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老君台上思老子(老君台老子像)

老君台上思老子

殷商之源,华商故都,商丘是一座蕴涵文明和历史的土地,其悠久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都让商丘这座小小的城市在中国璀璨多姿的文化长河中彰显重要的地位。殷商文化,汉梁文化,宋商文化,其灿烂辉煌的地方文化让人惊叹不已,也让商丘的历史蓬荜生辉。儒家、道家、墨家的文化起源都与商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商丘正处于中国圣人文化圈的核心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商丘古梁园的七台八景就是这些文化历史的见证者,而老君台也被人称之为梁园七台八景之一,据说其与老子,以及老子开创的道家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人们一提起老君台,就认为是鹿邑的老君台,鹿邑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或拜仙台,据说是老子炼丹升仙的地方,是老子明道宫一部分。同样在商丘市区西部,梁园区政府附近也有一座老君台,并且在下面发现了汉墓,出土了很多汉画像。所以这里又名为老君台汉墓,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在豫东地区只要是以老君命名的地方就是老子曾经在此炼丹修仙之处。老子是否到过老君台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是出生在商丘附近,并且曾经是商丘归德府乡贤之一的老子却与商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渊源。

一、老子变成了太上老君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官”,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鼻祖,历史界主流学说认为是河南鹿邑人。后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向其求道之真谛,以留后世。于是老子向其讲述洋洋洒洒五千余言之长文,这就是被奉为道家经典的《道德经》。

战国时期,神仙方术兴起,有关老子的各种传说兴盛起来,老子渐渐神秘化。《庄子》中的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如同一个超越一切的世外神仙。

后来,因老子其人及其思想的扑朔迷离,随着黄老学说在西汉初年的盛行,老子日渐神化。汉代既已形成一种说法,言其为楚相县人,曾为周守藏史,孔子曾学礼于老子,后道成化身,蝉蜕度世。从此老子数易姓名,无世不出。传说他在黄帝时号广成子,周文王时号燮邑子,武王时号育成子,周康王时号郭叔子,汉初为黄石公,汉文帝时号河上公,等等。老子无疑成为智慧与神秘色彩于一身神仙般的人物。

东汉桓帝年间曾派人在老子的家乡苦县开始为老子立祠,把老子如神仙般的礼仪祭祀。随后张道陵创立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太清玄元”,得太上老君之真传。

老君台上思老子

张道陵在其著作《老子想尔注》写道:“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也。”这样,道或一,既是宇宙本源,又是太上老君,这样作为思想家,哲学家的老子就成为了道教所信奉的神——太上老君。在唐代太上老君又就被称为道德天尊,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组合在一起称为三清,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老子逐渐神化的过程,也彰显出中国传统宗教的独有特色,那就是所有的神仙都是人道德升华的最高化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神仙都来自人间。每个人只要行善积德,潜心修行,都会成为众人敬仰的神仙,与其说是对神仙崇拜,不如说是对圣贤的敬仰,当然也是一种人生励志的成功典范,只要努力耕耘,就会有一份成功的收获。由此可见,这些成功的典范都会给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带来很大的感悟和启迪。

二、老子和商丘的文化情缘

老子的出生地楚国苦县曲仁里也就是今天鹿邑县,与商丘毗邻而居,两地相距也不过七十公里的距离。这无疑更加凸显了商丘做为中国圣人文化圈核心的地位,在商丘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血脉里更增添了一分文化的自信。

据史料记载,鹿邑在殷商时期是殷商版图内小诸侯国“厉国”,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以奉帝祀舜,商均的后裔胡公妫满被封之于陈,陈国的国都最早建于胡襄城,也就是今柘城县胡襄镇,后迁宛丘(今属淮阳县)。此时老子故里鹿邑归属于陈国。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鹿邑大多时间属于归德府管辖,一直到鹿邑1965年划归周口为止,鹿邑在商丘行政版图上历经元,明,清,民国,共和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而老子作为历史名人的地方圣贤也被记录在商丘的地方志《归德府志》中,成为历史的记忆。老子故里是鹿邑,但同样也可以说老子是归德人。

后来老子曾经隐居于宋国之孟诸泽。孟诸泽在春秋时期位于宋国东北部(今天商丘市虞城利民镇西北,贾寨东南)是上古九大泽之一。当时的孟诸泽环境幽美,水面广阔,芦苇飘曳,云烟缥缈,是一处静心悟道,隐居读书的最佳去处。据说老子就曾在此隐居著书,观水悟道达十年之久,至今,在孟诸泽畔流传着诸多老子的故事,并有孟诸台、玄井、老君寨、老君庙等遗迹可供观瞻。

