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冯骥才九三年)

那是2002年初秋,应河北省作协等单位的盛情邀请,省会石家庄举办了“冯骥才石门画展”冯骥才先除参加画展开幕式、签名售书外,特意来到著名作家铁凝的赵州桥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在赵县还参观了建于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的一座古塔——陀罗尼经幢。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认为这座古塔是我国古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杰作,同样是宗教遗产中的精华。他说:“光是这座塔,就能够写一本书”那么,冯骥才先生赞赏有加的赵州陀罗尼经幢妙处何在呢?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一)陀罗尼经幢是怎样一座石塔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落在赵县石塔村。平面呈八角形,共七级,商16.44米。 逐级用整块石料雕琢迭砌而成,形制似塔,俗称“石塔”。建于北宋最祐五年(1038年), 由礼宾副使、知赵州王德成等督办,本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最底层为方形台基,台基束腰部四周睢刻着莲花圆柱、金刚力士和姿态生动的露半身“妇人掩门”图像。基上为八角形束腰式须弥座。座分两层:第一层束腰部八个角上,各雕一根莲花圆柱,以柱为界分为八个长方格,格内雕刻佛教的八宝——轮、螺、伞、盖、 花罐、鱼、肠、法器。第二层束腰部以石雕圆柱分为二十四间,每问雕一佛像,束腰顶部雕刻出单檐仿木结构建筑。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在第二层须弥座上的八面檐角雕有几座须弥山峰,险峻、秀逸的山峰层峦中雕有庙宇、宝塔、浮云、树木、禽兽、攀山小径等。

山峰托着第一节幢身。幢身呈八角形,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余七面及第二、第三节幢身上均刻有楷书经文,为剧如锡所书。字体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潇洒流利,布局整齐,堪称书法佳作。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第一节与第二节八角幢身之间可分为三层:一层为幢檐,亦称华盖,八个角的立面上雕有璎珞重幔、佛像图案,角檐处悬空开着八朵仰莲,底面刻八幅飞天:二层在华盖上面八个角上,相间为四个狮子和四个大象的头,悬空伸向八方;三层为仰莲座,在每个莲瓣上雕刻着一尊小佛像,莲座托着第二节八角幢身。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第二节与第三节八角幢身之间分为上、下两层:下为华盖,上为莲座,雕刻与第一节华盖、莲座近似。莲座托着第二节幢身,幢身之上为华盖,八面雕刻城门、城墙等建筑物,主要图案是释迎牟尼“太子游四门”的故事,底面雕有人物、花卉等图案。

第四节幢身八角处刻石柱,八面分别雕有仿木结构的石斗拱单檐建筑,门窗上面刻有佛教故事图。

第五节幢身的八个面上各雕一尊金刚力士,单手托着上面的八角幢檐。幢檐八面均雕一幅佛像。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幢身上刻“隆庆五年辛未九月”八个字。八角亭之上是铜质桃形火焰宝珠状幢刹,幢刹安放在椭圆形石墩上。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整个经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比例匀称。远望造型优美,高峻秀逸,近观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实为古建筑与石雕艺术相结合的杰作。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冯骥才的“石门三呼”

铁凝曾力邀冯骥到佛教古刹毗卢寺一游,那里保存尚好的明代壁画闻名遐迩。一进寺中,先生便被满壁生辉的精美壁画迷住了。他举着手电筒,借助移动的灯光依次观赏着一个个神祗、菩萨、仙人、罗汉和世俗人物。流动的彩云、当风的衣带、传神的表情、鲜明的个性,都通过飘洒自如的线条、细腻入微的描绘,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看到精美绝伦处,便情不自禁赞叹起来,称其可与山西永乐宫壁画相媲美,感叹明代民间画师的绘画技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到壁画因年代久远而出现的\"酥碱\"、\"起甲\"、\"粉化\"问题,他又双眉紧蹙,建议结合大学科研,邀请敦煌等地壁画专家前来\"会诊\",找到治理毗卢寺壁画病害的方法。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更令大冯兴奋的是,寺中有一对从附近的小安舍村挖掘出土的古代石像,一男一女,裸体,跪姿,雕刻手法与汉画像砖有相似之处,而人物头饰又应比汉代更早。大冯在石像前端详良久,深感内中必有奥秘值得进一步挖掘、考证。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于是冯骥才向当地领导和文管部门发出了“石门三呼”,呼吁重点保护毗卢寺壁画、两尊神秘石像和赵县的佛教经幢——陀罗尼经幢。

