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北方传来急报,刘武周率兵两万,联合突厥进攻太原。李元吉派部将张达抵御刘武周,全军覆没。

六月,李渊派李仲文驰援太原,败绩,李仲文只身逃回。

八月,李渊派最倚重的大臣裴寂出兵,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在索原度决战,大败而归。

九月,刘武周攻陷太原,李元吉连夜带着妻妾儿女逃回长安。

十月,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占据龙门(今山西河津),攻占浍州(今山西翼城)。

与此同时,夏县暴民吕崇茂自称魏王,与刘武周联合;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今山西永济北),与宋金刚遥相呼应。

至此,刘武周已经占据了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唐朝黄河东岸的据点只剩下晋西南一隅,几乎没了立锥之地,大有把唐王朝的势力全部赶出山西之势。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上天似乎没有再一次眷顾大唐。本来,李渊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南征北讨十分风光,可现在突然之间就到了连山西老家都要沦陷的地步,自起兵以来,他还从没遇到过这样严峻的形势。

李渊的心里真的慌了,他的慌乱并不单纯是因为刘武周的突然袭击。敌人虽然可怕,但只要自己内部团结、政权稳定,也不是不可抵挡的。

但坏就坏在,此时唐朝的政坛恰好是不团结不稳定的,就像经历了九级地震,刮了十二级台风——刘文静被杀了。

刘文静被杀了,杀他的人正是李渊。

刘文静不是李渊的好朋友吗?自打起兵以来,他对内料理政务,对外出使突厥,而且一路攻城略地,为李唐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怎么突然之间就被杀了?

表面原因很简单,因为裴寂是李渊更好的朋友,而刘文静恰好惹了裴寂。

李渊和裴寂的关系太好了,好得就像一个人一样。从在太原开始,两人就天天一起花天酒地,到了长安之后,更是“如胶似漆”。李渊不仅让他当了右仆射(宰相),还赐给他铸钱的经济特权,有一次居然还让妃子带着美食宝物到家里陪他玩,次日方才返回。至于其间发生了什么,李渊连问都不问。

当时皇帝上朝是坐在床上的,那时的床和现在相比,款式、用途都不太一样,不仅可以用来睡觉,平时也可以当座位。李渊上朝的时候,就经常口中亲切地喊着“裴监”把裴寂拉过来一块坐。之所以叫“裴监”,是因为裴寂早年当过晋阳宫监,李渊对他已经宠爱到连名字都不舍得叫了。

这实在是有点过头了。

刘文静看不下去了,他吃醋了。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在刘文静的心里,他和裴寂应该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享受一个级别的待遇。

裴寂和李渊是老朋友,刘文静结识李渊也不算晚。李渊起兵的时候,裴寂是长史,刘文静是司马,也是旗鼓相当。在唐军南下长安的一系列战斗中,裴寂没有太多亮点,刘文静反倒立下了很多军功,出使突厥借兵买马,攻打河东城,招降屈突通等,这功劳在唐朝文武里排第一都没人有疑问。

但是,没想到呀没想到,李渊居然偏心到这种程度,实在是气得自己牙痒痒。

我到底哪一点不如他?!

但说一千道一万,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不可能去拧大腿,刘文静是不能和皇帝较劲的。

他只能把火气撒到裴寂的头上。

某日的朝会上,刘文静又一次看到李渊和裴寂一起坐在了床上,谈笑风生、“卿卿我我”,只觉得心里一股无明业火腾腾乱跳,按捺不住。

他腾地一下站起身,向皇帝启奏。

“陛下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不是您的臣子,但您现在却当着我们的面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分贵贱之序?”

是啊,陛下您老和裴寂坐在一块,我们这些大臣拜的到底是皇帝还是裴寂呢?

