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贵州黎平三龙侗寨学生)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侗乡“小包公”

清朝雍正7年(公元1730年)间,黎平三龙萨吉侗寨迫岂房族出了一位奇才,人称“小包公”,他的名字叫汇钱,非常聪明伶俐,才智过人,能利用大自然鸟叫虫鸣現象和自然規律現象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以超凡的断案能力,年仅12岁,终结了侗乡史上持续三年破不了案的盜牛案和山界纠纷案,受到侗乡人的钦佩,坑洞侗寨的人們赠送他一段河以示紀念,因此,从坑洞到宰高之间的河流就有一段河叫三龙河(侗名: nyalxamp)流芳百世。

故事发生在侗族历史的款约文化时期。述洞侗寨发生特大盜牛案和坑洞侗寨发生特大的山界纠纷案,殃及整个方园百里侗寨惊恐不安,強烈要求清政府保护百姓利益,可是清政府不顾百姓安危,加上地方貪官污吏欺压百姓,社会不但得不到安宁,反而加重混乱,产生侗寨地区自发地成立一些民间组织来维持地方秩序,各侗寨之间采取各自治理和联合治理相结合,形成共同治理联盟,這就是历史上南侗地区的十洞款会,也叫侗乡十三寨。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当年三龙侗寨有一位款首名叫吴大硬,善于破获大案要案,办事果断坚決,他的名字叫大硬就是刚正不阿的意思,又叫歹印,是掌握款会大权的首領,同時也是一位歌师,威望比较高,深受众款首的尊重。而名师出高徒,他的孙儿叫吴汇钱,当年经常跟隨祖父一起参加款会和偵破很多案子,经过了许多是与非的判断经历,同时也很喜愛唱歌,经常跟隨祖父同台唱戏唱歌,智力和視野比较开阔,非常聪明,能见机行事,遇上问题当机立断。他从七、八岁开始,已经受到款会的进步思想熏陶,一心想为民族安定团結,反对封建社会的霸权主义,跟隨祖父所到之处,善于留意观察,分析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由于他善于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脑海早以萌发适合民族生存信念的念头,款会订出的款约,他积极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款首们都很器重他,遇上问題离不开他。为什么款首们原已在很多侗寨定出的款约都难以成立,唯有在三龙侗寨定出的款约一直延用至今,原因就是有“小包公”的参与,款约得到大众的认可生效。因此,侗族地区至今一直流传着一句古话:(dunlmeixdaovsangppeepmianglbialjih,译为“倒根的树木插在萨吉寨的岂已上为标记,任凭吉祥与凶险的到来,侗族人民要以这个地方为核心,为民族利益生存团結战斗”,引用民族英雄吴勉宁死不屈的誓言,说明岂已这个地方是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地方,既是四也祖歌师传歌断担的地方、侗族大歌的起源地,又是款约文化的活动中心,)这就是款会章程(bancjusxikjus译为九十九款约)成立在三龙萨吉寨岂几的历史根源。正因为他才智过人,有超前的想象力,使他从幼小的心灵里具备了丰富的判断能力,早以受到侗乡人的尊重,从而名声鹤起,传遍整个侗乡。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在述洞侗寨破获一起盜牛案件时,就是证明他的才华和智慧。众款首虽然已经知道盜牛的一些线索,但又无充足的证据和理由,加上侗寨內部之间难免存在地方黑恶势力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一旦处理不妥,就不能征服所有大众。因此,暂时不能锁定小范围,只能把怀疑对象扩大到述洞和额洞两个地方的人偷牛,破案很长时间无结果,一场发生在侗寨地区的民族纠纷逾演逾烈,众款首无计可施,沒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才举荐专请三龙侗寨的“小包公”前来断定此案。