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丹道修炼筑基阶段之注意事项

文章目录:

A、丹道修炼,达到“神气合一”,才能聚炼成丹!

↑↑

我们在修练时,将心神融入到听觉中去。本来,耳朵只是感觉器官的一种,而耳所闻到的信息只是人的意识内容的一个来源,人在听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如果能把全部的意识集中在耳根的所闻上,就关闭了其他的感官信息,然后以能闻的意识主体融入于所闻的意识对象,而能闻与所闻合一,就可凝神入定了。这是从耳根入门,进行修行得道的一个法门。

内丹养生修炼入门的具体方法很多,但要因人因时而宜。大家可以用宁静地倾听这个方法来静心存神。在修炼这个功法的时候,务必将所有的尘劳杂事种种牵挂放下,然后双目微闭,关闭感官,将意识的目光返回来观照那虚静无形的玄窍之中。

开始的时候可能精神不能静定下来,呼吸也可能粗重不调,这时不妨用数息这种武火,微微地把自己的意志统一起来,使精神安定下来。这样过一会儿,等到心神静定下来了,呼吸也平静调匀了,就要将这种刻意用功的心神放开来,不再死死地观照虚无一窍,只是把意识放在倾听气息上面。这个法门就是“听息”法,这个“听”字里面大有修法的玄机奥妙。

庄子说过:“把你的心志统一起来,只是宁静地倾听,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你全部的心去听;再进一步来说也不是用你的个体的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即在心境不分、能闻与所闻合一这种一气贯通的状态下来听。”

庄子这里所说的“气”,不是我们口鼻呼吸之气,也不是肾间发动的气机,更不是心中能够思维知觉的那股灵气,这些气都是经验层面上的具体的气,而庄子所说的“听之以气”的“气”是超越经验层面的本元之气,是虚空中的虚无元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那个作为万物本源的气。

所谓“听之以气”,就是在这个虚无一气中来听,听这个虚无一气,实际上就是把心神完全地投入到虚无一气之中,这样此心此神就与这个体现了宇宙终极和谐统一的虚无元气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统一,这就是丹道修炼中所讲的“神气合一”,用这样的方法来烹炼成丹。

如果还住着在普通的呼吸之气上,那还不是属于凡神与凡息相交,又怎么能修炼成丹呢?丹经上说:“没有后天思虑分别的元神才是先天真神,没有后天呼吸的胎息才是先天真息。”我们必须在混沌杳冥的境界中显现出先天的一点真意,用它来团聚元气,这才是元神与元气相交,才能修成大道。如果还有粗息,我们就要轻轻微微地将这个凡气收敛到细微平静的状态。

到了凡息已经停息的时候,不管它元气是否有发动的迹象,其实这个凡息停止的状态中元气自然就已经孕育在其中了。此时我们应当凝神正念,一心一意地倾听而融入这个状态,这也是实现阴阳交媾的一个方面。

况且大家在下手用功的时候,口鼻眼目这几个感官都能够人为地关闭,不接受外界的信息,唯独只有耳朵这个感官还不能完全关闭,仍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如果我能够一心倾听虚无一气,也就相当于常常关闭了耳朵这个感官,因而人体的诸感觉器官都得以关闭而没有杂音了。

我认为这个听息的方法,是修炼的第一良法,能这样长时间的修听息法,自然能够使真阳之气日渐增长,而玄关一窍也就能显现迹象了。掌握了玄关一窍,就能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掌握了生死的主动权。

B、道家丹道修炼筑基阶段之注意事项

↑↑

道家丹道修炼筑基阶段之注意事项

道家丹道修炼一般以动势、站势、坐势、卧势较常用,宫观寺庙中的佛道修炼者,大多教人以坐势炼功。殊不知坐势炼功,禁忌尤多,特别是打坐数个时辰,血液流通滞塞,易在腿部血管中产生凝聚淤滞的细小血块,这些淤血成块后一旦沿血管流动而没融解,在脑部和心脏发生堵塞,会引发瘫痪或心脏病猝死。这种心脏细胞不可逆性突然坏死的病例由于事先毫无朕兆,会被宗教家称为尸解或坐化,误作成仙成佛的效验。其实西方医学界已在长时间乘飞机的旅客中发现这种病症,只是他们不知道打坐修炼中早有这种病例而已。这些乘客在飞机上长途旅行达十多个小时,吃睡都在椅子上,下飞机后突发心脏病猝死,经检查为淤血堵塞心脏血管所致。

