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为什么打屁股没用?

许多家长都逐渐意识到打屁股是没用的。打屁股只会起到一时的警戒效果,却会带来一连串的潜在恶果。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小时候的你是不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呢?那时候的世界一片美好——没有批评,没有责任,还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那个阶段可能是你学得最多的时期

正如我在第三章中所说的,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体罚所引发的恐惧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就是在这个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许多儿童都遭到过父母的体罚。

马萨诸塞州麦克林医院的研究员马丁·泰切尔博士(Dr. Martin Teicher)指出: “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我还没见过哪对父母是有意想要自己的孩子大脑发育异常的,然而,打孩子的父母却会在无意之中造成这种恶果。

打屁股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

研究表明,打屁股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如果孩子因为挨打而感到愤怒或是害怕的话,他就会提心吊胆,学习也就戛然而止。经常生活在对暴力的恐惧中的孩子会处于半惊慌的状态,在学习上自然也难以提高。

我们发现,在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孩子往往都来自有问题的家庭。不正常的家庭生活容易导致孩子成绩不好、辍学、早孕或者吸毒。这种孩子的父母通常有暴力倾向或者对子女缺乏关爱,结果导致这些孩子为了自我保护而自然而然地与有类似经历的人走到一起,甚至可能会为了寻找家庭的温暖和弥补情感上的空虚而加入帮派团伙。

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子女不去打他的兄弟姐妹呢?你的言行不一只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如果孩子因为挨了打才听话,你所给他的教训就是“用拳头说话”。我敢跟你打赌,他会从你这里学会使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组建了他自己的家庭的时候,你是希望他用对话的方式还是用武力去解决他和配偶之间的矛盾呢?

我们都知道暴力犯罪的常见根源和土壤是什么:贫困、歧视、家庭破裂、毒品、黑帮和唾手可得的致命武器。反暴力家长教师联合教育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乔丹·利亚克(Jordan Riak)曾指出: “上面所列出的每一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暴力和犯罪,但为什么没有包括打孩子的行为呢?”

研究人员谢尔顿(Sheldon)和埃莉诺·格卢克(Eleanor Glueck)夫妇对正常孩子和犯罪少年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他们发现,某些儿童在早期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在日后做出反社会的暴力行为。在他们的调查结果中,违法犯罪的苗头早在孩子三岁时就有所体现——早在他们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不良影响之前。格卢克夫妇还发现,那些脾气暴躁、缺乏耐心的父母由于管束不了孩子而采取暴力的手段,结果导致子女也变得有暴力倾向和具有攻击性。这种暴力行为发生得越早,性质就越严重,后果也越可怕。他们还发现,从小在关爱和鼓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最低。

如果你想要尽一切努力防止你的孩子变成暴力的父母的话,就请温柔地教导他,适当地约束他,同时尽可能地使用情感引导。请父母们避免我之前所提到的四种常见的教育误区(详见第一章),而且永远都不要打孩子。

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

那些体罚论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把握分寸和注意方法,体罚就没有关系。他们说: “永远不要带着怒气打孩子。”这等于是说,只要父母能足够冷静,就尽可以去伤害孩子。但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打孩子的力气会越来越大。当打屁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家长们会下意识地使用更多的武力,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容易受伤。

许多家长之所以捍卫自己打孩子的权力,是因为暴力为他们提供了发泄失望和愤怒的渠道,而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世上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当时机和安全方法,因为暴力行为的本质决定了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级。

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你还记得自己被打之后的感受吗?你是不是感到愤怒、悲伤和困惑呢?你甚至可能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爱你。尽管父母们并不希望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受,他们的行为却往往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很多人会说: “我从小就挨打,现在不是很好吗?”或者说:“我当时太淘气了,确实欠揍。”固执于这种观点的人,其实是不愿意承认一直保护他们的父母确实做了错事。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倘若我们承认他们犯了错或者心理病态,就等于是在说我们自己是受害者。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觉得丧失了父母的疼爱,我们宁愿否认曾经受过的伤害——无论父母做错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为他们辩护,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随着长大,孩子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优良品质。如果你小时候挨过打,但长大以后依然成了一个优秀的人,这绝不是得益于你所受的那些体罚。很多成功杰出的人士小时候都挨过几顿打——但并非所幸如此,而是所幸没有造成恶果。

不能打,那该怎么办?

想要孩子合作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暴力和恐惧不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管教”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而引导则意味着指教。当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对他们的指教。

孩子通过效仿榜样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父母则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导师。想要让你的孩子带着宝贵的生活技能迈入成人世界的话,就要教会他自我激励的意义、如何与人协商、在必要的时候妥协以及用和平的方式顺利地解决矛盾。

你可以尝试用以下和平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先弄清楚你自己的“心结”在哪里,以确保自己不会把怒气和烦躁趁机发泄到孩子身上。

●如果你发现自己火气太大而无法冷静地教育孩子,就找个地方先“降降温”。

●从婴儿阶段就开始引导孩子并适当约束。

●经常和孩子沟通你的想法和感受。

●讨论你目睹某些事情的感受。

●关注并包容孩子的感受,但同时也要设定限度。

●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兑现)。

●如果你的孩子做到了言而有信,就要给他鼓励。

●给孩子提供一段“反思的时间”或是“冷静的时间”,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聊聊他刚才的行为,并问他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将在下一节讨论该种方法。)

●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有时候孩子可能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需要你的指导。

([美]金伯莉·布雷恩《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