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华名称溯源:华地在新郑

文/索全星摘要:河南省新郑市华阳城遗址是西周华国都邑所在。夏代前期都城主要建在华地。伊洛一带的二里头遗址,其文化内涵是夏文化的中晚期,大体反映了夏文化由嵩山东部向嵩山西北、由华地向伊洛一带发展的趋势。华地相当于大河村类型文化区,夏文化的核心

中华名称溯源:华地在新郑文/索全星“中华”名源从何而来,是困惑学术界的老问题。河南新郑市华阳城遗址是西周华国都邑之所在,但与“中华”是否真有关系一直难以定论。2010年7~11月,我们对华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全面调查,发现有东周城址,商代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及仰韶大河村文化遗存等,尤其是大河村文化遗存与古“华地”分布的大河村类型文化内涵一致,从而凸显大河村文化在“华地”的重要性。

大河村类型文化晚期农业、手工业已有较高发展,发明并使用历法日历和书写文字,建筑舒适整洁的陶房和大房子,应用版块夯筑技术建造高厚坚固的西山古城(原始古国,距今5300年),表明夫妻制家庭、私有制已经确立,社会严重分层、分化,聚落及社会管理也已制度化,这个时期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呈现出繁荣盛世的景象,具有文明社会的特质。

我们结合历史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华阳城遗址为“中华”名源之地,大河村文化晚期的繁荣景象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密切,可称为“华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早期文明从华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历史概括。

“华国"文献记载及相关问题西周末年,在周朝担任司徒的郑桓公,看到西周将亡即向史伯征询安全保身之策,史伯建议他最好迁到现今郑州一带。

但是,郑桓公还是身死西戎之乱,由其子郑武公完成东迁大计,建立郑国。

史伯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形势分析:“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

君若以周难役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

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

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輮、历、华,君之土也。

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十邑之地和“前华后河”里各有一个“华”,以文义看一指国一指山都没问题。

十邑之地的“华”被认定是“华国”,历来大家都认同不疑,说明西周时确有华国,春秋初年郑武公东迁时灭之。

《路史·国名记四》:“华,子国,郑十邑有华。

”《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幽王既败,郑桓公死之,二年而灭郐,四年灭虢。

”这是郑武公东迁时先后灭掉郐、东虢两个较强国家的时间,即郐国灭于公元前769年,东虢国亡于公元前767年,那么,华国应在公元前769年至公元前767年间被郑武公灭掉。

现代学者认为,华国“在今河南新郑县北”,并明确指出即新郑市郭店镇华阳寨村。

“前华后河”的“华”是华山,系华国一带山地的统称,泛指地理险要。

但也有认为是“颍”字之误的。

对此笔者持不同意见,若为“颍”字,这可能与“济、洛、河、颍之间”的“颍”对应,指颍水或指登封境内的颍阳一带山地,但其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性表现得不够。

史伯舍颍用华,既考虑到华山有较高的知名度又有比较深厚的历史内涵,意思只是个概称。

郑武公东迁灭掉华国改称“华阳”,山称“华阳山”。

如此,西周至郑武公东迁,“华”以中华源地一直享誉神州,是专用的名称,指华国、华山。

这就是以“华”代称中原的缘由。

还有一例可说明华山在新郑。

吴起是战国时卫地(今河南辉县)人,与华地隔河南北相对,是比较熟悉情况的人,他曾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泰华”分别指登封的太室山和新郑的华山。

郑武公虽然改名,但民间还常以“华”称之。

根据实地考察,华阳城周边为丘陵岗地,起伏连绵,系黄土土壤,属嵩山余脉的缓丘平原地带,有水牛岗、陵岗、陵上、梅山等,太山为最高峰,海拔307米,这是华山的大概范围。

太山也称“华山”,曾是《山海经》记载的名山之一。

南北朝时,人已不知“华阳”根源,郦道元《水经注》中时而“华城”时而“华阳城”,并歧生出所谓的“华水”,坠人迷阵。

因为“华水”实在短促,不足2公里,凭此命“华”,确难服人。

从此中华圣地难以解定。

西周初年,有一件叫命簋的铜器,其铭文有“华”的记载,这是目前最早的有关华国的文献记载。

器身有四行28字铭文,器盖铭文与器身相同,属周穆王时的器物。

铭文是:“唯十又一月初吉甲辰,王在华,王锡命鹿,用作宝彝。

”另外,也应重视西周晚期的华季益鼎,这件铜礼器的铭文是“华季益作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2012年2月,山东沂水纪王崮发现大型春秋墓葬,岀土遗物丰富,华孟子鼎是80余件青铜器中比较著名的一件、《华孟子鼎铭》是“华孟子乍中叚氏妇中子媵宝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华孟子鼎的铭文用语、纹饰、铸造工艺等属于西周晚期中原地区的风格,应是新郑华国的铜器。

由此可知华国在西周时期是较有影响的封国,并且只有一个华国,不会再有重名的。

当史伯讲到华国,郑桓公即心领神会,最后郑国也确实东迁至此,这也将华国、华山定位在新郑北部一带。

唐兰先生对《命簋铭》作了考证,认为:“华在今河南省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