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德经》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道德经》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道德经》的文字表达了极为玄奥的生命至境。得大道者,不但可长生久视,还能具有终极智慧与极致境界。

  每个修行者都在渴望通达其境,可通达其道境者,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通达义理。《道德经》一书并未对此作专题、详致的论述,其中方法显得零散而又含糊。道家有一套非常完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修道程序。

  专气致柔是必然要经历的基本功。

  《道德经》:“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调息至一心不乱,思维意识必须建构在正心、正信、正念、正觉之中。

  境界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修行者,私欲越少越能体验到呼吸越柔、越专、越细的妙趣。胡思乱想者,常常会感到昏沉不明,其状态如同“病”体。“能如婴儿”般净柔专纯的呼吸与气息,需要专注当下、专注呼吸、专注一心一念。将杂乱的思想归正、归零、归序,实际上是减少了胡思多虑对身心的干扰与危害。

  《太乙金华宗旨》之“回光调息法:“聪明总一灵光而已。坐时用目垂帘后,定个准则便放下。然竟放又恐不能,即存于心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一有声即粗浮而不入,细即耐心,轻轻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遽断。”如何调息致柔,古之所述的修真,可达到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的境界。

  《道德经》所指的“专气致柔”,实际上是呼吸与身心共同柔化的过程。

  《道德经》中所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论点与佛论碰撞,修行者行为越正,越能修炼出德性。

  德性越高者,能通达专气致柔的境界。

  《道德经》中所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似乎是告知修行者,守柔处不进不退,实为全方位打开生命之水,从而更好把握命运全局。

  是动、用机、用智慧,结合起来保护自己,能体验到真正的道智慧运作,也能通达身心虚静之境界。

  《道德经》“以道观之”“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为、不动、不做事,而是清心寡欲、面对当下,以虚静的心识通达生命个体的方向。

  减损到极致,就会显现生命的本真。

  修行者若能通达纯净的本根、本真、本性,就是与道物相合的原始起点。这个起点,似乎有始有终的解义了生命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