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兔子当年穷疯了)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相声演员常爱说这么两句话,一句叫“一遍拆洗一遍新”多指演员对传统活的改编整理,融入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和包袱,使老活重新焕发生机。另外一句叫“旧瓶装新酒”,一般是之前同行使响了的创编相声,若干年后又被其他演员重新搬上舞台。前提同样是对段子内容进行过二度加工创作,加入符合个人表演风格的包袱。这两句话的指向界定相对模糊,但共通点是都要求演员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郭德纲早期和徐德亮曾经合作过一段创编段子《穷疯了》,老听户们只要听过一次就知道这块活是典型“旧瓶装新酒”的段子。而“旧瓶”正是当年杨议、杨进明合作的《没主意》。两段相声的不同之处在于垫话和瓢把。杨议是从“耳根子软没主意”入活,从没主意到出主意再到结尾还是没主意,由始至终围绕“没主意”的主题展开。而郭德纲则开篇以贬损徐德亮穷疯了点题,“家里吃什么都指着馒头”的包袱也获得观众强烈反响。两段虽然切入点不同,但目的都为了引出正活的“出主意”,可谓殊途同归。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瓢把部分两段也有明显区别,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杨议使的瓢把显然更胜一筹。在《没主意》里,由乙耳根子软没主意,到举例有主意的人如何发财,再到你想要发财我给你出个主意。垫话、瓢把、正活,三个部分呈现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甲:我们楼上的孙先生开出租车一个月挣四千多块,我们二楼那赵先生推一排子车卖煎饼果子一个月挣六千多块,我们四楼上那刘先生蹬一三轮车拉座一个月挣八千多块,我们楼下那四奶奶给人看自行车,一个月挣一万多块。乙:你打主,看自行车一个月挣一万多块啊?甲:她是一天准卖几辆。这段瓢把就巧妙的借鉴了传统活《怯拉车》的内容。同时从铺垫上来看,严格遵循着三翻四抖的相声表演规律。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再来看郭德纲《穷疯了》的结构安排,瓢把用了“卖兵马俑”“卖肾”两番小包袱,紧接着给乙出主意合伙卖菜、包酒店、办奥运会的内容与《没主意》的正活如出一辙。但问题在于瓢把和正活都是给乙出主意,缺乏推进表演应有的层次。虽然在中间郭德纲垫了一句过桥的话,“这都是大买卖,你干不了这个,你干点小买卖,卖菜吧”但这句反而成了整段作品里最不讲理的台词。因为正活的三番仅有卖菜这一番是小买卖,其他两番可都算是大买卖。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最后底包袱处理上,杨议的使法更合乎逻辑。甲:诶,我再给你出个主意,要不你还说相声去吧。乙:还是没主意啊!除了再次点题,也更充分地塑造了甲乙两个异想天开又没准主意的形象,其讽刺意义深刻。而郭德纲也完全沿用了《没主意》的底,底包袱跟“穷疯了”并没有直接关联。

当年说相声穷疯了的郭德纲,为何非要学没主意的杨议?

  客观来说,不管是杨议、杨进明的《没主意》,还是郭德纲、徐德亮的《穷疯了》都在当时的观众中使响了。但如果演员本着不说糊涂相声的初衷,在作品结构以及包袱设计还是应该多下功夫,“讲理的相声”往往才能有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