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关于四川省

分类: 地区 >> 四川问题描述:我想很彻底的了解一下四川,比如说,有多大、有多少人、在哪个方向、有些什么名胜景点、有些什么可以骄傲的、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吃的。等等。。。。 解析:naturesc/bbs/Show?id=175&Boa

分类: 地区 >> 四川

问题描述:

我想很彻底的了解一下四川,比如说,有多大、有多少人、在哪个方向、有些什么名胜景点、有些什么可以骄傲的、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吃的。等等。。。。

解析:

naturesc/bbs/Show?id=175&BoardID=21&TB=1

四川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

根据古人类学的发现和研究,四川的史前时代发轫于200万年以前,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地质学年代上的更新世早期。1986年10月,在长江南岸的巫山县庙宇镇本坪村尤骨坡发现一批包括上内侧门齿和下颌骨在内的古人类骨骼化石,经中国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纪早期,距今200万年~204万年,人类学家命名为“巫山人”。

在发现“巫山人”之前, 1951年,在长江支流沱江西岸的资阳县(今资阳市)黄鳝溪,曾经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具有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古人类学家认为属于新人(晚期智人)类型,其绝对年代距今1万年~5万年,并将其命名为“资阳人”。

四川境内迄今已被命名或被提议命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有三处:铜梁旧石器地点,位于铜梁县西北的张二塘村附近,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距今约25150+/-310年或21450+/-850年;鲤鱼桥旧石器地点,在资阳市孙家坝,距今约25100+/-400年;富林文化,在汉源县富林镇,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第二阶地上,距今约2万年。上述五处古人类化石及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在今四川地区从东到西的广阔地带就有人类生存与活动。

“蜀”之释意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入四川盆地,被称为\"氏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 *** 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 \"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 \"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其遗址分布很广,至20世纪90年代,发现已经达200 多处,东起长江三峡,西至雅砻江、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及西昌、长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巫山大溪、广汉三星堆、西昌礼州等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川陕交界区的中子铺附近,其年代距今六七千年甚至更早,是迄今中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三级台地上。同类文化遗址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有发现,考古学界命名为“大溪文化”。大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5300年~6000年,其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期,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经济,已经有了产品交换关系。广汉三星堆遗址布于广汉市南兴镇的月亮湾三星堆一带。其第一期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 年~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己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的西昌礼州遗址位于西昌安宁河东岸第三阶地上,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居民也是以农耕为主,器物特征与四川盆地及周边各地都不相同,属于金沙江流域的一种典型文化。

上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存,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面貌,说明居住于四川地区的原始先民,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人类群体。他们共同创造了四川地区的人类原始文明,并与黄河流域以及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曙光。

民族风情

概况: 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民族简介:四川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远在青铜时代,这里就出现了灿烂的文明。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民族走廊”之称。自有史记载以来,有数十个民族先后在这里活动、生息、繁衍和相互融合。目前除汉族外,境内仍分布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白、傣、壮等1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460多万。约占全省人口3.7%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在西部高原山地和南部边缘山地,其中以彝族、藏族、羌族等最具有代表性。

藏族 羌族 彝族 僳僳族

*** 苗族 纳西族

白马人 白族 傣族

布依族 土家族 摩梭人

蒙古族 壮族 满族

四川民风

说起四川民风,傅崇矩曾以成都为例,在《成都通览》中写道:“成都人有一种特别之性质,又未可厚非者,列如下:士类纯正,绝不闻革命谈。民俗淳朴,实难见桀骜气。乡风古板,尚不入靡珏派。”此虽较偏激,但从全川来看,四川人勤劳、尚武、恋乡、幽默、乐观、狡猾、坚韧、重信义、互助、好游耍、喜歌舞、爱摆龙门阵、信巫等特点却十分明显,举手投足间多蕴涵纯朴古风。故杜甫则一入蜀,便作诗感叹道:“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北方人入川,往往惊叹于四川人的勤劳。即便是巴掌大的一块地,也经营得有板有眼。莫说富饶的川西坝子,就是盆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也零星地分散着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所种庄稼整整齐齐,郁郁葱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向人们展现了大巴山区勤劳吃苦的山民形象。生长在山区的彝、苗、土家、羌等少数民族,也素以吃苦耐劳而闻名;川西高原上藏族更是驰聘草原,过着飘泊不定的游牧生活。但四川的物产富饶也使四川人较为安于现状,好娱乐游耍并爱摆龙门阵,如盛大的“春游锦江”活动,就是“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的表现。苏轼《和子由蚕市》称:“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黄炎培旅川时,就对民国时期成都人的好耍无聊作了一首辛辣讽刺的打油诗:“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三个人猪狗象一例俱全,四个人腰无分文能把麻将编,五个人花样繁多,五零四散,回家吃酸萝卜泡冷饭。”?

