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茅山究竟“送”给中国多少个皇帝和皇子(二)

要知道“造作”二字在古代汉语里是个中性词,含有着“搜集”、“编撰”、“整理”等多重寓意,并不等同于现代汉语里的贬义词“伪造”。正因为如此,陶弘景先生在其所著《真诰》的每卷之首,都郑重地标出了“金阙右卿司命蓬莱都水监梁国师贞白真人华阳隐居陶弘景造”等字样;另外,上清派第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也亲自用白纸黑字强调自己“造”出了《茅山志》。

  杨羲自小就是著名的主鸾生,长大后更是成了记录、整理和解释神灵指示的最权威人士。

其时,句容最大的士族——许氏家族因信奉道教而声名显赫于朝野,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许迈先生业已得道,并“放绝世务”,“遍游名山”、“以寻仙馆”去了。当杨羲听说许迈的弟弟许谧也很喜欢扶鸾请仙,于是特地前来拜访,并很快与他结为莫逆之交。

中国道教的上清派,就是在杨羲与许谧的频繁扶乩、众真接连下凡“降授经书”的过程中诞生的。由于早已成仙的魏华存屡次通过这种方式向杨羲亲授经文,于是被奉为上清派的太师,杨羲和许谧则分别成了上清派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宗师。

  其时,许谧的名气比杨羲大得多,在朝廷内已是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上清派还没有具备雏型之前,他特地将杨羲推荐给瑯琊王司马昱,于是杨羲便被司马昱留在自己的王府内,当上了由朝廷发饷的“公务员”。

据陶弘景在其所著的《真诰》之卷八中载,杨羲在被司马昱请求代为祈嗣后,便通过扶乩的方式,于辛酉年(公元361年)的六月二十三日与神仙中侯夫人进行了交谈,中侯夫人特地让杨羲转告司马昱说:“夫观物适任,内顺明灵,托性命於高真,委形气於神摄者,亦克疆以永遐,回秋龄以保真。今德匠既凝神杖信,澄心密静,圆顺广敬,固天佑焉,然胤嗣不多,或时雕落,将犹灵关失纬,潜机未镇耳。当今五气滋曜,常朗文昌之房,三星结华,每焕璇衡之内,是以玄润胎萌,遂其流根矣。” 这一段话如果硬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只怕连司马昱听了后也会觉得云山雾罩,故我只能扼要地介绍一下有关大意。中侯夫人说:无论是谁,要想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就应该相信神灵,并依靠得道者的帮助。一个人只要能守住精气和元气,就会身体强健,青春长驻。品行高深、讲究信义、心境沉稳、处世恭敬者,是会受到老天格外护佑的。司马昱的儿子本来就不多,还时遭不幸,这好比他已经临近仙界,却又在关内门外迷了路,得找找自身的原因才行。如今五行之气正滋润着日月,也照亮了他的宅院;天上三颗最晶莹的星星已聚集到一起,预示着朝廷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此时的他是最容易得子的,也是会如愿以偿的。

在《真诰》的第十九卷中,还有着这样的补充记载——“又按,中侯夫人告云:‘令种竹北宇,以致继嗣。’ ”

中侯夫人为什么要命令司马昱在自家住宅的北边种上竹子?陶弘景在查阅了一篇业已失传的、名叫《九合内志文》的文章之后,如此解释说:竹子是一种适合种在住宅北边的、最有灵性的植物,它因为久得天地真气,所以能外圆内鲜,以阴补阳。竹子的根部特别发达,子孙也就越来越多。人们不妨在房屋的北边试着种几株竹子,并不时地来到竹下观赏,它不但能使你生出健康的后代,还能延长你的寿命。这可是高人才掌握的秘密,非常行之有效哟!

  此外,杨羲还向司马昱转述了中侯夫人说的一段非常重要的话:“福和者,当有二子,盛德命世。”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让司马昱找到一个名叫福和的女子,只有在与她交合之后,才能生出两个儿子来。福和这个女子的品德高尚,将来是会著名于世的。

  陶弘景在《真诰》中引述上述文字时,特地用了“同夜中侯告”、“杨书又掾写”等十个字。“掾”在古代汉语里可以当作“辅助”和“帮助”来解释。细读这十个字,我们也可以明白,中侯夫人所说的话,确实是通过杨羲扶乩的形式而得到的,因为神仙如果真能对凡人面授机宜,其所说的话形成的文字,只能称作“记”或“录”,无法称之为“掾写”。

  司马昱看了杨羲“掾写”出来的中侯夫人的原话,并又听了杨羲的一番解释之后,非常高兴,连忙派人到处去寻找那名女子。谁知找来找去,福和并不在别处,恰是在琅琊王府的纺织作坊里当打粗的婢女!据说那女子出生微贱,长得奇丑,如同一座黑黝黝的大山,因此人们都唤她为“昆仑奴”。

“昆仑奴”在古代汉语里,并非指来自我国西部昆仑山的奴隶,而是指来自今之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的黑肤色的仆役,因此也有人认为,福和就是个不知如何沦落到琅琊王府里的黑人女子。

司马昱虽然膝下最缺儿子,但是身边绝不缺美女,他一看到这个丑女就极为排斥,但是为了能有儿子继承自己的香火,又不得不让她入寝宫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