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大圣归来》观后感400字)

作为中国近代电影中最具生命力的《西游记》,经历了多种审美的嬗变和英雄意识觉醒“悟空”二字已然成为了桀骜不驯、力与天齐的反叛思想的代言人。“齐天大圣”的原意为法力与天并齐,这种基于力量产生的认可,虽然很符合欧美的英雄主义,但是在中国数千年“儒释道”的土壤里,略显偏激。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田晓鹏正是看出了目前盲目追捧孙悟空的齐天伟力,而忽略的心猿本善,才有了这部《大圣归来》。作为第12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两项金奖获得者,内容饱满又有张力,元素众多。

汪峰的《勇敢的心》词曲激昂到妖王的昆曲空灵妖娆,从巨木横生的五行山到采景张家界与神话中悬空寺的妖王巢穴,追思致敬99年《西游记》动画的白龙出海……在这部影片里,元素太多太多,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不由赞叹导演田晓鹏的魄力与能力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真正让这部电影活过来的,是关于它的名字《大圣归来》,什么才是真的“大圣”,为何“归来”,去向何处?整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九世金蝉开悟孙悟空的故事,用一个“缘”字点醒了孙悟空出山后的“三问”,而后挣脱法印,找到真正的自我。

佛家“缘”字在片中的起与灭

“缘”,就像一种无形的线,将事与人,前与后,必然与偶然相互链接,非凭空而生,亦不可单独存在,一切有为法,这就是佛家的“缘”。作为佛法的立身根本,持【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视角看这部影片,就能看出田晓鹏对“西游”佛家理念的解读。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只要是影片就离不开所制造的巧合,这种类似于编剧操控的命运桥段就是强加给片中人的“缘”,这也能体现出我们对于“缘”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都相信“冥冥之中必有注定”所以万般如是都理所当然

混沌为日蚀准备童男童女而袭击幼年金蝉子,所以金蝉子被母亲抱着跳下山崖而不死,长大后拜师法名复回五行山,再劫混沌的童女,却偏偏唤醒了封印里的孙悟空。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这就是一个轮回。混沌当日种下的“因”,成为孙悟空解除桎梏的“果”,而他为取童男童女精华成就大业的“因”,也成为了死于孙悟空之手的“果”。

在佛家著名经典《涅槃经·遗教品一》中有对因果“缘”定做解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因”是主因,“缘”是助缘,因果和缘本就纠缠不清。

江流儿与师傅相遇是缘,江流儿救下小女孩也是缘,江流儿救出孙悟空更是缘。缘起缘灭,金蝉九世本应该以江流死为“果”,去唤醒法明心中大失爱徒的大爱,去点化驯服孙悟空的“心猿”,但是田晓鹏用温柔的笔触在彩蛋中将江流儿又复活并回到了长安城。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田晓鹏讲述了完整的“缘”起,却有一个不太完整的“缘”灭,命运依旧痴缠在一起,这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却是田晓鹏所遗憾的,如他所说:“这是对市场最后的妥协,以后不会了。”

大圣“三问”是真正的悟空

世人皆道“孙悟空”,却不知为何是悟空,何为“悟”?何为“空”?

何为“悟”

菩提取名用十二真言“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取少阳“孙”姓,寓意强大的生命力和昂扬的斗志,这就是孙悟空的由来。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悟”——觉也,这是《说文》中的解释,在佛家却有多种禅意,我认为给孙悟空的这个“悟”应该是三悟:悟心、悟佛、悟己,而这,也正是《大圣归来》真正归来的三问。

何为“空”

“空”字更是易于理解,在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认知中,“空”就是对因果的否定,这就是他昂扬斗志和反叛思想的具象:天地一棒扫之,落个白茫茫空空荡荡真干净。

但是我认为“空”字对于孙悟空有另一层解读。所谓的空,即放空,从心气浮躁的猢狲脾性跳出来,就像佛家对着躯壳的大喝“且脱了这衣裳!”由此从猴性向人性转变,这就是“空”的意思。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三问其一——“问佛”

“如来老儿,压了我五百年还不够吗?”这就是问佛,也不是问佛。

天地有不公不平,你携怨念不甘以问之,这是问吗?这不是,真正的问应该是他一次次看向手上法印时发出的疑问,是在接受现状后一次次的醒悟,【我为何遭此劫难?】这是“问佛”。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什么是“佛”?

