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文章目录:

A、如何修炼存思,道教存思的三种修炼方法!

↑↑

存思,又叫存想,泛指在修炼时集中意念,观想身内景象(如脏腑、骨节、身神等)和身外景象(圣真、日月光华、云气、神兽、童男女、八卦等)以达到集中意念、沟通神明、治病驱邪等作用的行为。

《云笈七签·升斗法》云: “夜半人室正坐,闭目存想自身冉冉升腾,一灼入北斗,见斗神坐于对面,玉妃吐紫烟入我心中,咽津,叩齿。”

后来《黄庭经》出现,这是一部以存思体内身神为主的经典,其吸收了《太平经》五脏神的观念,发展为三部八景二十四神,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有神灵居住,修道之士能存思体内神真,久之三(丹)田、五脏,真气调和,不会有疾病,甚至可以羽化登真。

道教正是创造性地规范了各种“神真”的意象符号特点和象征意义,为修行者提供了一条修真的路径。这些身中之神各有姓字、服色,他们掌管着人体的不同器官。

修道者如果守一存真,思神诵经,佩符念咒,即可调动身中各种神灵,守护着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使五脏六腑安康,五官七窍清明,最终达到延生益寿,长生不死的目的。

一、存思的种类

存思分两种,一是存身内之神;一是存身外之神。

1、存身内之神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谓三丹田中神分别为天帝、丹皇、元王;亦名真人、赤子、婴儿,监统身中二十四气,以应太微二十四真。其中存思泥丸中的神真,有“默朝上帝法”,即存思太一帝君居泥丸宫,天地、日月、四象、八卦、仙山、琼楼环绕之,有如密宗之“坛城”,专意内视,日久分明如真,头顶天门洞开,阳神即飞出去朝天帝。这是属于存思身内神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修炼。

2、存思身外神真

如《太上郁仪结粼奔日月图》、“存思三洞法”、“存思《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思九宫五神法”、“存元成皇老法”、“存帝君法”、“存玄一老子法”等,而道教的度亡、祭炼、奏表等法事,也大多通过存思来完成。

二、如何修炼存思?

存思具体修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君内视法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闭目思寻,表里虚静,念念相系,忧患永消,是非莫识。”它要求修炼者通过存想、内视进入一种忘我的幻境之中。

2、黄帝内视法

“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练功时站、坐、卧等姿势都可以,而且手足还可以随意放置,两目轻闭,全身放松,按五脏相生的次序依次进行存想。

3、至游子焚身法

焚身法,即想象熊熊大火焚烧自身。

具体练法:练功时间不拘,取坐势,左手抱脐下,右手紧握置于大腿上;凝神定气后,存想熊熊大火在心脏中燃烧,但时间不可太长。

B、“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

日本的三种神器——八咫镜、八尺琼曲玉、草薙剑,大约在7世纪在礼俗和制度的意义上成为天皇和其权力的象征。据说,每当新天皇即位,立即接受这三件宝物,作为天皇护身之物,始终置于天皇身边。

天皇的这种做法,一般被认为是接受了中国皇帝传国玺的影响,这固然是一个方面,然而,这个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传承方式和八尺琼曲玉这一物件上,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展到八咫镜和草薙剑上,其作为符号的意义有着更加丰富的面相和更加多元的内涵。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一直以来,三件神器始终秘不示人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八咫镜,在《日本书纪》中名作“真经津镜”,据称供奉于三重市的伊势神宫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八尺琼曲玉,又称“八尺琼勾玉”,据称供奉于东京的皇居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草薙剑又名“天丛云剑”,据称供奉于名古屋的热田神宫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接着,裕仁站起来,指着桌子上的三样东西,即一把剑、一面铜镜和一块勾玉,所谓代表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向我讲解了一遍。我心里想:听说在北京琉璃厂,这种玩艺很多,太监从紫禁城里偷出去的零碎,哪一件也比这个值钱,这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神吗?这就是祖宗吗?

在归途的车上,我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

溥仪的这部“悔罪式自传”其实有很多刻意的描写,不能纯当作史传来看待,但是,三件神器的仿制品的仿制品入不了从小在古董珍玩堆里长大的末代皇帝法眼,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然而,三件神器表面上的相对质(简)朴(陋),反而是其在日本政治和宗教领域象征意义的一种另类表达。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神道教鸟居,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算是一种结界,代表神域的入口

中国道教驱鬼辟邪法器有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其中与符箓相类似的实体法器有镜子、印章和宝剑。

镜子的神秘功能有两个源头。

第一、镜子被认为是天意的一种象征。

谶纬思想发挥了道教“至人之心若镜”的思想,将镜喻为明道,进而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使镜具有崇高的神圣性。在汉代,谶纬家在谶纬中不断提到这一点。《尚书帝命验》中记载:(夏)桀失其玉镜,用之噬虎。《尚书考灵曜》中记载:秦失金镜,鱼目入珠。失去镜子,帝王就会失去天下,而得到镜子,就会得到天下——“有人卯金刀,握天镜”,握天镜,成为天命所归的象征。

