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鬼谷子: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鬼谷子却乱)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断减少的过程;命运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放弃一切浮躁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鬼谷子·损悦法灵蓍》讲到了这样的内容。

损兑法灵蓍是什么意思?首先说一下兑是什么意思。最常用的词就是“兑奖”了。其实兑字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眼睛,目。也可以引申为目标。陶弘景曾在做过批注:“ 老子 曰:‘塞其兑。’河上公曰:‘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根据这个说法,兑就是眼睛的意思。简单的说,兑字有三部分组成。最上部的两点可以理解为眉毛,最下面的“儿”字可以理解为鼻子,中间的“口”字应该就是指眼睛了。“兑”字的第二个理解就是喜悦的意思。“兑”字的最原始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双手高举欢呼奔跑的一个人的形象。“兑”字还有一个读音就是(yue)同“悦”。当然,“兑”字还有别的意思,但和本主题无关了,就不讲了。再说说“损”字,这个基本上没有争议,就是减少,减损的意思。不管“兑”是指眼睛还是喜悦,都可以引申为“思虑”“观察”“目标”的意思。因此,“损兑”的意思就是“减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排除杂念,全力应对主要矛盾,才能像灵蓍一样长久。灵蓍(shi)是什么意思?专业的说蓍是一种菊科蓍属植物。那么蓍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蓍草,读shi,蓍字拆解就是上部为草,下部为曰,中间一个老者的老。据说进行占卜活动时一定要站在太阳底下,以观天象化吉凶。《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说文解字》也说蓍草“生千岁(才)三百茎。”这些传说无疑给蓍草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于是历代相传此草非圣人之地而不生,故为历代钦差大臣前来祭祖复命之信物。《博物志》言:龟三千岁,游於卷耳之上。蓍千岁而三百茎,同本以老,故知吉凶。《史记·龟策传》云:龟千岁乃游于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所生之处,兽无虎野狼,虫无毒螫。徐广注云:刘向言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茎也。褚先生云:蓍满百茎,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总的来说就是蓍相当于植物当中的龟类。寿命长,有灵性。因此,古人常拿龟甲和蓍茎来占卜。因此,还专门有一个词叫“蓍龟”。如果你认为损悦法灵蓍的意思是让人求助于鬼神,那就大错特错了。蓍草的花语是安慰。总结下来,损悦法灵蓍的意思就是说,减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排除杂念,全力应对主要矛盾,才能内心宁静,才能像灵蓍一样长久。想要成为达到这种境界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鬼谷子: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一、以无为待有德。这一点是本篇的核心,圣人以无为待有德。无为而治不是什么也不干,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达到最利于自己发展的均衡状态。在一个组织内部,往往是是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处处碰壁之后感到自己根本什么事情都推不动。“无为而治”不是平时理解的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不随意为之,不违道而为之”,旨在要求统治者要顺物之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让事物按照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去发展,不横加干涉,不妄为。管理学上有一个观点: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达到目标。这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无为而无不为。”基本法就是为了使公司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好像我们什么都没做,公司怎么就前进了?这就是我们管理者的最高境界。18世纪末,英国为了开发荒蛮的澳洲,决定把英伦三岛的囚犯送到澳大利亚。当时运送犯人的工作是交由私人船主来承包的,政府按照装船的人数支付费用。但是船主为了牟取暴利,采取破旧的货船,设施简陋不堪,卫生条件极差,犯人的死亡率极高。船长们按照人头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这些人能否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根据英国所记载的,1790年到1792年私人船主运送犯人的船到澳洲共26艘船,4082名犯人,死亡498人,平均死亡率为12%。对于英国政府来说首先是经济上损失巨大,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社会舆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那政府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英国政府首先的做法就是往每艘船上派遣一名监督官员,还有一名医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结果犯人的死亡率不但没有降下来,而且很多随船医生和监督官员还不明不白的死了。私人船主为了堵住医生和监督官员的嘴,不惜以重金来贿赂,对于接受贿赂的皆大欢喜,对于不接受贿赂的对不起就扔到大海里喂鱼去了。所以那些坚持正义和良心的官员,在不肯就范的情况下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去了。所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做不了坏事,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做不了好事。无奈之下政府怎么办呢?一个议员提出来应该改一下制度,是按照在澳洲下船多少人来支付费用。英国政府一听恍然大悟,立刻改成了新的制度来推广实施。新制度实施之后,效果立竿见影。1793年1月,三艘船到达澳洲,这是第一次按照到岸犯人数来支付运费的航程,422名犯人中,只有1个人死于途中。对于这些唯利是图的船主们,政府的硬性规定、强力监管和道德说教都不灵光,只是稍稍改变了一下付费制度,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不用再派驻任何的监督官员和医生,政府的政策意图却自动达成了!这便是好的制度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的历史明证。

