子,注视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告诉自己“我爱你”,会有人无法开口。这本书让我开始了跟自己的对话,让我明白接受自己,自爱的重要性。后来另一本讲自爱的力量的书《生命的重建》同样给我震撼与启发。

我是一个晚熟的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试图解决与别人的冲突。老子道德经对我影响比较大,先后读了南怀瑾《老子他说》,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后来开始接触佛教著作,星云大师《心经五讲》、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都对我产生过影响。这些书教我不要那么较真,固执,不要那么自私。后来练习打坐,让我更加能够分辨,旁观,虽然打坐的经历很短暂,但对我启发很大。打坐会腿疼,是左腿疼,还是右腿疼,还是整个身体疼,还是心疼?在打坐期间佛教师傅的开示也对我启发很大:腿疼,尽量忍,忍不住就换下腿好了。这不就是生活吗。这些开悟都对我处理人际关系带来了帮助:不要强求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对于别人的行为,我们有作出如何反应的自由。后来皈依了佛教,缘起是朋友的劝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地藏菩萨的感召,开始跟地藏菩萨结缘是看界诠法师讲地藏经的视频,后来看到圣一法师《地藏经讲记》,让我赞叹不已,到今天还会翻看。对我人生观产生影响的还有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以及塔勒布的《黑天鹅》,《黑天鹅》告诉我人生事业都是不确定的,那还担心个啥。

爱的次序

大概三十六七岁,我参加了一次“家庭系统排列”的课程对我帮助很大。自爱是人做一切事的基础,什么是自爱,该怎么自爱当然也是要学习的。但只有自爱是不够的,人是社会动物,还要爱人,我们的精力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要有爱的次序。这两年读的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克里斯坦森)也很受益。大概在2020年2月份画的一张幸福关系图,是我人生已到不惑之年对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别人的总结,也是指引我走好40岁以后的人生的一张图。

爱与爱的次序

这张图是影响每个人幸福的社会关系图,当然有的人未必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那这张图也是影响他/她实现人生追求的社会关系图。在图的中央是自己,要自尊,自爱,中国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要自立,自强,人只有独立才可以跟别人互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飞机上的逃生指南也是要求先给自己带氧气面罩,再照顾身边人。当然强调“我”不是否定舍己为人的大义,而是不可怨天尤人,自轻自贱。

再就是夫妻,人一旦结婚,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就由父母变成另一半了。我把另一半也排在子女前面。当然不能为了另一半不去孝敬老人,教养儿女了,相反,如果爱另一半,他/她一定会帮你做好孝敬老人教养儿女的事。

排在老婆/老公,孩子后面的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了,这是血脉至亲。

我把事业伙伴:同事,客户,老板等,也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很简单,他们是衣食父母。他们排在亲戚朋友前面。

事业,家庭哪一个更重要?问题提出来就已经把两者对立起来了,我不认同两者的对立。工作和生活也不是对立的,人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工作不好哪有好生活。事业和家庭,工作和生活是互相促进的,家庭和睦,自然有助于工作,让工作有了干劲;工作开心,也会促进家庭幸福,贫贱夫妻百事哀。也不要期望平衡,有时候家庭要做些牺牲,有时候工作要做些让步。

人生总要有亲朋好友才温暖,对于社会也要力所能及的回馈,不好只做给社会制造生活垃圾的人。

四十岁以后,责任让我们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