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淡淡乡愁。不同的人,乡愁各不相同。

画家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近日,“笔墨对话回望——廖松涛、吴煜明中国画小品双人展”在南京宣和美术馆开展。展览分《回望—乡情》系列和《回望—诗境》系列两部分,共100多件作品;以吴煜明的“身乡回忆”和廖松涛的“心乡追忆”两个视角,来呈现他们的乡愁。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乡愁既是田间地头、静谧的山村,也是淡淡远去‘诗画一体’的这种文化。”展览策展人、画家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廖松涛

【看点】

精巧!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走进展厅,观众就被带入了山水画世界。远山如黛、小桥流水、茅檐屋舍、牧童黄牛、旅人惜别……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这次展览,廖松涛捧出了58幅山水画,虽然尺幅不大,但件件意境悠远,画面布置精巧。细细看去,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诗,字迹俊逸潇洒;诗中画,大气磅礴中透着典雅。

“画上的诗,都是由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写。”廖松涛介绍说,绘画前,管峻先在镜卡上创作题写诗文款,而后,他根据诗文内容呈现的意境,进行“诗画一体”的创作。而“诗画一体”是传统绘画的基本样式。北宋文学大家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溪山春色映云袍,爱住隍城意转高。翻笑忘机自安者,不能垂手入尘劳。”一幅尺幅 32*22cm的画作中,管峻题写了这样一首诗。怎么用画笔表现诗意中的“春色”?“画树枝的时候,要有春天的气息。虽然有枯枝,但不是干干净净的枯枝,而是有一些嫩芽,枝条有弹性。‘映云袍’,主峰上下要形成以云为袍的感觉。”廖松涛说。

同时,廖松涛把诗中的时间设定为清晨。清晨,云雾缭绕,山有了仙气,水有了灵气,还增添了神秘感和想象空间。于是,这样的清晨,牧童早起去放牛,但是她还没睡醒,睡意朦胧间倒骑在牛背上打瞌睡。“你看,画中的牛精神气十足,迈着稳健的步伐,说明它是知道怎么走的。”廖松涛解释说,这样布置,画面充满故事性,可以发挥更多的想象。而在墨色上,最近处用最浓的墨,远处的则浅浅的淡淡的,这样一来,远景近景,画面感扑面而来。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情深!老友话别送出大老远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这首诗由管峻题写。

这样一首诗,该用什么画面来呈现?廖松涛用依依惜别的场景来呈现。

画中,船夫整装待发,而岸上四个年轻人站立在林间,其中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似乎还在话别。不远处的桥上,拄着拐,匆匆追赶来……这些人的身后,高耸的山间立着几间房,可见,这送别已经送出很远。

“这幅画发生的故事,也是清晨。”廖松涛说,画中有一群飞鸟,刚刚飞出山林。在传统画中,飞出山林的场景是清晨,而归林则是黄昏。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廖松涛的这批作品中,很多都描绘了话别的场景。“我们现在的人,对于分别,已经淡到了可有可无,打一声招呼就走了。但是,话别对于古人来讲,是一个情感非常纠结的过程。”廖松涛说,最有名的话别故事就是“虎溪三笑”,发生在代表儒释道三家的陶渊明、慧远、陆修静之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天,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一起聊天很投缘,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吴煜明

乡愁!历史感小景有“韵”味

和廖松涛绘画的细腻、文脉悠远相比,吴煜明的作品则显得质朴、静谧。

山村、秋意、家园、耕田归来、炊烟初起、闲读春秋……这次展览,吴煜明捧出50件作品。吴煜明笔下的很多乡村小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画面中,有的是石头垒起的一块高地,电线杆边有矮小的水电用房;有的是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小院落或者庄稼地。

江南小景是吴煜明最近喜欢的题材,山不高,树林茂密,生机勃勃,有农村小院子、房屋。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有的是去丹阳采风,以水墨晕染写意,勾勒出江南乡村宁静、悠闲的感觉。他说,现在随着农村的发展变迁,很多像这样有历史感的小景都消失了。他想在笔下留住乡愁。略显歪斜变形的房屋,让画面更有动感。

“画里很多房子画歪了,不是真的歪了,是通过变形使画面更有动感,更符合艺术的结构。”吴煜明说,画面既有艺术感,又有乡土气息。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幕后】

留住乡愁,两位70后画家的“笔墨对话”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镇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镇江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有意思的是,廖松涛和吴煜明两位画家都是70后,镇江人。这次双人展也是两人首次合作。

“吴煜明的画特别治愈。吴煜明的作品表现的是乡情。田边、地头、小山岗、民居……这些在过去的江南很常见,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美感。但吴煜明把‘韵’表现得很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吴煜明作品中的乡情小景,引发了他心中淡淡的乡愁。尤其是画面中歪歪倒倒的房子,虽然不是特别写实,但它传达的感觉特别真实。

与此同时,更大的“乡愁”,也由此而产生。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现在,很多学中国画的学生,也和学西洋画一样,从素描、色彩开始。而这根本不是中国画的营养土,中国画的营养土是文史哲、书法。教学方向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审美上发生了变异。以至于他们看到传统的作品时,都认为太老、太旧。”

廖松涛说,传统的山水画的“诗画一体”,也在渐渐淡出视线。“我在想,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是不是也像乡村小景一样,在离我们远去?”而这对于热爱传统绘画的人来说,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之所以策划这次展览,是希望通过这次画展,和观众进行对话,让大家都静下来,回望一下过去。我们的田园乡村,我们的传统山水画……“我们在大步向前的时候,能不能有时候也放慢点脚步,回头看一看。回头看,不是说要往回走,而是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更好地选择未来的方向,守住这片‘文化之乡’。”

廖松涛和吴煜明对话乡愁:用笔墨回望来时的路

【链接】

廖松涛

1973年生于镇江,江苏省美术家协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镇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镇江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顾问。出版发行绘画技法丛书个人作品集七本。国内外省级市级举办个人作品展六回。国内外多人联展五回。北京荣宝斋画廊约售画家。

吴煜明

1970年生于镇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镇江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多次入选入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旅厅的大型展事。获新江苏画派大展铜奖,新京江画派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现代快报+记者刘静妍 胡玉梅 /文 徐洋 钱念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