二、言察辞,合于事。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理解,但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首先不露声色就很难,想笑不能笑,想哭又不能哭。专业的演员也许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做到,但如果每天都这样生活,早晚会崩溃的。说话的技巧也是及其高深的学问,没有十几年的磨练还真的不行,更别会说察言观色抓时机,又是极其难以掌握的技能。怎样才能学会察言观色,辨人识人?在聊天交流时总要借助语言表达才能有效进行,言语负责传递信息内容,也会显示情绪的表达。想了解他人及内心动态的最好办法是提出合理有趣的问题,增加对方的交流意愿。不仅要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怎么说?详细观察,了解他的沟通风格并揣摩其性格特征。尽力做一名出色的倾听者,聆听心声的同时,找到对方的内在需求。研究证实,与外表吸引力强的人聊天交谈可使人愉悦。声音及表情同样能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语调,音量及语速的不同变化,也能反应出个人的性格,情绪及状态。在交流中,语速较快,表达流畅,更具可信度与说服力。表情可提供丰富的情绪线索,让我们更容易洞悉他的内在状况。表情较少,肢体动作略显僵硬的人,大多内向保守;善用表情做文章,肢体动作多变,大多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性格外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良好的眼神交流可促进有效沟通。目光坚定,炯炯有神者,自信强大;眼神迷离,游移发散者,缺乏自信,甚至给人出以心虚或不坦诚的感觉。交谈时,瞳孔放大,身体前倾,说明对话题感兴趣。身体晃动,精神涣散,左顾右盼,可能对话题没兴趣,需及时调整或结束交流。观察一个人,除观察细节外,还要整体考量。沟通交流水平,可展现个人的内涵及修养,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

鬼谷子: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三、损悦者,机危之决也。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简单理解就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生活大不一样。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和矛盾。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质及其基本发展方向,现象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本质;本质由事物内部矛盾构成,是比较单一、稳定、深刻的东西,靠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丰富、多变、表面的东西,用感官即能感知。假象从否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给人一种与事物完全相反的印象,掩盖着本质。假象的存在明显表现出本质和现象的矛盾。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现象与本质等同起来。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对多方面现象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四、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志不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流畅的完成己方的既定方案,而反过来则要使敌人志乱,意邪,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具体点说就是使敌人消息失灵,情报有误,计划混乱,执行受阻,最终一事无成。两者相比,高下立见。

五、圆者不行,方者不止。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使对方方正直率的计谋不能确立。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主要矛盾。如果有事物阻碍了自身的目标,即使是圆球也不能令他行动,即使是正方体也不能令他停止。

鬼谷子: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六、明哲保身急流退,花未全开月未圆。前四点都是在讲怎么前进,这点则是讲怎么后退。这一点是《鬼谷子·损悦法灵蓍》中隐藏的忠告。人生在世,原则还是要有的,要知道进退,不能不择手段。蓍是竹,占卜吉凶用的工具。当然并不是说要鼓励大家都去占卜算卦什么的,而是指要有“尽人事,听天命。”的人生觉悟。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的生前死后,宇宙的开端终点。这些已经不是人力可以影响的了,所以要对天道有敬畏之心,不可好事占尽,坏事做绝,过多的获取利益。要懂得点到即止,不要无穷无尽的撷取暴利,多做善事,剩下的事就交给造物者去决定吧。湘军攻克金陵之时,曾国藩立绝世之功,时人阿谀,比为郭子仪、裴度。曾氏作为湘军的统帅,自当体会功成名就的欣喜,而他却更加战战兢兢。在后来与他人的言谈中,把湘军成功更多的是归结为天命,是一种运气。家书中也常有这样的表达,我们不可怀疑曾氏只是做做样子、谦退而已,他自认才不过常人,唯勤与恒能补己之不足,对于湘军的成功,他虽然全力以赴,但其成功绝非只是个人的努力所能决定。把成功归结于天命,不是自我标榜得天之助,而是顺天之命,这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若我们看他的经历,或许不难理解他的举动,在湘军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氏虽为统帅,但其军事才能并不如意,反而多次陷入险境,身不被俘而辱死,实乃幸运。身陷绝境之时,欲自杀多次,凭借屡败屡战的拼劲,最终挺了过来。对于一个久经战场、看透生死之人,把成功归于天命也就不奇怪了。曾氏提出的“知天命,尽人事”(这句话非曾氏原文),有力的把“天命”与“人事”联系起来,对于天命,人只能顺之,虽有盖世之才,在时势的左右下,又能如何?古今功成名就之人,大多都是大浪淘沙而幸存下来,不幸被淘汰的又岂皆庸能之辈?只是时运不济罢了。在这个过程中,人亦当“尽人事”,把人力所能做到的做尽,而成败就看上天是否眷顾,如此也可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