(三)陀罗尼经刻字探微

陀罗尼经有多种,赵州陀罗尼经幢所刻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其中之一。由唐三藏义净奉敕译。此经原本为佛教密宗经典,用“以攘灾延寿”。经中有一段为:“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佛塔)中,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幢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恶道之苦,悉皆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众多的佛教信徒为“攘灾延寿”,于是集资建造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高大石经幢。这是赵州陀罗尼经幢建造的具体起因。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陀罗尼经幢三节幢身之上,雕刻文字三千有余。第一节正面分三行刻了“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篆书大字,字高约24厘米。《河朔访古记》谓其为“古薤叶

篆”,“薤”,“似菲之菜也”。叶细长,因此所谓“薤叶篆”,即一种字体修长的篆书体。但此种字体结构为上密下疏,宛若倒悬的薤叶,因此乾隆钦定书体正名为“倒薤叶篆”。这十八个篆字中,书者用了多个异体字或自造字,徒增神秘之感。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从第一节第二面为始,环刻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经幢刻字,第一部分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意译部分,共2655个字,大意说:“惯享人生之乐的善住天子,一日夜半忽闻有声言,自己七日即亡,死后转为畜生,饱受地狱之苦,后虽托生人间,但为贫困之家, 而且于母胎即无双目。善住大惊,多方求解不得,最后访得唯有释迦牟尼的解脱之道,即传授持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才能逃过厄难,远离苦海,延年益寿。《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后半部分,为一段咒语,仅326个字,但却是此经的核心部分。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第一节二至七面的刻字,每面17行,每行37字,字径约3厘米。第二节正面刻有“佛说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上上”三十八个楷书大字,其他各面续刻陀罗尼经文及署名,每面15行,每行32字,字径不足3厘米。第三节正面刻“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狻保咒”,其余各面多为具衔署名,字体大小不一,既有楷书,又有行书。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陀罗尼经经文之后,刻有“学究剧如锡书”。经查剧如锡为今赵县沙河店镇人,所谓“学究”系对儒士之泛称。观其书法结构严谨,行笔雄健,应为当时之善书者。“学究剧如锡书”之后,另起一行为“景祐五年三月十八日建立”,当为建造经幢的具体时间。

(四)神奇的“妇人掩门”

赵州陀罗尼经幢基座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部的东、西、南三面刻有“妇人掩门”图案:一美貌妇人,手把门边,侧立于半开半掩的两扇门之间作向外张望状,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姿态生动自然。这是典型的宋代石雕图案。佛教与世俗相间的雕饰,说明当时佛教文化与民间艺术的融治结合和相互渗透。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其实,在宋金元时期的墓室中,你总能找到这样的女子,一手扶门,身体半掩于家门之后,目光正朝向你……神情暧昧,半掩半露,充满了神秘。“妇人掩门”名称,最早出现于宿白先生《白沙宋墓》。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说起“妇人掩门”雕像,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赵州城里有一薛家烧饼铺,有一段时间,薛家烧饼铺出了怪事∶每天早上开张时,总发现少了一些烧饼。是谁偷吃了烧饼?薛掌柜心里很是纳闷。这天夜里,薛掌柜关了店铺门,没有睡觉,躲在暗处想要看个究竟。三更时分,忽听“咕咚”一声,店铺门开了,淡淡的月光下一个年轻的妇人,风摆杨柳似地走了进来。那妇人进来以后,轻轻打开箱子,拿起一个烧饼大口大口吃起来,吃饱后还觉得不满足,又拿了几个才离开。薛掌柜暗暗跟在妇人身后,见那妇人径直奔向经幢,眨眼就不见了。第二天,薛掌柜又到这座塔下,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这经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着一扇半掩的门,门里露出半个妇人的身子,长相和昨夜偷吃烧饼的妇人一模一样。

17年前,冯骥才先生参观了赵州陀罗尼经幢,因何说这座塔能写部书

早在明代,古人就将“勒经石塔”列为赵州十景,明代人陆健有诗赞叹∶“碧幢孤映日,玉勒每栖云。浩劫悲无象,空王羡有文。狻猊危并峙,峦岫晓群分。几欲登高处,苍茫揽氛。”在云南昆明的燕赵紫翠园,陀罗尼经幢作为河北园的主要标志物,被置于入口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