我不认为所谓的石雕泥塑是佛,那些所谓的信仰佛,只是取了个名字而已,“佛”可以是草,可以是木,可以是所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是对世间万物发出的“为何”所作出的解答,是对纠结于本性释放和恪守世间规律的明悟,它可以是所有,也可以什么都不是。

孙悟空自问为何遭拘禁,它渐渐明白当日所做事情的放浪形骸实际上只是心有不甘。不甘天比他高,不甘头上有天庭,不甘天兵敢向它舞戈。在和江流儿的相处中它释放了自己的真心、消散了自己的桀骜,它保护弱小,克制怒火,甚至敢于在法印束缚下迎战混沌,只为救人。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生死有大恐怖,亦有大觉悟。当它的武力不再是用来彰显自己的强大,而是真正想要扫荡为祸的妖魔,拯救无辜与弱小,为此不惜牺牲,它的枷锁自然就开了。这就是它的第一问,问佛。

三问其二——“问己”

去往何处去,余生何处是我心安地,这就是它的“问己”。

从五行山挣脱,孙悟空一次次尝试拜托法印的束缚,是因为想要自由。它看着白龙游曳向海,就在感叹自由,这也是在问己,它虽天地之大尽可去得,但是受法印束缚又不尽可去得。这种问己,实际上就是在询问自己现在存在的意义。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九世金蝉江流儿给它指了路,你为何而生?你为何有齐天法力?你为何有不死神躯?因为你是齐天大圣,你要战,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你心中的爱而战。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影片中有数次孙悟空和法印抗衡的场景。起初因反噬甚至跪地喘息,然后在“救与不救”的问己过程中,在离开与不离开之间徘徊,它尝试挣脱法印,结果法印略有松动但依旧无法挣脱。

这个过程我们就能看出经过和江流儿的相处,孙悟空问己的路已渐渐清晰,它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去哪儿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直到江流儿被混沌“打死”,它悟了。所以枷锁开了,它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这时候它能拔出那一根“金箍棒”。所谓“悟”,它悟了,那么就要荡平邪魔换天地一“空”。

三问其三——“问心”

“心”是本心,是它对自己力量存在性的找回,也是它最后成佛的原因。

从曾经的风光到如今的落魄,这样一种巨大的落差产生的就是自问,这种落差就是如来给的,也是如来想要它经历的。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在如来悟道之前他照样行的是雷霆手段,攻杀一道比之孙悟空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他真正的“正觉”、“等觉”、“圆觉”之后,他换了一种心态,以达到“乘真如之道而来”的状态,这才叫如来。

佛家轮回不仅讲一个“因果缘由”,还讲究一个“找回”,他想要孙悟空真正实现的就是找回,找回它的善的力量。九世金蝉江流儿最初用循循善诱的方式用自己的稚子童心和向善的佛家道理来引导它,但是见效甚微,直到最后江流儿用了一种危险的东西来激化它——愤怒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这种基于落差产生的无力就是孙悟空对现实不满的愤怒,也是自问:为何我不能大展拳脚平所遇不平,佛祖,这不就是你想看到的吗?

实际上最后的明悟才知道,佛祖想看到的是它敢于牺牲的精神。有了武力再去行正义这不是真的悟了,抛却生死行正义再获得武力,这才是悟了。很明显孙悟空悟了“本心”:当遇不平妖邪之事,我欲不惜牺牲以平之。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所谓斗战胜佛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孙悟空的问心就是对自己存在性的发问,它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它本就是女娲补天所留,自然应该为拯救苍天而去。所以它跟随了十世金蝉西行取经,应了那一句“师傅”。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总结

问自己为何会有此境遇是为一问,问自己今后如何是为二问,问自己因何存在是为三问。这三问可以认知为:问当下,问来日,问昨天。

此时的你是昨天缘起时的果,明日的你又是当下你是否参悟所结的果,不是人人都有金蝉点化,但是你我依旧可以对自己三问。

解读《大圣归来》的佛家思想,缘起缘灭,孙悟空对自己的三问三答

你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你从前想要的吗?从前的你想要做的是什么?今后的你还要如此安于现状还是向梦想前进?

我们看不到那西天取回的657部经书,但是每一次对自己的发问如果有所收获,那就是一部经书,所谓修“大乘”,就是修自己。人间皆是修行人,你是,我也是,不是人人都是金蝉,但是人人都是那一只要驯服“心猿”的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