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楔形文字:两河文明的伟大记录者

原始楔形文字泥版(右)和石版(左)文/图 郭静超在公元前3200年的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世界最早文明的缔造者——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文字不仅成为苏美尔人语言和文明的记录者,还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中,成为这一地区及周边众多民族文明的

楔形文字:两河文明的伟大记录者原始楔形文字泥版(右)和石版(左)文/图 郭静超在公元前3200年的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世界最早文明的缔造者——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种文字不仅成为苏美尔人语言和文明的记录者,还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中,成为这一地区及周边众多民族文明的记录者。在它流传最广之时,其应用的地域东至伊朗西部,西到地中海沿岸的叙利亚,北达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南抵两河流域南部。

至少有15种语言曾用这种文字书写。

尽管已知的最晚一块楔形文字泥版,将它的使用历史定格在公元75年,但一件件保存下来的有字泥版早已将这里的文明永久记录了下来。

探索楔形文字起源楔形文字之所以得名“楔形”,始自一位英国学者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

他在公元1700年看到这种形状独特的文字后,用拉丁文中的“楔形”来描绘自己的直观感受。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这一叫法,便称其为“楔形文字”。

不过,在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眼里,这种文字的形态更像“钉子”,于是给它起名“钉子字”或“钉头字”。

其实,这种叫法或许更贴近苏美尔人对自创文字的称呼。

探知其原因就要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君》(Enmerkar and the Lord of Aratta)。

这是已知最早的记录苏美尔文字起源的作品。

史诗中记载,太阳神乌图(Utu)的儿子恩美卡想为神明建造神庙,但他的乌鲁克王国中缺少建筑用的石材、金属矿,于是他觊觎相隔七重山的国家阿拉塔,因为那里有他需要的建筑材料。

因此,恩美卡在得到神的授意后,派出使者去阿拉塔传达他的要求。

但阿拉塔的国王却提出一系列要求。

恩美卡回应了这些要求。

一来二去,信史在两者之间来回传递口信。

不过,因为信息越来越复杂,致使“使者的嘴沉重,不能复述之”。

于是恩美卡“揉了一块泥,犹如泥版,把言词写在上面。

此前,把言词写在泥上的事情从未见。

现在,就在那一日,就在那一天,事情发生如这般。

”历史上,恩美卡确有其人。

他是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的乌鲁克国王,统治时间约在公元前2800年。

这位国王第一次将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并把它用于外交。

阿拉塔之王看到泥版之后,他的反应是这样的:“阿拉塔之王把泥(版)仔细看,言词钉子般,面容怒气现。

”在这里,阿拉塔的国王将文字形容成“钉子”,与后世人看到这种文字的直观感受是相似的。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拱玉书教授认为,阿拉塔国王口中的“钉子”可能就是苏美尔人对楔形文字字形的概括,可能也是他们对这种文字的称呼。

以往,曾有学者根据这个史诗,认为楔形文字就是乌鲁克国王恩美卡发明的。

但后来,这一说法遭到了质疑。

另一个关于楔形文字起源的来源,也许更符合苏美尔人的泛神主义宗教观,即文字神创论。

公元前4世纪—前3世纪,两河流域古城巴比伦的一位祭司贝洛索斯(Berossus)移居希腊。

他用希腊语撰写了一部记录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书——《巴比伦尼亚志》。

书中记录着创世神话,其中包括文字的发明。

书中说,在大洪水之前,两河流域的重要神明——恩基创造了七个半神的生物——阿普卡鲁(Apkallu)。

他们又被称为苏美尔七圣,是神派来人间帮助人类创建文明的。

他们从海洋中诞生,半鱼半人,之后也在宫殿浮雕中被刻画成鹰首人身的形象。

七圣之一的欧阿涅斯(Oannes,或称Uanna)教会了人类书写、技术等知识,使人告别动物一样的生活,获得了智慧。

“也就是说,在这一有关文字起源的记载里,文字是神明赐予的礼物,人类自身不可能创造出来。

”到了现代,有学者提出楔形文字是从陶筹演变而来,但这种观点也没有被普遍接受。

尽管,今人对楔形文字起源的研究还没有一致意见,更无法再现文字创造之伟大情形,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保存下来的楔形文字遗物,欣赏古人一笔一笔印写下来的精美文字,感受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文明之光。

苏美尔文明时期:原始楔形文字版、祈愿锥和食品记录版楔形文字是用尖头的芦苇杆或小棍在软泥版上印写出来的,笔画的起点常留下类似三角形的形态。

不过,楔形文字早期并不是这样印成的,而是画出来的。

而且,这种文字也有着象形和图画的影子。

学界称其为“原始楔形文字”(protocunei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