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中山王三器名词解释)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1974年至1993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县三汲乡一带进行了艰辛的野外发掘,揭开了尘封两千余年的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的千古之谜。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国,是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诸侯国,发源于陕西,经山西迁至河北中南部。中山国春秋始立,战国中期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乡一带),达到极盛,成为七雄之外最为强盛的“千乘之国”。中山曾同时攻伐赵、燕二国,并取得胜利,在群雄争霸的天地间纵横捭阖。公元前323年,中山与魏、赵、韩、燕等“万乘之国”共同称王,盛名威扬。中山存国200余年,曾三次崛起,三次灭国,先后被晋、魏、赵所灭,在大国的夹缝中隐为辖枢,顽强生存。

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遗址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揭示出战国中山的历史、经济、军事、文化面貌,是20世纪中国的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 中山古都城

今平山三汲乡一带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8世纪,白狄族鲜虞部建都于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

▲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首见于典籍《左传》。

▲公元前457年,中山国首次被晋国所灭。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复立,建都于顾(今定州境内)。公元前407年,魏国占领中山国。

▲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复国,建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乡)。

▲公元前327年,中山国君继位,国力渐达鼎盛。

▲公元前323年,中山国与韩国、赵国、魏国、燕国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

▲公元前296年,赵国吞并中山国。

中山国的前身,是逐水草而居、游牧为生的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生活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带,经世代迁徙,至今河北境内。春秋时期,鲜虞积极参与周邦事物,付出艰辛的努力融入中原王朝,建立了中山国。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命吕相为使致秦桓公)“白狄与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

——《绝秦书》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 白狄族鲜虞部活动区域——山西鲜虞水(今滹沱河上游清水河)

“中山”作为国名第一次在史籍上出现,是在《左传》中。

(公元前506年)晋旬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

——《左传·鲁定公四年》

战国早期,中山文公、武公复兴了被晋国统治的中山国。这时的中山国实力弱小,不能与中原诸国比肩。在魏国战车的进攻下,中山国二次灭亡。

惟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是有纯德遗训,以施及子孙用,惟朕所仿。

——中山王

中山王鼎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 中山成王九鼎

礼器,周代制度,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在重大礼仪活动时,鼎内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等肉食。战国时“礼崩乐坏”,各诸侯王都擅用九鼎。中山成公墓和中山王墓中各出土一套九鼎,说明战国中山国势强大,在用鼎制度上已位比中原强国。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铁足大鼎

礼器,是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是已发现的战国铜器铭文中文字最长的一件。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山王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77行469字。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

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中山王鼎》铭文字数之多,仅次於西周《毛公鼎》,在战国铜器中更属罕见。铜鼎铭文的风格,按近三晋文字,字体修长,匀称流美,装饰意味十分浓厚,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

铭文欣赏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中山王三器——「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铭文释文

唯十四年,中山王作鼎,于铭曰:呜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昔者燕君子哙,睿恰夫吾长,为人宗干。于天下之勿纠,犹迷惑于子之,而亡其邦,为天下戮。而皇在于少君乎?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幼童未通。

智唯傅。是从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喜克顺克卑亡,不率仁敬,顺天德以佐右寡人使智。社稷之赁臣宗之义,夙夜不懈,以道寡人。今方壮智天 其德省其行,亡不顺道。考宅唯 呜呼?折哉社稷其庶乎厥业在只寡人闻之,事如长事愚如智此易言而难行也。非赁与忠其谁能之?其谁能之?唯吾老喜是克行之,呜呼?攸哉?天其有 于哉?厥邦是以寡人 赁之邦而去之游无遽惕之虑昔者吾先祖桓王、邵考、成王,身勤社稷,行四方,以忧劳邦家。今吾老喜,亲帅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奋桴振铎,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寡人庸其德,嘉其力,是以赐之厥命。唯有死罪,及三世,不 以明其德。庸其工,吾老喜,奔走不听命。寡 惧其忽然不可得惮惮。恐损社稷之光,是以寡许之谋虑。从克有工智也。诒死罪之有, 智为人臣之义也,呜呼!念之哉!后人其庸之毋忘尔邦。昔者吴人并越,越人修教,备赁五年,复吴克并之,至于今尔。毋大而毋富而骄毋众而嚣邻邦难信仇人在旁。呜呼念之哉。子子孙孙永保定之。毋替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