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最近上映的《冈仁波齐》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电影讲述了一群普通藏族佛教徒朝圣的经历。他们揣怀着各自内心的期盼和自我救赎,在2500公里的朝圣途中风餐露宿、贴地伏拜,历尽万苦只为完成灵魂之旅。所有看似平静的外在表达下,其实是无可撼动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信仰如此简单,又如此强大。

信仰是心灵产物,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里的信仰来自佛教。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

佛教在中国属外来宗教,它的到来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至东汉已经传播开来并开始有史料记载、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就派遣了12名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三年后他们回到当时的都城洛阳,并且用白马带回了佛像及经书,同行的还有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随后明帝下令把二僧下榻的鸿胪寺改名为白马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它标志着佛教进入中华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

从汉代至三国,朝代更替,三雄争霸,天灾人祸频繁,苦难是宗教产生的最佳土壤,宗教应势而起,当时的佛教与道教并行而立,百姓借此寻求内心的安宁和慰藉。随后的岁月中,佛教及其文化元素开始出现并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这当然也包含着承载历史变迁随之变幻的瓷器。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三国 青瓷堆塑佛饰飞鸟罐 衢州市博物馆藏

目前最早能查到的与佛教相关的瓷器应属于浙江衢州市博物馆藏的三国时期隶属东吴的“青瓷堆塑佛饰飞鸟罐”,但当时本土的道教与儒教思想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存在的,佛教也只占一席之地,所以器物的表现上多以堆塑明(冥)器出现。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西晋 青釉贴塑佛像印纹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晋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这段貌合神离的时期,佛教依然冷清疏离的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晋“青釉贴塑佛像印纹豆”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此中的佛像孤身危坐。

但进入南北朝时期,情况却截然不同,这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唐代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兴起的盛况,而这离不开东晋时期高僧道安法师所作的铺垫。道安法师终生弘扬佛法,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当前秦王苻坚攻克襄阳时,他曾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半”是指史学大师习凿齿,他亦对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习凿齿因为腿瘸,因此被戏称为“半”人。而这“一人”则是指当时居住在襄阳的佛门领袖释道安,可见他的影响力对推动佛教流行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南朝宋、齐、梁、陈对佛教的态度都大体相同,统治阶级和士大夫均崇信佛教,这也决定了南朝青瓷塑造上的立场。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南朝 青釉莲瓣忍冬纹单柄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南朝 青釉仰覆莲花尊 南京市博物馆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朝青釉莲瓣忍冬单柄壶,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南朝青瓷五联灯台,尤其是南京市博物馆所藏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上层飞天,中层力士,下层忍冬与莲花,都是佛教气息浓郁的器物。

忍冬,因为凌冬不凋,喻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早期大量运用在佛教中。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南朝 青瓷五联灯台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五联灯台,基座莲瓣卷边呈现,灯盏个五个连城一线,佛教中讲究“五”,五蕴、五轮、五毒,五时,五身,传达着佛教深沉的理念。

梁武帝佞佛,忽视国家民生治理,南陈陈叔宝上台后,并无作为,依旧花天酒地,巨资建造大皇室,内造七级浮屠。可惜没有完成就被火所焚。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敦煌莫高窟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天水麦积山石窟

北朝君王对佛教的追随则更进一步,且看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前期主要发展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石窟皆是北魏时期倾国家之力所建。

北朝的瓷器也似更多了一分气度,故宫博物院藏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飞天在上,宝相花菩提叶齐全,仰莲覆莲饱满灵动。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北齐 高柄莲花灯 山西省博物院藏

同时佛教在此时也开始有了世俗化的一面,山西博物院藏有北齐的清幽高柄莲花灯,佛灯本为佛前供器,法轮常转,佛灯长明,灯饰莲花,以表纯洁之心。但此灯却出土于北齐名将徐显秀之墓,佛教的影响可窥一斑。

虽然从南北朝至唐可以算的上是佛教在中国的黄金时期,但是物极必反,以隋为界,曾发生过四次法难,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又称三武灭佛。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广为人知的\"三武一宗之厄\"。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隋代 青釉象首净瓶 江西省博物馆

前两次法难之后过度至隋朝,隋文帝对自己顺利的登基有着“我兴由佛法”一说,深信得佛庇佑,在他掌权后马上“复行佛道二教”,重创后的修复因为及时,瓷器上依旧存在着佛教的元素,江西省博物馆隋青釉象首流净瓶很好应证了这一点,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纪年最早的佛教净瓶。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隋代 青釉象首净瓶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博物馆藏有隋青釉象首流净瓶。大象的形象在佛教中象征着稳健和负重,白象为普贤坐骑,普贤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上)

隋代 青釉薰炉 河南省博物院藏

1959年河南安阳发现隋张盛墓,其中出土的隋青釉薰炉,莲花托,莲瓣盖,宝刹顶,也是佛教气息一目了然。

由隋入唐直至最后的明清,佛教会经历怎样的发展,如何影响着国人的生活,会被君王如何对待,又在器物上留下哪些痕迹和烙印,且看下周日微信推出的植入生活的信仰—佛教(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