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剖析《列子》(一)(《列子》一则朗读)

《列子》一书总共有八篇文章,我就一篇一篇简单介绍列子这一书的内容。

第一篇《天瑞》。天瑞,这个比较难理解,意思就是天地之灵瑞,自然之符应,即文中提到的“不生不化者”。列子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产生与变化的本原。它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形成“浑沦”,再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行变为有形的“一”,最终生成天地万物。一切缘自“道”,然而却并非“道”有意为之,天地万物只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运转,生息盈亏。文中寓言与议论迭出,《黄帝书》视死如归,荣启期安贫乐终;林类行歌,不以营生为惑;孔子赞死,晓谕天下失家又有杞人忧天,向氏为盜。凡此种种,恰如张湛《列子序》所言:“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有形之物诞生、消亡,其暂行于世而终归虚无。人生亦复如是,从婴孩少壮、老耄直至死亡,性命本非吾有,生死不过往来。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两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万物自天成,盗者本无心,光阴若逆旅,生死不及情,是为《天瑞》大意,也是《列子》全书纲领。

第二篇《黄帝》。本篇主要讲的是论述养身治物之道。全文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强调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气”,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此篇用了列子御风伯昏临渊、商丘诚信、梁鸯饲虎、津人操舟、吕梁济水、狗偻承蜩等多则寓言,对此反复加以证明。同时又指出,除了保持内心的虚静凝独,人们在应物处世时还必须“含其德”,做到韬光养晦,与世无违。文中海上沤鸟、赵襄子狩猎、神巫季咸、列子之齐、杨朱之沛、杨朱过宋数章,就是为了阐明这个道理。不过仔细分析,本篇的名字叫《黄帝》,那最终还是为了推崇黄老学派“清虚无为”的治世主张。从华胥国的国民,列姑射山的神人,再到鬻子、老期的守柔之术以及圣人的笼愚之智,直至篇末惠盎对宋康王的说教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思想痕迹。对于列子而言,理想国内,上有效法天道无为、德庇万物而不以为功的国君,下有自治自化的国民,同时还得有孔、墨等圣贤以仁义济人,使“四竟之内,皆得其利”。如此,天下大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剖析《列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