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事续部本尊千手观音

密续只有四部:事部续、行部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

事部续

在下部密续中,有二个层次的道: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

从另一个观点看,事续的修行道,是以种种方便证得佛的身、佛的语和佛的意。证得佛身的方法是观想佛,证得佛语的方法是以低声或意念持诵真言,证得佛意的方法是“声音结束时获得解脱的禅定”。这种禅定的前行是住于火的禅定和住于声的禅定。

证得佛身

事续是否要求行者把自己观想成佛,看法不一。不过,我们可以说,普通的事续行者不需要把自己观想成佛,只需要观想佛出现就可以。但主修事续的行者必须能实际把自己观想成佛,把佛观想成自己。

本尊相应

观想观音等菩萨,在事续中称为本尊相应,可分为六个次第:空性佛、真言佛、文字佛、色身佛、手印佛和符号佛。

观想空性佛是指观想你自己和佛自己的空性,亦即观想他们共有的空性。

一般说来,诚如提婆在《四百论》中所解释的,从一切万法的胜义性来看,万法并无差异,一切皆无自性。在胜义谛之中,万法一味,故说一切即一。虽然万法皆具同一空性,但世俗谛之中,一切各具法相,故说一即一切。

观想真言佛的指观想在你和佛同具的胜义空性中,生起洪亮回响的真言。这时不是观想真言的文字,而是观想真言的声音。本尊相应法的第二步就是观想真言或声音佛。

观想文字佛是指观想行者自身内的白月轮之上,生起真言的文字。

其次,行者要观想真言的文字化成佛的色身,这就是观想色身佛。

观想手印佛的指行者在生起佛的色身之后,结特殊的手印,如果是莲花部的佛,手印结在心轮之上。

最后,观想符号佛是指观想在你的顶轮、喉轮和心轮之上,分别出现唵、阿、哞三个种子字,并迎请智慧佛进入你的体内。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事续部本尊金刚手

证空性的重要

佛教各密宗法门有一个基本特色,那就是在你把自己观想成佛之前,不管你使用的法本是否包括唵(自性清净)等梵文字,你都要观空性。这是为了强调你必须把证空性的智慧化成佛的形相。虽然在开始的阶段,这只是一种想像,但可以帮助行者在未来从空性智慧中生起佛相。

因此,如果行者不了解唯识瑜伽宗或中观宗所诠释的空性。就很难修密宗瑜伽。

从你证空性的智慧中所生起的佛相,代表“方便”的修持。此后,行者要时时提起正念,觉知佛的空性。在事续的法本中,这称为观想“成熟诸根证得色身的大印”。

如果行者已经具有一境性的善心,或安止心,那就最好了。否则,如果你是在修密的同时也修止,你就必须在把自己观想成佛之后修止,但必须在持咒之前。

许多密续法本都说,如果你厌倦观想,就可以持咒。因此,不做深度观想的人,如果这时候厌倦持咒,就必须停止修行。实际上,法本强调观想,视持咒为次要

观想的指深、广二道的训练。深道的训练就是观空性,不是观任何空性,而是观你所观想出来的佛的殊胜空性。专注于这尊佛的空性,便是这种法门的关键。

观广道有二部分:第一,非常清晰地观想出佛,一旦能够坚固而清晰地把你自己观想成佛之后,你就能够修第二部分,亦即成佛,确实觉得自己就是佛。

在印度大师佛智的一本禅修手册中,曾经提到这个问题:虽然无明是轮回的主因,但在生起次第的本尊相应法中,却不必特别观想空性。

因此,怎么可以说本尊相应法能够对治无明呢?佛智回答说,密宗生起次第的本尊相应法旨在观想佛色身的空性,不只是观想佛的色身而已。在系念你所观想出来的佛相时,也要观想佛的空性。因此,本尊相应法包含二个层面:世俗谛的观想和胜义谛的观想。

密续也提到三种态度:把一切色尘当成佛,把一切声音当成真言,把一切意念当成佛的智慧。

第一种态度不是为了发展此种知见,而是为了达成一个非常特别的目的——克服我们的无力感。在想像的层次上,试着把你所见到的一切当成佛身。因此,那种态度必须以空性来理解。

另一种解释,尤其是萨迦派的主张,以三续的意义来讨论。他们的教法称为道果,把“因缘”描述为其基础地,行者必须认识这种基础地的重要性和意义,以便获得一切皆清净神圣的知见。

另一种诠释见于大圆满派上师杜竹的著作《密法要义通论》,把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当成基础地(大圆满派称为“本觉”)的不同显现或作用。本觉是一切万法的来源,轮回和涅槃都只不过是本觉的显相,而本觉事实上就是最细微层次的明光。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事续部本尊白度母

这种诠释类似中观宗的主张:空是一切世间法的来源,因为万法都是同一毕竟空性的显相。同样的,萨迦派和宁玛派把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解释成本沉的显相或作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觉或最细明光,就其延续性而言,是永恒的,不受烦恼所污染的;就其主要性质而言,则基本上是清净光明的。从这个观点出发,就可以把你的清净见扩大到包含一切万法,因为一切万法实际上就是这个基础地的显相。

我们必须记住,这些不同解释都是无上瑜伽续的观点。

这就是你必须做观想的原因所在。做完观想,如果你觉得累了,就可以持咒。

证得佛语

事续提到二种持咒的方法:一种是金刚念。意思是静静地念,只有自己一个人听到;另一种是意念,意思是不出声,只观想咒语的声音。

证得佛意

住于火的禅定,是指行者观想从佛的心轮出现种种咒语、种子咒等,而后从中生起火焰。

住于声的禅定,是指行者观想和专注在咒语的声音之上,这不是行者本人在念的声音,而是似乎听到别人在念咒语的声音。

行者以这些方法获得专注或安止安,因此我们发现事续的法本提到:透过住于火的禅定修习,行者将可获得身和心的灵敏;透过住于声的禅定修习,行者将可获得心的安止。

第三种本尊相应法,称为“声音结束时获得解脱”,让行者最终证得解脱。

一般说来,如果我们要把密法归类到经律论三藏之中,则密法应属于经藏。因此,在密续之中,佛陀本人就说过,他要以经的方式开示密续。

密续的殊胜或甚深特色,在于它的修止法门。密续的特殊修止法门,是四部密续异于显教的共同特色。

这里我想厘清的一点是一般说来,安止是行者可以把注意力毫不散乱地放在所缘境上的专注心境。因此,培养这种心境的方法是止,而非观。

观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心境,不仅是专注一境,而且身心灵敏。同样情形,观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心境,行者的分析能力发展到具足身心的灵敏性。

因为止禅是专注的,观禅是分析的,所以当我们泛称禅定时,必须注意它有许多不同类别。有些禅定是专注一境,如观空性就以空性为所缘境,观慈悲就要生起慈悲性。此外,还有许多专注于观想某个所缘境的禅修法门。

根据显教和下三部密续的解释,当你在修止时,你是完全专注的,把心止于一境,不做任何分析。止禅和观禅一般来说是不同的,但无上瑜伽续却有观想身上穴轮的特殊法门。藉着专注身上的穴轮,即使是止禅,也可以培养观慧。

在显教和下三部密续的修习中,止和观通常是次第证得的,先止后观。但在无上瑜伽续中,有些利根行者却可以同时证得。

前面所提到的第三种瑜伽,称为“在声音结束时得到解脱的禅定”,是密宗的观空性法门,又称无相瑜伽,而前面二种禅定法门称为有相瑜伽。文/丹增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可能错过的精彩: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事部密续理论要点、实修技巧和次第都在这里了

相遇,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