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一起回味下年俗吧

今天是小年,从今天开始每一天在中国春节的历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记忆中的年俗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去买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一起回味下年俗吧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三,祭灶官”,灶王爷一上天,这年也就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又称小年。

  传说中,灶官(灶王爷)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神,他潜伏在各家的厨房里,监视一家老小。二十三这天晚间,他骑马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这一家人来年的吉凶祸福。

  由于灶王爷的汇报关系重大,在他上天之前,老百姓要搞一个祭拜仪式,俗称“送灶”或“辞灶”。

  【二十四扫房子】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二十五磨豆腐】

“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在古代,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还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做豆腐,而是常把剪好的“福”字倒着贴在窗户或者门上,这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希望“幸福、福气”来到家里。

【二十六炖年肉】

  腊月二十六,离春节已是很近了。在过去,炖肉的工作就是在这天完成的。将“炖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

鸡在天上是酉官,他是唯一化身在人间报时的吉神。鸡又是德禽,宰杀鸡是为了鸡回天庭可以休息,给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是否勤劳,是否可以在除夕夜给这家人报吉祥。

【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过去,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教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十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

  

【二十九,去买酒】

在过去,卖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坛子里,可以零买。打酒就是要准备祭祀和招待客人用。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阙”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守岁”这一习俗,自古以来就有,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就曾写过一首《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在古代,据传,过年通宵不睡,挂灯笼、烧火堆、敲敲打打并燃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也有说是为了吓跑在年三十晚上喜欢往黑处钻的“扫帚星”。

年三十的晚上,人们吃过年夜饭之后,就会开始包饺子。然后守至半夜12点时,就开始放鞭炮、吃饺子,因为半夜12点钟是子时的开始,除夕的子时恰好是来年正月初一,这时燃放鞭炮、吃饺子(因有“交子”的谐音),便可达到“更岁交子”的吉庆,不仅有辞旧迎新之意,也寓意来年生活年年红火,大吉大利!

一起回味下年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