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今天的幸福中国就是在此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来的。紧密结合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毛泽东一生还写下了数十首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古典诗词。今天的我们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可以学习领略毛泽东非凡的思想智慧、崇高的革命风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今天,“古津新歌”继续为大家分享学习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体会。

一、诗词正文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二、疑难字词注释

【1】仙人洞,在庐山牯岭西边的佛手岩下,接近顶峰的高崖上。洞为天然生成,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故名。洞外不远即悬崖,崖边一大块横石悬空伸展,名曰“蟾蜍石”,上书“纵览云飞”四字。石背裂缝中长着一株苍劲的古松。这里山势险峻,视野开阔,适于观看庐山风云。

【2】李进,即江青,时为毛泽东夫人。

【3】仍从容,指劲松面对乱云翻涌、山雨欲来之势,仍然从容镇定。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三、写作背景

毛泽东这首诗是1961年9月9日为李进(即江青)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所题。那时,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苏共领导集团已与中国共产党公开分裂;在国内,我国正经受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努力使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当年9月9 日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联想起自己一生的革命斗争生涯和眼前面临的严重困难,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李进是江青在调查宋景诗史料时用的名字。她拍的这张照片后来在1964年1月11日《文汇报》上发表过。据郭沫若先生记述:照片左下部所显出的是换白鹿升仙台上的御碑亭,岩身浓黑。御碑亭之外,高处低处都有葱笼的树木。照片上部的苍劲的松枝,是近景,可能是罩覆在摄影者头上的。其余大部分空白是一片云海,在白色的曲折的云涛之中有几团黑色的稠云,像海中的洲岛。摄影者可能是站在石松上照的。石松离御碑亭和仙人洞都不很远,介乎二者之间。那里交伸出一个平坦的大岩石,石身上刻有‘纵览云飞’四字,石面上刻有‘豁然贯通’四字。石旁有一株松树。这也是庐山上适于纵目远眺的一个名胜地点。“毛泽东诗中描绘的风景,都可以从这记载中找到说明。郭沫若说:”诗是1961年9月9日写的,当时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派的反华大合唱,正在甚嚣尘上。国内又连年遭到特大的自然灾害。因此,有个别人对于三面红旗失去信心,并主张对于帝国主义者和国际反动派的反抗可以缓和一些,对于被压迫民族的支持可以少一些。毛泽东在这样的时候,题诗赞扬‘暮色苍茫’中的劲松,赞扬它在‘乱云飞渡’中的从容,无疑具有深刻的寓意。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四、诗意赏析

毛泽东这首诗借对仙人洞附近景物的描绘和对仙人洞奇绝风光的咏叹,艺术地概括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如青松般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

开头两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写苍劲的青松在苍茫的暮色中昂然挺立,面对满天乱云翻腾,仍然从容不迫。其中“劲”字语言凝炼,生动有力,突出了青松刚强不屈、昂然挺立的高贵品格和气度。“暮色苍茫”,“乱云飞渡”点明照片画面显示的时间,描绘了青松所处的险恶环境。从1959年到1961年,由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的浮夸风,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合同,我国的经济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困难。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施加各种压力,不断进行战争威胁和军事挑衅,刮起了一阵阵阴风。这就很像是李进照片上“暮色苍茫”、“乱云飞渡”的环境氛围。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困难险恶的国内外环境,勇敢坚强,从容不迫,顽强斗争,最终战胜了各种困难,顶住了狂风恶浪。这不很像是“乱云飞渡仍从容”吗?

第三、四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其中“天生”二字说明仙人洞是天然生成的,非人力所为,更突出了仙人洞的非凡险峻。这两句交待照片上景物之所在,盛赞仙人洞天然生成,风光无限美好,点醒了题目。把我们带到一个险峻美妙、苍茫高远的艺术境界。全诗以“无限风光在险峰”作结,说明只有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人,才能领略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无限美妙的风光。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我国宋代的改革家王安石说过:“世之奇危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所以,毛泽东这最后一句诗意在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领略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无限风光。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五、艺术特色

毛泽东这首题照诗,并不拘泥于照片画面上的景物,也不是照片画面景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以照片上的景物为素材,联系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展开艺术的想象,创造出有思想和感情、有生命和灵魂的艺术形象,抒发不怕困难和压力、顽强奋斗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更大胜利的豪情壮志。

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看,毛泽东运用了象征、衬托、寓情于景、寓理于境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既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完美的艺术境界,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人生哲理。语言明白流畅,构思巧妙雄奇,读来情韵深长。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精细赏读毛泽东诗词之三——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注:文中插图一为毛泽东塑像照片,插图二为毛泽东书法照片,插图三、四、五为“古津新歌”书法作品照片。“古津新歌”将持续分享毛泽东诗词赏析文章。欢迎关注“古津新歌”,以便加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