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道家”和“道学”有什么区别?

“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

例如,《后汉书》记明帝时皇家图书馆为“道家蓬莱山”,蓬莱山是秦汉仙境三神山之一,显然表明道家与神仙家已融合一体。又记楚王英和桓帝好“黄老道”,张角“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黄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则此话不通,则“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意思当是“信奉道教,创建太平道组织”。可见“道家”或“黄老道”均为道教的同义词。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黄老道”原来就是“道家”的别名,主题词“黄老”不过进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黄帝、老子之道。

“道教”一名,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用以专指道教,例如北魏寇谦之《老君音诵戒经》和南朝上清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所载“道教”皆是(《洞真太上太霄琅书》除卷一《琼文帝章》以外,余均出南朝时期)。此后便有用“道教”命名的文献如唐高宗时道士孟安排集《道教义枢》、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道教灵验记》问世。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易学文化:阴阳文化

太和文化:天地人三元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 智慧。

易学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太和文化:创造世界人民精神消费,复兴人类灵魂资本梦想,平等分配全球物质文明。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易学文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太和文化:我是东方夫子,为国家民族人民立使命;为父母子孙万代立仁德;为生存生活生命立正道;为道德精神灵魂立真身;为天时地利人和立心经;为太和文明复兴开太平!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 造地狱、极乐。

易学文化:尊天道,断天机,理万象,开智慧。

太和文化:人类灵魂复兴决定命运资本,宇宙思维定位赢得人生财富,无极太和开启使命灵元。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易学文化:超然物外,在创造矛盾和消灭矛盾中完善身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太和文化:在教化人类灵魂觉醒的过程中促进世界和平,人类永恒。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易学文化:永远平衡的转化,生生不息的运行。

太和文化:人类灵魂恒久不灭,在天地人和中做阴阳和平衡分工,宇宙无极论。

儒家、道家、佛家、易学、太和思想对比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易学文化:阳光和水、火、风等

太和文化:全球通行的量子生态食物,人人都喜欢吃的能量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