同时,孟诸泽也是中国另一位先贤孔子问道老子的地方,两位伟大的哲人在此相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两位圣哲与商丘的历史相遇,也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段风流佳话。

在商丘本地同样流传着一个老子姓“老”不姓“李”的故事。相传老子的父亲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司马老佐,楚国攻打宋国时,老佐负责督战,不小心被暗箭射中胸口,坠马身亡,宋国将士顿时群龙无首,溃不成军。老佐的家眷在数十家将及侍卫护送下逃亡,到了陈国的相邑生下老子。老子刚出生时头大体弱,眉宽耳阔,由于其耳朵宽大所以被起名为“聃”,其出生时为公元前571年,为虎年,亲邻们便称其为“小狸儿”,有小老虎的意思,而“狸儿”的同音为“李耳”,久而久之这个小名便被唤作了大名。

老君台上思老子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不足为凭,但是历史上关于老子姓李姓老的争议的确是客观存在的。而老姓来源据有关记载是来自于宋国司马老佐。这是事实上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明证呢,那也只能等待人们去发现考证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老子和商丘有着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缘,老子也是商丘历史的乡贤,老子更是商丘文化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三、老君台上荡清风

今天的商丘老君台,位于梁园区政府西北侧不远处,老君台村东北角,西靠宽阔的君台路,东依清澈的康林河,前边是刚刚修好的新兴路,后边则是未有开发的绿色田地。

现今的老君台为一高大的卧牛状土堌堆,如卧牛观日状。远远望去整个高台郁郁葱葱,巍然屹立。蓝砖蓝瓦的庙宇隐藏在一片苍翠之中欲隐欲现,此时的老君台显得高大巍峨,气势恢宏壮观,就仿佛仰望天上之宫殿,让人不禁肃穆起敬,心生庄严感。

该台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29米,高出地面6.3米,占地面积约1450平方米。台上原有庙宇名曰“老君庙”是供奉祭祀太上老君老子的道教神圣之所,此乃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中有正殿,东西厢房,南天门,东天门,庙宇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后惨遭拆毁。今天的庙宇乃是人们后来重新修建的。老君庙的香火在沉寂许多年后,又重新兴旺起来。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诞辰的日子,每年都会在老君台前举办庙会,以祭祀老子。

庙会会期5天,庙里香火旺盛,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纷纷而至,他们或叩首长拜,他们或焚香祈祷,他们或默念诵经,他们或静心冥想,好一处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而庙外则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庙会的大戏唱的是如痴如醉,商贩的叫卖声是此起彼伏。庙内庙外两重世界,一动一静,一里一外,出世入世,阴阳相生相克,此乃世间之妙法也。一阳不生,一阴不长,一阳一阴谓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大道之行矣。而后人不解其义,欲求事事圆满,不亦悲乎!

沿石阶拾阶而上,石阶分三十三层这既是隐含太上老君居于三十三天之上,又于是道家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登上台阶就来到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砖小瓦,门匾上写着“老君台”三个大字的大门,和两棵巨大的枝叶参天的槐树。这两棵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一左一右,一外一内,一阳一阴,在无形中蕴涵着道家对于道的阐述。这也说明道家之道在人世间无所不在的呈现。

穿门而进,就进入庙内,庙内是一个小院,迎面是坐北朝南的大殿,里边供奉着太上老君。而东西厢房则供奉着各路神仙,院内竖立着几座石碑,还有焚香祭祀的香炉,院内古朴肃穆,干净整洁,庭院周围郁郁葱葱,枝叶茂盛的树木让庙内格外静逸,安心,使人那颗浮躁的心瞬间清静下来。

伫立在高台之上,俯视苍茫无垠的大地,头顶上是晴天碧日,古木参天,清风缭绕于一片碧色之中,老君台旁边的康林河依然清波荡漾,在一片欢歌笑语中一路东南。而原来的老君台村和昔日废弃的铁路早已经被拆除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几丛枯黄的荒草有着几分冷寂和凄寒。但是新修的公路已经完工通车,而周围几座新建的大楼正拔地而起,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

老子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此言不虚,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必须以人民之心为心,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为之奋斗的方向。

老君台上思老子

由此看来,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独特的辩证色彩,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本思想,其对于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老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敬仰的圣人之一。而老君台无疑就是纪念这位先哲的场所。

思绪到此,豁然开朗,老君台上依然是碧空如洗,清风明朗,身处其中,内心深处有着一种静逸的喜悦感。站在台上举目远望,在苍茫大地间,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一丝春意。

(作者刘金芳系网商社科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