尽管四川人旧时生活艰难困苦,但性格中却似乎天生一种幽默、诙谐和乐观,纯朴之中又有一种狡猾气息,外省以此故称四川人为“川耗子”。这一民风在四川文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川剧、清音、快板书、相书、金钱板、说笑话、谐剧等,颇为幽默,常引起观众阵阵发笑。四川方言也是如此,如今**电视喜剧中还常插入一段四川话,妙趣横生。带有浓厚四川方言味的《抓壮丁》,其幽默与讽刺,使人难以忘怀。四川人平日里也喜欢“涮坛子”、“展言子”,很有趣味。即使生活于社会下层的乞丐、土匪之类也富有幽默与乐观,四川人就有句戏言道:“叫化子摆围鼓——穷作乐。”旧时处决犯人为砍头,有一“棒老二”临刑前,对刀斧手说:“哥子,快当点哈!”闻者俱笑。?

四川人在长期的勤劳中,培养出坚韧的性格,有时进而为倔犟、不服输。小儿打架,非要打赢不可,胜者那怕自己也被打得脸青鼻肿,得意之情仍溢于神色。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出川抗战,虽脚蹬草鞋,身背斗笠,装备极差,但打起仗来,英勇顽强,台儿庄大捷就是川军打下的人称“川军打得”。建国以后的抗美援朝鲜以及对越对印反击战中更是有很多成建制的川军部队,四川人打起仗勇敢,不怕死,\"无川不成军\"这句话可见四川人打仗的厉害!嘹亮的川江号子,便是船工与激流拚搏之英勇气概的表现。

四川盆地物产丰饶,气候适宜,山川秀珏使四川人安居乐业,热爱家乡,大凡在外省者也总是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四川人。虽地处盆地四川人并不全是封闭自守,与外界交往的愿望依然强烈,如唐朝诗人李白“仗剑去围,辞亲远游”,近代四川涌现出的大批智士能人,四方奔走,创功立业。但四川人潜意识中却有一种恋乡情结和退守心理,在外地的四川人往往都觉得,还是回四川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千古绝唱不就是四川人恋乡之歌么?旅居它乡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几十年乡音不改,一位商人带给他一包家乡的泥土,竟使他激动不已,欣然作画以酬。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不就有诗思念家乡“四川乡下的那只蟋蟀”吗

四川民风,兼采了北方及南方之长。清初移民入川,抗战中外人口内迁,以及建国后“三线”建设、外省人大量进入四川,对四川民风大有影响,使四川民风多样化和矛盾化:进取中有保守,勤劳中有逸乐,幽默中有辛酸,纯朴中有狡猾。

四川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吃完早饭,而今天恰好没什么活生的人们或者是老人们便纷纷的涌向茶馆。成都人饮茶有其独特的盖碗茶具,即:茶盖、茶碗、茶船子。一张竹子制的靠椅,一张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还有茶馆里跑堂的沏茶师傅的手艺,相信如果您有机会亲自目睹,您一定会兀自惊讶不定的。

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此外成都茶馆儿还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功用,它起着“会客室”、“俱乐部”和“民事纠纷调解处”的作用。旧时成都至般市民的住 处不宽敞,有客来时,谈话不方便,于是主人手一挥:“走,吃茶去” 人们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至于“俱乐部”,中山街茶馆的“鸽市”, “百老汇”的“雀雀儿市”自不必说了,它们本身就含有“信鸽”、 “雀雀儿市”俱乐部的性质,其他的比方说专门下各种棋的、唱“围鼓”的等形成的俱乐部茶馆也很常见。

四川方言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

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

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

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

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 *** 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词语。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

