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清末农家“岳树汉”,“君子千年”美名传》

2020.4.9./「原创首发」作者:窦文彬/编辑:杨永辉

《清末农家“岳树汉”,“君子千年”美名传》

据《明清西安词典》知:岳树汉生于清代长安农家。系嘉庆间(1796-1821)长安斗门镇人,世代务农。他因吃官司被株连入狱,在狱中撰成《农夫日用集》。

我在《丰镐历史名人》中记述了十数位历史名人。因是名人都得有据可考,但可考的当然是历史文献或考古纪实,是写真人真事,即使拔高也是感情上的使然。历史记载的名人,都是功成名就,官高位显。唯独清末农家岳树汉是位农民,是位世代务农的农民,但他既能被《明清西安词典》录入,可见此人非同小可。

清末地方名人岳树汉,思维敏捷,智慧善辩的故事在斗门一带广为流传。清朝末年,西安城西大街拓宽,礼泉一农户在西大街的祖遗房产和通往西域的十八马站(驿站)受到强人侵占,又无能力申辩。后听人说斗门南街有位智者岳树汉,熟悉当朝律条并善于参与诉讼活动,引律准确,能言善辩,同情弱者。于是他便委托岳树汉代理自己作为原告。岳树汉受理此案后,不辞辛苦,搜集证据,据理以辩,帮助这位农民打赢了这场官司,追回了祖遗财产。这位当事人为报答岳树汉的大恩大德,在岳树汉死后不惜重金为其安葬,用石雕地宫式墓穴,华丽高大的青石牌楼葬埋和纪念岳树汉。

岳树汉的墓寝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内外有多幅壁刻,笔力纯熟,线条流畅,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情调欢快,颇具诗意。在壁刻的人物中,有持扇执壶的,有拿拂尘的,有端食的,有秉烛的,各种人物形态皆优美动人,体现了报恩人为亡者安排了一种在天之灵享受的安逸幸福生活,也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制度。

另外,这位礼泉农人还为斗门镇百姓打了四口农用水井,井台用青石砌成,其中一口呈八边形,井壁严格按照八卦图案错落砌成。传说这口井有神奇的作用,每逢正午时分,日光通过井口,可直射井底,从井口向下望去,井壁造型及井口投影在井底的图案完全吻合。清晰可见,在静态时,井水面上就会呈现出立体幻空的“八卦图案”,当地人称此井为“神奇的八卦井”。

表现岳树汉智慧超人的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天,岳树汉乘坐的驴车在路上碾死某村民的一头大猪,这一村民拦截驴车并提出无理要求,直至道路交通阻塞,围观者甚众。岳树汉当即下车当众打了伙计一个耳光,大声呵斥车夫:“你咋把驴车赶到人家猪圈里去了?”正在众人疑惑之时,岳树汉对猪的主人说:“猪有圈,狗有绳,鸡有笼,车有辙,这是村规民约,大家都应该遵守。”这一村民自知自己过分,在围观众人的哄闹嬉笑声中悻悻离去。这一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也为当地树立好的社会风气,践行村规民约,维护社会公德,树立了榜样。

村民中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岳树汉的传奇故事,如说清时某年某月某日,西安西南郊某村路过一辆马车,被村民起哄逼驶到路边池塘。赶车人虽无大碍,却车毁马亡,责任分散,村民无人担责。这一受害者请岳树汉替他打这一官司。岳树汉认为池塘是责任方,既然村民不认为池塘与自己有关,岳树汉找的全是池塘无主证据并递到法院备案。后来这一官司法院判决池塘归马车受害人所有,受害人一辆马车换了三亩池塘,岂不幸乎?这时村民后悔不及,但已为时太晚。

还有一次,岳树汉同一生性骄横的花花公子同乘一辆马车。这一公子对同路陌生人呵三吆四,很不礼貌。不料这时他要下车小解,脱下身披的裘皮大衣,随手扔给同行的岳树汉并无礼地说:“嗨,给我把衣服看好。”岳树汉正想教训这小子,便心生一计,给衣缝里塞了一颗铜钱,并认真的数了左右针角。待这公子上车追要大衣时,岳树汉说:“大衣是我的。”并让左右人评理,双方说出证据。花花公子一时说不出证据,无可奈何。这时岳树汉不屑的把衣服扔给了那小子,并教训他说:“今后待人谦虚点,别毛毛躁躁的了。”

岳树汉建设翠华山汤房,制定、修改、丰富、践行村规民约等,都充分表现了岳树汉才思敏捷,智慧超人,利众济世,热爱公益的高尚品质,正像他的墓顶所刻“从无利己”的精神品德。

岳树汉先生在狱中撰书《农夫日用集》,使我联想起“文王拘、演周易,仲尼厄,著春秋,司马辱,写史记”的典故,我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这也是我之所以来写清末农家岳树汉的动力之一。

据说,《农夫日用集》内容包括农具、家具等农家使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我对岳树汉先生所著储水、打水的桶、筲很感兴趣,桶和筲都是打水、储水用的盛器,都是生产生活资料,但因做打水工具,制作时用料和工艺都比较讲究了。因为打水时要把桶和筲放入井下,让他自动吃水,就必须使用重心原理,在形状上考虑上大下小或两头小中间大,材料上厚下薄,头重脚轻,或增加桶耳长度,保证头重脚轻,才能自动使桶和筲潜入水中,吃满水后,又能转身上浮,这才是最科学的制作工艺。这一制作方式不光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也反映了岳树汉先生对生活观察的细微。据说五六千年前,半坡先民使用的打水、盛水的陶器也是注重了制作工艺,突出了重心原理的使用,形状上头重脚轻,上大下小,或两头小中间大,而且在外表还刻有“鱼面人身”的花纹,这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讲天人合一的处世哲学,讲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一切不正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世代相传,这一切不正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吗?

礼泉人为岳树汉修筑的地宫式葬墓和高大的石牌楼以及石碑等,可惜遭到“文革”洗劫破坏,但那寝室内外留下的“君子千年”“刚直不阿”的文字无不倾注着后人对他的仰慕。

岳树汉智慧的人生,刚毅不阿的秉性,坎坷的生平以及狱中的不幸,都久久的作为口碑传诵在斗门近十代人印记中。留在我脑际里最多的还是他能言善辩的智慧和色彩斑斓的讼辞。他在狱中仍幽而发奋,撰成《农夫日用集》,充分反映了他熟悉农村、农业、农民,他热爱农村、农业、农民。他留给后人的是一身正气。

他死于狱中,年仅二十五岁。他是位农人,却有着超凡脱俗的风度。他是位农人,却有壮志凌云的冲天气概。他是少有的一代英才,虽死于非命,是那个社会亏待了他,但他却不愧是丰镐遗址上一盏亮晶晶的明灯,永不泯灭,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庚子年三月初十六日

作者简介:窦文彬,1947年生于长安区斗门街道,曾任长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工委主任,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文史研究员。著有诗集《生命的浪花》、文史著作《丰镐探宝》《爱我长安》《寻访昆明池》等。

《清末农家“岳树汉”,“君子千年”美名传》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