第三、镜子能够帮助修炼存思和分形术。

早期道教流行面对自己画像进行存思修行的法术,在这种“画像思神”的存思修炼方法中,由于镜子相比手手绘修炼者本人的画像方便而又精确得多,逐渐被道士们采用作为中想象自己的尊神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早期道教还有一种分形术的修行,可以理解是人在修炼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幻觉,镜子可以起到增加这种幻觉的效果。

第二、镜子能够鉴妖驱鬼。

这一功能是从镜可鉴物的物理意义上衍生出来的。古人认为:(镜子是)金水之精,内明外暗。妖魅能够假托人形,以迷惑人类,但“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葛洪《抱朴子》),换言之,一切可能危害人类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都在镜子之前都无所遁形。

因此,在道教系统中,镜子是“神鉴”,也是“照妖镜”,道士们作法和炼丹之时都会佩戴镜子,《道藏》中还有《太清明鉴要经》、《上清明鉴真经》、《上清含象剑鉴图》、《上清长生宝鉴图》、《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等经书,实际上就是镜子作为法器的“使用说明书”。

从出土文物来看,从西汉末期开始,铜镜纹饰一扫春秋战国及汉初朴素简单的风格而趋于华丽与复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反映道家思想的题材广泛流行。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铜镜作为道教修炼的重要法器之神学基础逐步完善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聂隐娘》中“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的磨镜少年,其象征意义也意味深长

道教的印章,一方面和符箓一样,从桃符桃印中逐渐演变而来,有的文字和符号与符箓相似,被认为带有神的旨意;另一方面,印章在古代又是权力的象征,从皇帝到官员到百姓个人,使用印章是权力至少是个人身份的象征,而失去印章自然也就意味着权力和身份的失落。

道教的印章在形式上套用官府印章的样式和格式,将官名和官府的名称换成了各种神祗或者神府的名称,自然而然在道教的观念中,印章就成了镇妖捉怪辟邪驱鬼的凭信,可以“驱策百神”。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道教印章实物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道教印章印文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发现有“太上老君敕令”、“北极驱邪院印”、“北极杀鬼印”、“北极酆都召鬼神印”等等印章,各有神奇的设定和效果。

至于宝剑,同样也是神的旨意(天命)和威力的双重象征。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那把宝剑后来成为西汉朝廷珍藏的宝物,也成为汉朝合法性的象征之一——没有理由认为后来镶金带宝的七尺剑就是身为亭长的刘邦所能佩戴的三尺剑,可能也是一种仿制品——此剑经过两汉、曹魏,传说到西晋惠帝时变龙飞腾而去,不知所踪。

宝剑的得失对应着天下的得失,与治乱兴亡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而宝剑本身就具有作为兵器的优越物理属性,与之结合在一起,使得它越发具有驱鬼辟邪的象征意义。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传说中刘邦所用的赤霄剑被称为帝道之剑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七支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从百济传入日本的具有仪仗色彩的宝刀

葛洪在《抱朴子》之中提到,修炼之人佩剑,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近人”;《道意》中指出,佩戴了“天文之符剑”,就可以“防身却害”;都是这个象征意义的衍生和扩展。

从上述几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日本三种神器镜玉剑恰好与古代中国道教的法器镜印剑构成一一对应的镜像式关系。“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日本发行的汉委奴国王金印邮票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东汉光武帝时期赐给日本国王的印章,现收藏于日本福冈县博物馆

三种神器中,具体的物品其属性和象征又有所不同。

八尺琼曲玉是日本独创的祭器和装饰品,其外形与英文字母C非常相像,其上方有一小孔,便于用绳子串起来。八尺琼曲玉在绳文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弥生时代广泛流传,而在古坟时代最为盛行。

其最初并非由玉石做成,而是以动物如野猪等的牙齿制成,后来使用金、石、玉等材质制作。

因为日语中“玉”和“灵”发音一样,其愈发具有神异的象征意义。然而,虽然八尺琼曲玉的形制非常日本本土化,它在礼法和仪制上或曰政治和宗教的象征意义,实际是对应于印章。

而八咫镜(真经津镜)、草薙剑(天丛云剑、都牟刈大刀、八重垣剑、沓薙剑)无论从形制和象征意义上看,都非常晚近,换言之,至少是卑弥呼(曹魏时期的日本女王)邪马台国时代之后的所谓“渡来物”。

也因此,倭王(天皇的前身)和天皇将三种神器作为政治和宗教权力的双重象征,实际上意味着其作为古代日本君王的双重身份,既是大和国(YAMATO)的统治者,也是神道教(早期神道教,SHINTO)的领袖,换言之,君师一体、政教合一,最大的领主和最大的巫者两种角色汇聚在同一个人身上。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仁德天皇陵的全名是百舌鸟耳原中陵,位于今天日本堺市大仙町

按照日本神道的说法,由于天照大神的身姿曾经在八咫镜中出现,镜子中便存有了她的魂,八咫镜也就转化了天照大神的神体,在三种神器当中是最尊贵的宝物,这一理念,很显然既与存思和分形的概念有关,也与辟邪的概念有关,基于这个逻辑,自然而然可以成为主持神道教的“行禊祓秽”仪式的倭王或天皇的重要辅助象征工具。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日本古代天皇人偶

“三种神器”溯源:“镜玉剑”的道教背景考和日本国王的双重身份

天皇统而不治的状态其实也与其宗教身份有关,这一点以后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