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自从人类诞生智慧开始,对宇宙的好奇便一直盘旋在脑海中。

不管是远古时代的智者,还是近代现代的科学家们,都会在某个夜晚看着天空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如何诞生的?思考这个宇宙的终极秘密,最终得出了各自的结论。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每个学说都有自己的宇宙观,这些观念支撑着他们的延续。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中,也有关于宇宙诞生或者说天地初开的理论说法,那就是先天五太。

先天五太最早见于东汉今文经谶纬神学《周易乾凿度》,后见于西晋《列子》,被定为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

那么这五太都代表着什么:

太易,只有无垠虚无的宇宙状态。

太初,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太始,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

太素,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太极,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那么道家学说的第一阶段的太易具体是什么意思?

《列子》之中说∶太易,未见气也。

《道法会元》卷六十七张善渊《万法通论》也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太易,是指阴阳的分化尚未出现,广大无垠的原始虚空,当这一阶段,没有光明没有形象,没有形状,也没有名称。太易,一切现象的开始,但气(能量)还未出现。

所以这一阶段又是虚无的,一无所有一切都没有意义,又称为无极。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太易之后既太初,为宇宙诞生前的第二阶段。

《列子》说∶太初者,始见气也。张善渊则认为∶太初,都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

意思就是:太初,是阴阳变化出现了气,但尚未有形象。太初,就是气的开始而未出现形的阶段。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而这先天一炁,便是万物的开始,一切的源流。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太初之后则是太始,太始代表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

《列子》说∶太始者,始见形也。张善渊则说:太始者,阴阳交合,混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

意思就是:太始,在宇宙的阴阳交合下,混合为一,自有了一,便产生了形。虽然有了形,却尚未有质。这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质的阶段。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而道家学说的第四阶段,是为太素。

《列子》将太素定义为质之始。张善渊认为: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

意思就是:太素,是太始变化成形,有形然后有质,却尚未成体。太素,就是质的起始而尚未成体的阶段。代表天地开辟前出现原始物质的宇宙状态。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最后在从太素到太极,而太极在道家哲学中代表天地开辟前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

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并为先天五太,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阶段之一。也是先天五太之中第五个形态。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形态。

先天五太代表道家学说对于宇宙诞生前的五种状态的解释,这五种状态是在瞬间变化完成了,而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万物,完成了宇宙诞生的过程。

道家学说中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不是神话故事哦!(收藏)

宇宙大爆炸

无独有偶,现代科学也对宇宙如何诞生做出了解释与猜想,我们细细对比,就会发现两种学说中的相似之处,或许只是用不同放方法来解释同样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现代物理学对于宇宙诞生前状态的描述也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易):宇宙诞生前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基态真空,最原始的真空态,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真真空,在这个环境里,它的能量为零。

第二阶段(太初):基态真空分裂为激发量子态真空和负真空两种状态,其中激发量子态真空为高级能量级真空,拥有着巨大的能量,在绝对零度以下人能存在,这些能量被称为真空零点能。激发量子态真空中几乎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真空零点能。另外负真空中蕴含着负真空能,这两种能量之和为零。由于量子的不确定状态,真空在真空零点能的激发下会发生量子涨落。从而无中生有,同时产生带有电荷的虚粒子,所具有的电性也分为正负两种。一正一反两种属性在真空中不断碰撞,又立即湮灭,湮灭的能量归还于真空,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有气而无形)。

第三阶段(太始):但是由于电荷-宇称不守恒,正反粒子虽然不断碰撞,还是会有粒子不能同时完全湮灭,同时又会导致反物质湮灭更快,从而留下没有完全湮灭的正粒子。而这个正粒子是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注:电荷-宇称不守恒由1956年杨振宁、李政道提出,1957年吴健雄证实)这一状态类似于太始,虽有形而未有质。

第四阶段(太素):在这种宇称不守恒状态下,留下的正粒子即为暴胀子,暴胀子在真空零点能的激发下迅速成为暴胀场,即希格斯场,希格斯场赋予了粒子质量。(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

(暴胀理论于1980年由科学家阿兰·固斯(Alan Guth)提出)

第五阶段(太极):由于希格斯场赋予了粒子质量,暴胀场又在远远不到1微秒的时间内暴胀了1.6乘以10的60次方倍,也就是从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暴胀到一个鸡蛋大小。(阴阳未分,混沌如鸡子)

希格斯场(英语:Higgs field),以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姓氏为名,是一种假定遍布于全宇宙的量子场。按照标准模型的希格斯机制,某些基本粒子因为与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

这样一番对比下来,就会发现两者宇宙观相似之处,或许这又叫做殊途同归。对于智者来说,他们认识的是事物的本质。

最后小编想说,今天的科学理论来自于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完善与探索,渐渐成熟。但是,我们认识了解的越多,我们越感觉到渺小,量子领域的渐露头角,让宇宙更加的神秘。我们相信要想了解宇宙的秘密,那就需要更多的拥有科学探索精神的人,去努力的解开。

原创思想:非我执笔(WX公众号同名)

文章编辑:伯阳说文

(申明:本文内容意思只代表作者猜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