李渊明白刘文静的意思,面不改色地劝解道:

“刘爱卿这是哪里话?昔日严子陵把脚加于光武帝腹上不也没关系嘛。今天诸位大臣都是名德旧齿,平生亲友,何必要在乎这些小节?这件事你就不要再提啦。”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李渊口中所说的严子陵,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交,据说刘秀当皇帝以后曾把严子陵请到宫里来,两人一同睡觉,谁知严子陵睡得太香,居然把脚搭到了刘秀的肚子上。刘秀睡醒后没有当回事,悄悄把他脚挪开就自己起床了。但这件事在大臣眼里却非同小可,太史官如临大敌一般上奏说“客星犯御座甚急”。结果刘秀却笑着说:“这是我与故人共卧耳。”

这一故事传为千古佳话,成为君臣亲密无间的楷模。

李渊、裴寂和刘秀、严子陵的关系无疑是非常相像的。李渊引用这个典故可谓绵里藏针,不动声色地就把刘文静顶了回去。

刘文静碰了一个软钉子,闷闷不乐。

不久之后,他因为跟随李世民在浅水原吃了败仗,又被免官,心里变得更加不平衡。

他和裴寂本来也算是老朋友,裴寂担任晋阳宫监的时候,他是晋阳令,算起来实权比裴寂还高一点。两人当年也曾一起谈古论今,针砭时事,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抱负。

裴寂名字中有个“寂”,刘文静名字中有个“静”,“寂静”本是连在一起的呀,可事到如今,刘文静却不由得感慨“既生静,何生寂”呢?

薛举平定以后,刘文静官复原职,但因为错过了一些机遇,官位仍在裴寂之下。刘文静知道自己很难再进步了,从此就对裴寂开始了疯狂的叫板。在朝会之上,一旦议论政事,只要裴寂说往东,他就说往西,只要裴寂说是,他就说不是。

昔日的老友很快反目成仇了。

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在家喝酒,喝到醉了的时候,借着酒劲儿大骂裴寂,然后突然拔出刀来,猛地向家里的墙柱上砍去。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早晚我要杀了裴寂!”(必当斩裴寂耳)

所谓隔墙有耳,裴寂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他当然也早就对刘文静不满了,皇上对我好我有什么办法?怪我咯?有本事你也让皇上宠你呀,老针对我算什么回事?你平时总在朝堂上让我难堪,没想到如今更了不得了,居然还打算杀我。呸!我还想杀了你呢!

但裴寂明白,这还不够。仅凭这件事还不足以将刘文静置于死地。

他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

后来,刘文静的家里突然闹起了鬼。

每到晚上就突然出现一些灵异事件,细节如何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也很怕鬼,关键是史书上也没写。反正非常吓人,刘文静一家全都不堪其扰。

要是一个人整天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大晚上去个厕所都以为背后有人,躺在床上就能听见奇奇怪怪的声音,正常的工作生活还能维持下去吗?

于是刘文静请来了一个巫师,做法驱魔。

这巫师也不是一般人,演技精湛,爆发力强。在星光之下筑起了神坛,披头散发、口中衔刀,一边上蹿下跳,一边念念有词,说些谁也听不懂的咒语,场面十分骇人,简直比闹鬼还可怕。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说句老实话,请巫师驱魔没什么大问题,但万事都避不开有心人,只要你肯想,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抓到把柄的。

刘文静家里一个小妾就动了歪心思。其实,她对刘文静也是一肚子不满,原因很简单——她不受宠。刘文静因为失宠埋怨裴寂、李渊,小妾因为失宠埋怨刘文静。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这个小妾已然被妒火烧坏了理智,再三思虑之下,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让他去状告刘文静,罪名是——谋反。

请个巫师变成谋反了?!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自古以来,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这容易让人联想到厌胜之术。你说你在家驱鬼,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咒我呢?想当年汉武帝时期,因为这厌胜之术,下至公卿大臣,上至王侯将相,破家灭门的不计其数,甚至爱子刘据(戾太子)、皇后卫子夫都死在了这上面。

李渊虽然没有汉武帝那么强的猜忌心,但他毕竟是皇帝,为了自己宝座坐得安稳,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对这件事他不能不过问,不能不查办。而奉命审理刘文静案子的人中就有裴寂。

虽然唐朝初年的时候还没有审判回避制度,但李渊让一个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人来担任主审官,这明摆着是要把他往死里整啊。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裴寂冷笑着拜谢了皇上。

