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厦博·国宝档案|清乐律石刻井圈(国宝档案为什么停播了)

“云”游厦博

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人员聚集

阻止疫情传播,

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厦门市博物馆持续推出线上网展

让我们继续来“云”游厦博吧


到中国的很多村落里游玩

不少人常常会发现一种特别的古物

没错!它就是:水井

中国古代的水井文化源远流长

细细探究背后,往往充满古人智慧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发现水井古物之美吧

国宝档案系列之清乐律石刻井圈

厦博·国宝档案|清乐律石刻井圈

清 乐律石刻井圈

井圈为青灰岩,外径57厘米,内径30.2厘米,高25厘米。井圈外廓呈十二边形,内沿呈十边形,外壁打磨光滑,内壁有明显的凿痕。井口外沿有一圈挡水凸起,以防打出的井水内流入井,污染井水。井圈底面凿有对称四个方形榫眼,与井台凸起柱榫插合,从而使井圈固定。经鉴定,该井圈雕刻年代最迟为清代。

1 井圈的特色在哪里?

最具特色之处:上刻铭文

井圈面上阴刻十天干,其中在两天干间刻有五音,井圈外壁上刻篆书十二地支,以及与这相配的行书十二律。字体圆润秀逸,平淡古朴。

厦博·国宝档案|清乐律石刻井圈

在中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配合形成干支纪年法。早在商代占卜甲骨上就刻有完整的天干地支,用于纪年。

中国古代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古人常把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中国古代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最晚产生于春秋时期,“律”原指用来定间的竹管,十二律即十二根长短不同的律管吹奏出十二个高度不一的标准音,以定乐音的高低,而一律可产生五音,十二律可产生六十音。古人常用十二律代表时令和月份。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有驱邪避害的含义,而乐律与祭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推测这件井圈上刻天干地支、五音十二律有驱邪保平安的意思,同时也有祭祀的用途。在古代,门、户、井、灶事关人类繁衍生息,均被古人列为祭祀对象,分别有门神、户神、井神、灶神需要供奉祭祀。

按照古代五行之说,冬属水,冬祭井成为古代风俗之一。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载:“冬祭井,井者,水之生藏在地中,冬亦水王,万物伏藏。”每年冬季祭井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每当遇到旱灾,也会祭井,其目的为祈求井水源源不断。据明代朗瑛《七修类稿》记载:“明嘉靖年间,杭州大旱,河井俱竭,家人往汲数量,因祭井,而明日得清泉焉。”据此,古人遇旱祭井习俗已十分普遍。

古人祭井实质上是祭井神。传说中井神为柳毅,因他救了龙王的女儿,成为龙王的女婿,掌管水府与人间的通道——掘井。柳毅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井神,古人为了祭祀井神方便,往往会在井旁设立神龛,还有的为井神建庙。著名的杭州吴山坊古井,水质佳,水量足,南宋时期有一年大旱,“城井皆涸,独此井日下万绠,不减不盈,都人神之。”当时人认为有井神驻扎于此,大旱之年井水才能源源不断而出,官府因此为此井立祠。厦门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石刻乐律井圈同样显示古人对井神的崇敬。

2 乐律井圈是怎么发现的?

它的发现十分偶然,来自厦门市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周殿熏故居的古井上。

主人周殿熏,1867年出生于厦门,是当地教育界名人,18岁被聘为厦门当地最大书院——玉屏书院的大董事,1897年他考中举人,后担任厦门中学堂的学监兼教员,1910年进京会考考中进士,后担任朝廷吏部主事,不久便回到厦门。辛亥革命后,被推为厦门议事会会长,1926年被推举厦门同文中学首任校长。周殿熏一生热衷于文化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厦门图书馆,担任十年义务馆长,不领薪水,只尽义务,此举受到人们称赞。周家中的这件井圈体现出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由于水井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久而久之,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有的在井旁题写井联、井名,还有的在井圈题刻图案和文字,以表达 对井神的崇拜。四川邛崃是西汉才女卓文君故里,有一“文君井”,旁边琴台有一幅对联:“井上疏风竹有月,台前古月琴无弦。”此联对仗工整,命意高古。此外古人还常在井旁立碑,刻铭。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任官期间,命人凿井,亲自题写井铭:“盈以其神,其来不穷,惠我后人,噫,畴肯似于政,其来日新。”

井圈是井的构成部分,井圈内壁常为圆形。在古人心中圆代表圆满,是祥和的象征,也代表生命的流转,寓意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石刻井圈的外壁则多为圆形、正方形和多边形,这些形状都被古人赋予不同寓意。由于人们惧怕洪灾,所以雕凿八边形井圈以镇水患。八边形象征八卦之水各按其位,永享太平。有时井圈设计也考虑到古人的生活习惯。中国江浙一带,古人喜欢在井边聊天、纳凉,小朋友也喜爱在井边玩耍,所以附近的井圈一般都设计得较高,以防有人坠井。古人还喜欢在井圈上刻装饰图案和铭文,较常见的图案有莲花、兽头和云纹等吉祥纹饰。井圈上雕刻的铭文也大都与泉和纪年有关,比如:“饮水思源”、“子午井”、“玉泉”等。

厦门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乐律井圈,造型独特,所刻铭文十分罕见,同时铭刻有天干、地支、五音、十二律,在中国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它不仅让人联想到古人的祭井习俗,同时也为研究古代干支纪法,以及音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水井文化,也让人们了解了厦门名人周殿熏。


祭井习俗、干支纪法、古代音律……

今天的这堂“国宝档案”很有意思吧?!

古井文化和中国博大精深的医学

有着一样的特质:充满智慧

希望战“疫”前线的白衣战士们

挥起医学的“智慧之剑”

早日完胜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