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养生学漫谈(四)

熊春锦

无之以为用

道家养生学的重要原则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我们在研究养生学的时候,特别是研究道家的养生学的时候,另外一个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老子所强调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看不到的物质,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而“有之以为利”只是为了满足我们智能的需求、后天的观感,里面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是有害还是无害,我们并不容易判断。

比如,现在的人们为了达到一种感官上的视觉刺激,达到一种智能上的欲望满足,竟然在饲养动物、养植植物时造假,消费者从菜市场买几根黄瓜都可能遇到假的。

什么样的叫假的呢?这种黄瓜是经过化学药品“打扮”的,顶上的花儿开得很鲜艳,外皮的光泽也比较明亮,但是丢在水里面一泡,表面的“化妆品”分解掉以后,黄瓜就失去了光泽,顶上的花儿也是个被催开的假花儿。

为什么呢?

它采用的是投其所好的方法,让人觉得这根黄瓜是非常鲜嫩的,是刚下架的黄瓜,但是化学毒素却渗透进了这根黄瓜里面,人吃了它以后,不是直接有用,而是有毒。

吃得越多,积蓄的化学元素越多,对人体肝臓、肾臓等臟腑的损伤就越大。

所以,在养生这个领域里,我们要在方法论上完整地掌握老子的五千言,特别是掌握道家这些根文化的内容。

比如,从医学当中解读出什么叫“无之以为用”的养生,重视看不到的“无之以为用”对身体、对健康、对养生真正有用的内涵,把这个内容找出来,那么就是最简约的养生方法。

实际上,这些养生方法都是落实在每个人体内的。

就像《易经》所探讨的是如何去认识自己体内的细微结构,去与天相合,与地相合,达到最佳的养生状态。所以,《黄帝内经》里把人分成五大类,实际上这五大类就涉及懂不懂养生、会不会养生的因素。

《黄帝内经》讲了那么多的内容,我们却难以从中找到一个中药的处方,治疗方面都是只讲到针灸为止,而其他都是讲的如何预防。

实际上,预防学就相当于养生学,而且是超越现代和西方医学预防学观念的最全面的养生学。

它把人分为庶人、贤人、圣人、至人以及真人这么几大类,也就是说,人在自身体内的养生水平到了哪一个界面,到了哪一个层次,那么就具备什么样的生命质量;而且,对社会、对自己的家庭就构成怎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力。

对社会的贡献也好,自身的生命能力也好,都能从人的养生当中去看到一些结果。

古人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常常是以人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水平,来作为鉴定此人是否会养生,是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否对国家、对民族能够作出真实贡献的一个标准。

而这些鉴定标准,实际上都架构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返观内视基础上。通过观察自己生命体内的现象,来改变自己的生存质量,包括在细胞层面的一些改变,是非常吻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的。

其中包括我们可以再造自己的端粒体。一个双螺旋结构的端粒体就像一根火柴一样,不会养生的人,他的端粒体像头朝下的火柴,燃烧得很快,因为他们不会开源节流;

一般会养生的人,他们的端粒体看上去就像一根平着燃烧的火柴一样,燃烧时间就会延长;

而道家养生,就像是把火柴点燃以后,让它头朝上慢慢地燃烧,这个燃烧速度常常比不懂养生的人慢几倍。

什么样是会养生,什么样是不会养生,当我们理解了道学的养生方法以后,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个“无之以为用”的养生系统了。

养生要学会开源节流

中国的养生系统其实很简单,就蕴藏在三家学说当中。

第一,是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养生学就蕴藏在伏羲的河图演易的内核当中;

第二,是成型于轩辕黄帝的法道文化,在《黄帝四经》和《黄帝内经》当中可以找到丰富的养生学记载;

第三,在使用方法和基本理论以及哲学观上内容极其丰富的,就是老子的德道文化的五千言。

在老子的《德道经》里面,特别是帛书版的《德道经》里面,是富含了这些养生学内涵的。

只要我们走近伏羲、走近黄帝、走近老子,诵读他们的经典,就能接近和叩开这些知识、这些养生的奥秘,使自己也能掌握好道家养生学的内涵,进入良好的养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