刘文静绝望了。

他坐在审判庭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怨言和不满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起义的时候我是司马,裴寂是长史,我们地位相当。而今裴寂官居宰相,甲第相望,可我呢?平时东征西讨,家属却无依无靠,我的确很不满。那天因为喝醉了口出怨言也确有此事。”

……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裴寂平静地看着刘文静诉苦,心里却在暗暗叫好,审讯结束后,他把这些话“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李渊。

李渊望着朝堂上的群臣,不住地点头。

“好,好,刘文静这话,分明就是想谋反啊。”(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但萧瑀还想为他求情。陛下,仅凭这些话也不能说是谋反吧?依我看,他就是耍小脾气使性子嘛,您大仁大德,念在刘文静劳苦功高的份上,就网开一面吧。

李世民知道后,也亲自为他求情。

在某种程度上,刘文静和李世民的关系比李渊还要密切,算得上是一位忘年交。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李世民极力回忆了他自起兵以来出谋划策、南征北讨的事迹,希望父亲能回心转意。

李渊听后果然犹豫不决了。

但裴寂怎么会给他犹豫的机会?他赶紧对李渊说了一番话。这话里没有说刘文静一定谋反,也没有说他不满有什么不对,更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因为他明白,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有没有谋反李渊心中自有判断。

他只是若无其事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刘文静的智谋在众人之上,留着他必是后患!”

是啊,事到如今,你反不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足智多谋,有能力谋反,而我们已经得罪你了。这就是必须要杀你的理由。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听罢此言,李渊的犹豫顿时烟消云散,做出了裴寂最希望看到的决定。

九月初六,刘文静被处死,家产全部没收入官。

临刑前,刘文静捶着自己的胸膛,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说出了那句淮阴侯韩信临死前的名言:“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行刑时,刘文静五十二岁。

关于刘文静之死,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是,有的学者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搞历史的就是这样,不扒出点猛料不算完,可谁想还真扒出来了。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史料,得出了刘文静招来杀身之祸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结交皇子——二皇子李世民。

刘文静和李世民走得太近了。

近到什么程度呢?

虽然他是李渊的好朋友,但他却更像是李世民的好朋友,两人在太原的时候,就好得像穿同一条裤子。在李世民定调子修改的史书里,有很多关于他早年和刘文静交往的记载。比如刘文静称赞他是“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比如刘文静被隋朝下狱,李世民亲自探望等。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才是太原起兵的主要策划者,后来这些功劳基本算在了李世民头上,但就是策划起兵这种盖世之功,李世民都不舍得独吞,非常大方地分给了刘文静一半,说是两人共同劝说李渊起兵。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进占长安后,李世民讨伐薛举,刘文静担任其元帅府长史,为帐下第一号人物。不久之后,刘文静又跟随李世民灭掉了薛仁杲,仍然是其最重要的助手。武德二年,他还和李世民一同镇守长春宫。两人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结成了同盟。

李渊为何要杀开国功臣刘文静,李世民为他求情为何反而害了他?

很多年以后,李世民登基称帝,在李渊还活着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给刘文静翻案,甚至还下诏将公主嫁给刘文静儿子。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很明显超出了普通君臣、主仆的限度。

所以有理由猜测,刘文静就是李世民的人。他在朝内和李世民表里相应,逐渐成为李世民实现个人野心的助手,至于这个野心是什么,说出来恐怕大家都不敢想象。

心机缜密的李渊也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对哪一个君主来说,儿子和近臣结交都是最让人担心的事。他自然有意识地疏远了刘文静,而刘文静恰好在此时露出了破绽。为王朝和本人的安危着想,李渊自然要除之后快,剪掉李世民的羽翼,把他这颗不安分的心给收一收。

——二郎,不要觉得打了几仗、立了几功,就想入非非了,要知道皇位还是你老爹的,太子之位还是你哥的呢!

当然,唐朝初年的史料被销毁的实在太多,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很难去探求原貌了,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也只写到李渊称帝,之后的高祖实录又全都没有逃过李世民的“魔爪”,被系统地篡改过,依据实录编纂的两唐书在刘文静之死一事的记述上自然也不可信。

这一结论也只是某些史学家的一家之言,并非定论。在这里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种读史的角度,一种方法。大家也可以循着这种方法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或许也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