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秋团圆饭|小时候的中秋节(中秋吃团圆饭的意义)

小时候的八月十五

文|凌波

在高密这个平原小城,很少有人把过中秋说的那么文雅,因为是农历的日子,老辈人就直呼“过八月十五”,过八月十五怎样怎样,我们小的时候也传承长辈的说法,过八月十五有什么好吃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不再讨论吃什么,她们经常会说,中秋节了,快放假了,到哪里去玩吧!这是不同年代赋予中秋的小细节。

小时候过八月十五,就到了石榴成熟的季节,那棵高祖父栽下的石榴树长得很大,树枝几乎遮了半个天井,父亲站在板凳上,剪高处的石榴,往往高处总有几个特别个大的石榴是很诱人的,家人看着它们一天天成熟,所以熟悉它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等到要采摘它们的时刻,郑重的程度如同过节。母亲脚边放个大箢斗,那个容器是我们家至关重要的一个家器,柳条编的,也许因为岁月久远的附着,它变成褐红色了,母亲就挎着这个大箢斗去集市上卖石榴,早年集市在小康河的河崖上,后来开辟立新街,集市就挪到立新街,离着家更近了。

石榴是一种吉祥的果实,每逢过八月十五,人们怎么也得买上那么三二个,摆在果盘里,仿佛有了石榴才像过中秋节的样子,才有了八月十五的味道。谁家的长条供桌上能缺得了石榴呢?它和月饼一起,几乎就是中秋必不可少的元素和标志。那些石榴,有单个儿的,有二三个、三四个长在一条枝上的,很神奇,完全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加上像打了蜡一样闪着光泽的石榴叶的陪衬,它们躺在朴素的蓝花瓷盘里,几乎就是最完美的静物。

每年只要父母结伴站在石榴树下,一起从石榴树上往下剪石榴枝,节日的气氛就浓郁起来了,特别让人难忘。那时他们尚年轻,都是轻灵矫捷的身姿,两个人都蓄满了过日子的心劲儿,剪石榴的画面一年一度,形成恒常记忆,蚀刻在脑海中,反刍回味,温暖绵长。

小时候我们家还有个偌大的后园,母亲在园子边上种了扁豆,那种籽粒特别饱满的扁豆叫“兔子腿扁豆”,比一般的扁豆略短,一棵蔓子就会结好多。到了中秋时节,母亲用它炒芋头吃,闷得烂一些,面嘟嘟的,很好吃。这是儿时中秋节记忆最鲜明的一道菜。另外还有猪耳朵扁豆,也结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猪耳朵扁豆样子像个弯弯的月亮,民间也叫月扁豆,它的荚薄薄的,豆粒没有兔子腿扁豆圆润。我们不太爱吃,母亲就晒好了,留着冬天炖粉条吃。窗台上就晒着“月亮”,还有地瓜、玉米和花生,这些就是老家人送来的了,窗台上很有秋天的气息。

那时姥爷住在我们家。吃过晚饭后祭月,月亮才姗姗爬上树梢,有朦胧的美感。母亲把桃子、石榴、葡萄和月饼分别放在四个碟子里,摆到早就放好的长条桌子上。她烧一刀纸,火苗跳跃,燃尽,母亲磕头,小声说了点什么。这时,我们姐弟俩都被姥爷揽在胳膊里,拜月是很庄重的事情,防止我们乱跑和喧哗,姥爷才把我们揽在怀里。母亲祭月完毕,便会把碟子里月饼切开,每人一块,她自己通常不吃。小时候认为母亲不吃好多东西,好像忌口似的,直到懂事了,才明白那是母亲舍不得吃。

月亮渐渐升高的过程,姥爷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实际上,八月十五的月亮跟人类是特别亲近的,它几乎就贴在窗户上,像窗花一样。月轮里的玉兔、桂树影影绰绰,好像还能看到玉兔的三瓣嘴一努一努地在吃着什么,这都是爱讲古的姥爷所感染给我们的!往往姥爷还在絮絮叨叨讲着嫦娥,我们似懂非懂,困倦便袭上来。我们终于撑不住,睡着的时候,月亮已经离开窗户,升得很高了。

所谓佳节就是一家人借着自然界月圆之时团聚。这是一年当中最为平和的天气,秋高气爽,整个天空被一匹纯粹的蓝缎子偷换。华美高远,使人倾慕。叶子都还在树上,等待盛大的飘落。人还穿着飘逸的裙装,气温却凉爽。庭前桂花开了,香味正让人想起秋天。虫鸣未歇,依旧呢哝。秋日晚上的夜空,澄明清澈,月亮初生的时候像一棵嫩嫩的白芽,每晚看着它,一点点长大,从青涩到圆润,最终盈腴为洁白的水莲花。那么大一朵,盛开在蔚蓝上,如同恩赐。

恩赐,这样好的天,这样美的原野与果园,我们的庭院,篱笆上有豆荚和丝瓜。那么放一张小桌,沏一壶香茶,温一壶辣酒,洗一盘瓜果,盛几块月饼,一家人团聚,凭栏望月,共话家常。是多么温馨、宁静、心满意足的时刻。此时此刻,堪称良辰美景,如何能不叫做“佳节”?如何能不倍思亲?

中秋团圆饭|小时候的中秋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中秋团圆饭|小时候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