我们修炼功法,应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自身的危险是什么。坐势和卧势炼功,必须端直其体,将姿势摆正,使五脏得位,血液流通,要做到:“齿轻叩,津频咽,身要直,体要松,息要微,意要轻”,关键是一个“松”字诀。怎样将身体真正放松,这就要采用佛教净土宗的修持法诀,“彻底将自己交出去”,交给本尊,交给师父,自己赤条条无牵挂,身体也就真正放松了。净土宗认为只有到那个无牵无挂的境界,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才能发生天人感应而得到佛果,否则念多少声佛也没用。因之人们要想真正得到这个“松”字诀,还得先学一个“舍”字诀。人若真正放下自己,把自己彻底交出去,一般人做不到,特别是知识分子更不容易做到,总是牵挂自己,要自己给身体作主,舍不下这个“我”字。丹家成道都要登上“舍身崖”,纵身一跳,舍身忘形,将“我思故我在”的这个色身、识神大胆舍掉,虚空大定,寂然无我,则道自来归。丹家讲要“身非我有”,讲“吾丧我”,讲“堕肢体,黜聪明”,“外其身而身存”,必须下狠心放下自身,后天的身心俱舍,扔掉这个“我”字,才能真正使身体放松。

道家丹道修炼筑基阶段之注意事项

站势和坐势炼功要注意放松双肩,卧势炼功要特别放松颈椎,只要身体真正放松了,炼功才会出现效验。有了效验,身体的自动机才会被启动起来,无论采取动势、站势、坐势或卧势,什么姿势也没关系了。“跟着感觉走,步步奔虚无”,这是丹家的根本法诀。丹家之要,必知动静互根,内外兼修之理;如鹿炼精,如龟炼气,如鹤炼神,如虎聚阳,如蛇聚阴。血脉未和,莫贪静坐;关窍未通,不行既济。不可不分清浊,逼气过关;不明升降,即行采药;逼成幻境,诡言通神。欲成大道,不妨医药、饮食、体育并用,古代丹家不离武术和医药,首先牢固色身。金丹大道千门万派,都只能从色身上修起。病从心起,弱自精衰,邪由气入,修养精气神,色身自然强健。舍色身而得法身,出有入无,有无相通,则大道必成。

身体静则属阴,动则属阳,坐势和卧势阴气较重,易生筋骨血脉滞重瘫痪之弊,仅有站势在动静之间,得阴阳之中道,故丹道入手以站势为优。人类从动物进化到能直立行走,这是一场身体的革命,可知站立是人类入道之门。因之推荐丹道之筑基入手功夫,以拳术站桩最切实用。丹道的动势和站势筑基功夫,除了意拳(又名大成拳)的养生站桩功外,还有达摩易筋经功夫、太极拳和金家功夫等,皆适宜丹道修炼。

世传《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有唐初道学名臣李靖的序,讲《洗髓》、《易筋》为达摩大师真传,其是否托名且勿论,然其功法必为丹家真传却是事实。这套功夫,甚合丹道之旨,读者能取其精义而修之,便入丹道正途,不必管它是佛是道是儒等诸多分别相,大道本殊途而同归。《易筋经》本有多家传授,含脱胎换骨、伐毛洗髓的绝学,可鉴定为丹道动功,其功效必然步步印证丹经。这是前辈丹家为后世学者留下的一叶渡舟,可惜世人迷于琳琅满目的丹经道书佛典,所认不真耳。

太极拳本为张三丰祖师留传于世,太极拳法,关键亦在一个“松”字上,要能松、沉、稳、静,神气浑融,自然无象通于大道,没几十年功夫难至化境。太极拳达到高境界,和自身阴阳的清净丹法效果相类。世人习练者多,但入高境界十分不易,其养生健身的效验毋庸置疑。从此步入丹道,当是顺理成章

意拳与金家功夫,皆传自山西姬姓,由道士金一望窥得其中奥秘,避地入蜀,遂有金家功夫之传。

1949年以后,王芗斋先生融武学于养生,创立养生站桩功,以适应时代变化。《老子》讲“独立不改”,《黄帝内经》讲“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管子·心术》讲“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毋先物动”,皆是意拳站桩功的理论根据。意拳养生桩功夫以《养生桩歌》为基础,即“身体要直,两足分开与肩齐,双膝微微弯曲,臂下坐,头上提”,“内空洞,外清虚,两手要慢慢地轻轻抬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王芗斋《大成拳论》云:“习时须首先将全身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项竖、神庄、力均、气静息平,意思远望,发挺腰松,周身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朗照顶巅,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气游泳殊近似也”。

将其引入丹道筑基功,亦总结出一些要领,这个要领首在一个“松”字,先要放松两肩。其姿势为“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坐非坐”,“上松下紧,前松后紧”,紧是相对松而言,上松双肩,两足如踏地三尺;后提肛,前松尿道。前松后紧是对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及肛门松弛诸病的纠正。此术放开任督二脉,只在四肢上找感觉,表面看来与重视通任督二脉的丹道相反,实则放松任督二脉反而使气血精神归于自然,任督得自然运行,更合丹道之理。初站桩有酸、麻、胀、痛之感,即为站桩效验;后酸痛之感消失,以周身得麻、热、胀之感为效验,如此日积月累,离形去知,谓之“站忘”,方入丹道境界。

道家丹道修炼筑基阶段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