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他曾著述《写山水诀》、《论画山水》,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诸多画作传世。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黄公望(1269~1354年),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

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为义子,遂改姓名。

元至正七年(1347年),78岁的黄公望开始创作纸本水墨画《富春山居图》,历时4年画成,画高一尺余,长约二丈。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誉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富春山居图》几易藏主。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成化年间,这幅名作传到了著名画家、吴门画派\"开山鼻祖\"沈周手里。

此后,《富春山居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江西宜兴官宦子弟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一说为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卖给了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传给其子吴洪裕。)

吴洪裕将《富春山居图》视若珍宝,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从保存爱护传世名画这点来说,吴洪裕是《富春山居图》的大功臣。

然而,吴洪裕最终以《富春山居图》的“罪人”面目被人们牢牢记住。吴洪裕临终之际,出于贪婪和独占此画心理,他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 ...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富春山居图》“罪人”

清顺治七年(1650), 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这是要焚画殉葬呀!要被烧掉的画就是国宝文物《富春山居图》。 因为太珍爱此卷了,所以嘱家人准备把它付之一炬\"焚以为殉\"用来殉葬。\"先一日焚《千字文真迹》,自己亲视其焚尽。翌日即焚《富春山居图》,当祭酒以付火,到得火盛,洪裕便还卧内。\" 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

浴火重生

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

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此画起首一段已烧去,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惊为天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长短两部分。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清顺治9年(1652年),大段的《无用师卷》为丹阳张伯骏所得。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黄公望|六百年间几经波折的传世名作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名为《剩山图》的小段一尺五六寸许为徽州收藏家吴其贞取得。大段(本卷)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又转到泰兴季寓庸家,继为高士奇所得。其后,本卷辗转又经历王鸿绪、安岐收藏。

(黄土地民俗观光园:Huangtudi555)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