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

文/唐际根从表面上看,超过99%以上的甲骨出土在安阳殷墟,表明这些文字是生活在大邑商的商朝人刻上去的,但是商朝人刻字的时间并不等于甲骨文被创造出来的时间。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甲骨文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甲骨文的源头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同的

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文/唐际根从表面上看,超过99%以上的甲骨出土在安阳殷墟,表明这些文字是生活在大邑商的商朝人刻上去的,但是商朝人刻字的时间并不等于甲骨文被创造出来的时间。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刻上去的?甲骨文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甲骨文的源头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同的概念。甲骨文的发明时间很可能比商王朝更早,至于早到什么时候,学术界争论颇多,到今天为止只形成一个共识:甲骨文一定不是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

一些学者认为,甲骨文创造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5000多年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甲骨文的创制时间可能没那么早,但应是在史前时期,可是检索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资料之后,学者们意识到不管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丁公陶文,或是河南二里头的刻画符号,还是仰韶时期半坡的刻画符号,都跟甲骨文完全不同。

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时候造出来的?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谜。

根据我和常淑敏博士最新的研究结果,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

我们研究甲骨文创制年代的方法,叫做“源体对征”。

甲骨文中有一个概念叫“取象构形”,大量甲骨文字是通过形或形旁来构形的,这些“形”或取象于日月山川、风云雷电、动物植物、人体器官,或取象于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军事行动所涉及的各类设施和器物。

这种“取象构形”的规律,给了我们研究甲骨文创制年代的机会。

甲骨文中大量文字取象于器物,炊器如鼎、鬲,食器如簋、豆,酒器如爵、斝,兵器如戈、钺,日常用具如床、席、车等。

因为器物在考古学里是对应年代的,一旦这些器物入字,那么我们很可能就顺势找到了文字的年代。

以“爵”字为例,在考古发现中出土的商早期偏晚的爵(公元前15世纪前后),其特点是底部平直,而殷墟出土的爵底部是尖弧形的。

这2种爵之间的年代差了200年左右,这2种爵的年代差对于我们解决甲骨文创造时间的问题很关键。

我们对所有出现在甲骨文里的“爵”字进行整理之后发现,不外乎5种形态和写法,这5种写法都映照了平底、长流的爵,也就是公元前15世纪的爵。

为了证明甲骨文“爵”字取象的时间并不早于公元前15世纪,我们将甲骨文“爵”字与二里头出土的爵也进行了对比,并没有发现有取象上的关联。

可见甲骨文“爵”字,反映的并非殷墟时期的爵,而是更早时期的爵,当然也不反映比商早期偏晚阶段更早的二里头时期的爵。

这就证明,甲骨文“爵”字取象于公元前15世纪的器物。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上也有“爵”字,这个字和殷墟时期的爵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反而和商王朝早期偏晚阶段的爵比较像。

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爵,引自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第42页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商代铜鼎,尖足,引自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第41页唐际根:甲骨文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批量造出来的商代铜鼎,平足,引自《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第41页再举一个例子,甲骨文“鼎”字。

甲骨文中的“鼎”字一共有8种形态,将这8种形态的“鼎”字和殷墟出土的青铜鼎相比,也完全不相似。

殷墟的鼎都是平足跟,但甲骨文“鼎”字底下是尖的,中间有空隙。

考古中确实发现过这种鼎,它的器型比较特别,只产生于公元前15世纪。

殷墟中出土的鼎铸造于商王朝晚期,殷墟的甲骨文、金文“鼎”字居然没有法取这个时期鼎的外形,而法取了公元前15世纪前后的空锥足带尖顶的鼎,这也证明甲骨文是法取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的器物。

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今天见到的甲骨文,大多数应该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被造出来的。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认为,甲骨文之前极有可能已有文字存在,不能简单将甲骨文创制于公元前15世纪的结论等同于汉字起源的时间。

汉字的源头可能更早,中国文字的历史很长,甲骨文可能是商王朝人自己创制的全新文字。

这批文字的出现,不等于汉字的起源,更像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汉字革命。

过去有一种说法:汉字、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人民一起喊号子,于是有了音乐;劳动人民为了交流,于是积累产生了文字。

但是根据现在的研究结果,甲骨文不像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甲骨文造字的时间集中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而且甲骨文具有较为统一的造字规律,具有较为明显的取象构形的方式,更像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汉字革命中创制出来的。

一个纯粹做甲骨文字研究的人,如果不懂得商代的青铜器,可能未必能探究出甲骨文的创制时间,而一个纯粹做考古研究的人,即便对器物很熟悉,但是完全不懂甲骨文,也很难发现这个规律。

当甲骨文与考古发掘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发现真实、有趣的历史,还可以有许多新鲜的发现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