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太上感应篇:福气满满的人,往往是做了这十件事,你能做吗?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们普遍形容它们为:“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儒释道三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道家经典浩如烟海,除了流传千年的《道德经》之外,还有一部典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的知名度不亚于《道德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是一本劝人向善的典籍,被誉为是“古今第一善书”,它开篇就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们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福气并非别人给的,也不是上苍赐予的,而是由自己积德行善得来的。

此外《太上感应篇》也体现了道家的“天道承负”思想,那么什么是“承负”呢?道家《太平经》有云:“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简单来说就是俗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也是《易经》里提到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人们都想拥有福气,所谓的“福气”,并不是拥有万贯家财,也不是拥有名利,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幸福,健康平安是一种福气,子孙满堂也是一种福气。福气满满的人,往往是做了这十件事,你能做吗?

1、正己化人

正是端正,化是教化。做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去劝化别人存善心、行善事。曾国藩也曾说:“唯正己可以化人,唯尽己可以服人。”端正自己的言行思想,这样不但是对自身的一种升华,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时间久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别人。

2、敬老怀幼

尊敬老人,使他们能够颐养天年;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能得到呵护。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一种行善,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人这一生,唯有父母的养育恩情比泰山重,我们要常怀孝心,孝敬自己的父母。

3、救人之危

遇到别人有危难的时候,如果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就是一种福气满满的善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当看到有人落水,或者是有人家里失火,总有一些无名英雄挺身而出,他们不为名利,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4、施恩不求报

很多人在帮助别人之后,希望别人能感恩戴德,还时常挂在嘴边,时间久了,这种恩情会变成一种仇恨。清代冯班在《钝吟杂录家戒》一书中说:“为惠而望报,不如勿为,此结怨之道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自己做了善事,就不要想着有什么回报。正如“小人专望受人恩,受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你帮助了小人,即使你常常提醒,他们还会忘记,君子则会永远铭记。

5、不炫己长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去炫耀自己的长处,这样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浅薄。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做人还是需要低调一点。《道德经》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度炫耀自己,会让人产生嫉妒,招来无端的祸患。谦虚低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6、不彰人短

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人非圣贤,世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每个人的身上总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谈论别人。

7、受宠若惊

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和不安。《道德经》里写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取得成功时,不能因此而自满,要时刻保持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

8、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在道家文化里,“道”是核心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是“道”,即便是弱小的昆虫草木也一样。道家对于生命有着敬畏之心,爱护幼小的生命,也是慈悲之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9、与人不追悔

给予他人财物,不要去后悔。人之初,性本善,看到别人落难时,将自己身上的财物施舍出来,这种善举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有些人在做了善事之后,心生悔意。从深层次来说,这是把原本的善念变成了心中的贪念。

10、慈心于物

慈心于物就是对待世间万物有慈悲之心。老子在《道德经》就讲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三宝”指的是慈爱、节俭和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悲之心并不仅仅是对人,也是对于自然界的万物。看到小动物落入陷阱,我们将它们救出来,这也是一种“慈心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