“小包公”受整个侗乡人的重托,肩负民族团結大任,慷慨出发,他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胸有成竹,机智果断,果然不負众望,想出了一个超过凡人的计策,首先大胆提出要順天順地,順民順意这一信念,就是说由天意而定,谁也不可违抗,否則遭受天轰雷辟。他选择了傍晚酉时山上的鸟类归巢和虫类尖叫的自然現象的有利时机进行断案,当猜疑是述洞人盜牛时,恰好有几只乌鴉雀发出“国国”的叫声,他順口说不是述洞人盜牛,连乌鸦雀都说不是,(注:国是侗語,gueec,不是的意思),当猜疑是额洞人盜牛时,田埂里的蚯蚓不断发出额额的叫声,就順机以这声音为依据断定是额洞人盜牛,这是天地作证,天意不可违,众款首个个目瞪口呆,惊叹不矣,此时的盜牛之人也被惊嚇得魂不附体,全身发抖,对盜牛之事供认不讳,众款首立马派人到额洞验证,此案真相大白,终于平熄了这场民族纠纷。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在他年滿12岁那年,是他一生极不平凡之年,也是他的本命之年,在这一年里,他小小的年纪,却做出大大的事情。那就是历史上发生在坑洞侗寨的一起特大的山界纠纷案,而這个案子揭示了封建社会富人依仗权势欺负穷人的黑暗社會,表現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小包公”不幸献出幼小的生命。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相传四寨侗寨有一个富人在坑洞侗寨买田,依仗他舅舅在县衙做官权势,借以田到哪里山就到哪里為为由,想侵占坑洞侗寨的山权,引发了这起山界纠纷的案子,经众款首多次調解,均无效果,于是派人专请“小包公”去断案,他毫不推让,迅速前往,一路玩玩耍耍,时而下河摸鱼,时而进田挖泥鳅,弄得滿身是泥,众款首们都被惊讶了,都议论纷纷,有的看不起眼嘲笑他小孩办不成大事,有的认为如此奇人绝非等闲之辈,果然名不虛传,他一副端庄自如的样子,给大众留下第一印象是庄重、威严,增添莫大的威力,吸引大众的凝聚力,使大众的情绪迅速达到高涨,毅然稳坐在庄严的鼓楼凳子中间,在众款首的赔撑下,行使他秉公断案,為民除恶的权力。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简单的道理来启发大众,暗示大众,阐明侗乡习俗伦理,强调常規惯例的客观規律,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地的山界应是以山岭,山坳唯一的明显标志为界限。而四寨侗寨和坑洞侗寨两地都是侗族同胞,要搞好民族团结,不要強权,共同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他的这一番道理,实际上是用最直接的手段,最适合本民族利益的方法喚醒了所有大众,激起大众对富人仗势欺负穷人的愤怒,达到申張正义,驱除斜恶的目的,从而一举否认四寨富人的強权行为,使双方心悅诚服,终结了侗乡史上持续三年破不了案的山界纠纷案。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由于他秉公断案,深知已被恶人陷害,知曉自已离开人世不远,召集本房族商议料理他的后事,并預先告訴本房族的人说,“我死后我房族世世代代都会有聪明、瘸子、说话结巴之人”,至今真的应验他的所言,毫无虛假,意寓后人对他的思念与对居心叵测之人的痛恨,更奇怪的是他有先知先觉的功能,自已择地安葬,自已洗漱完毕后却与世长辞,含笑九泉。

黎平三龙年整12岁的孩子,能算前世三年后世三年

“小包公”出生在侗乡款首家庭里,小小年纪受其祖父的影响和教侮,近硃者赤,近墨者黑,渐渐养成为民族利益办好事的远大理想和信念,为侗乡人民做出了惊人的事情,而他的举动给世人望而叹服,在重金酬谢面前都被拒绝,明智选择了赠给一段河以示纪念成千古佳话,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可惜他寿享只有12岁,不能为侗乡人们做更多的事情,只能给侗乡人们留下更多的惋惜和思念。萨吉寨拍岂房族的人将他厚葬在他自已选择的龙口寨的后山上,每逢清明时节,全房族的大男小女为缅怀这位“小包公”,帶着惋惜、思念的心情,在他的坟墓前肃立默哀,祈祷他保佑侗乡人們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