天 府 特 产

“天府之国”四川特产猪鬃、桐油、白腊、生漆等,宜宾等地的工夫红茶乌润鲜嫩,是中国优质红茶之一,邛崃、雅安一带所产南路边茶属压紧茶类,是专供青藏的传统名特 产。四川果品特产首推柑桔,良品有红桔、广柑及江安夏橙等。还有泸州桂圆、金川雪梨 等。四川地道药材有川芎、川连、川贝母、川木香、川明参等。农林特产还有雅安天府鲜 笋、泸州粉丝,汉源花椒是自唐至清的“贡椒”。四川特产食品有怪味蚕豆、南充松花蛋、 西昌板鸭等。名酒有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川菜麻辣香甜滋味 俱全,是中国主要风味菜肴之一。四川传统工艺品有蜀绣蜀锦、隆昌夏布,成都漆器、会 理美术陶瓷,以及众多的特产竹制品;成都竹编、自贡竹扇、南充竹帘画等。

四川名酒

五粮液 泸州老窖特曲

剑南春史话 剑南春 全兴大曲

剑南春:绵竹曲 剑南春:楚缘春 郎酒

剑南春:剑南唐宫 剑南春:藏天泉 剑南春:好运道

剑南春:朝阳沟 剑南春:六河双溪 剑南春:剑南国宝

剑南春:绵竹醇 剑南春:剑南御酒 剑南春:金剑南

五粮液:五粮神 五粮液:浏阳河酒 五粮液:雄酒

五粮液:烤酒 五粮液:五粮春 五粮液:金六福礼品酒

五粮液:人民大会堂国宴酒 五粮液:一帆风顺五粮液 五粮液:生肖五粮液

五粮液:多棱五粮液 剑南春:绵竹头曲 剑南春:东方红

剑南春:千禧酒(珍品) 保宁压酒 酒罐酒

沱牌曲酒 岳池特曲酒 \"秦皇\"系列白酒

兴旺发保健酒 江口醇 郎酒:古蔺大曲

新郎新系列酒 顺安福酒 隆中对-宴酒

隆中对-贺酒 隆中对-隆中对酒 隆中对-锦囊酒

五溪液 巴蜀作坊 相聚缘-古酒

相聚缘-福酒 道家养身液—八卦系列酒 叙府酒

泸州老窖:川老大御液 全兴头曲

四川名茶

川茶简介 川茶起源 竹叶青

峨蕊 蒙顶茶 蒙顶甘露

蒙顶黄芽 蒙顶石花 花楸贡茶

九顶翠芽 永川秀芽 泸州凤羽茶

龙湖翠 青川七佛茶 文君绿茶

青城雪芽 有机茶 峨眉毛峰

匡山翠绿 九顶雪眉 川红工夫茶

松针茶叶 康砖 雅安边茶

四川边茶 龙都香茗 峨眉雪芽

名贵药材

白芍 贝母 虫草

麝香 川芎 川楝子

虫草 川贝 川明参

川木香 川牛膝 川乌

巴豆 贝母 雪莲花

半夏 大黄 丹参

杜仲 佛手 黄连

鹿茸 麦冬 羌活

人参果 天麻 熊胆

土特产

四川花椒 四川腊肉 四川银杏

川味香肠 中华猕猴桃 郫县豆瓣

竹笋与竹荪 保宁醋 侧耳根

洋芋糍粑 江安李子 江安磕粉

大千书画纸 蝶式腊猪头 夹江豆腐乳

蜀 绣

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

早在汉代,成都的织绵业就很发达,朝廷还专门设置锦官来管理,所以成都又称“锦城”。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说:“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并说在成都随 处可见“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情景。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前后建立了前蜀和后蜀两个王朝。那时中原一带战争频繁,唯独四川能偏安一隅,为刺绣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同时,绣品需求量很大,也 *** 了民间刺绣的发展。到了宋代,天下重归统 一,蜀绣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全蜀艺文志》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绣等物,号为冠天下。”可见当时蜀内刺绣之盛。

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它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蜀绣的绣工和针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针 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所谓“车”是指刺绣的关键部位,如动物 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处,由中心起针,逐渐向四周扩展。所谓“拧”则是指运用 长短不同的针脚,从刺绣形象的外围逐渐向内添针或减针。这种独特的绣工使绣作品 有张有弛,浓淡适度,密疏得体,因而,蜀绣多有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效果。成都蜀绣厂生产的蜀绣艺术珍品里最负盛名的作品要数《鞭蓉鲤鱼》条屏。此产品在洁白的缎 料上,用几朵粉红色的鞭蓉花作衬托,七条肥腴丰满的鲤鱼,大小参差,前游后随, 摇头摆尾,自由自在。看上去,有的动有的静,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水底,层次分明。

蜀绣的生产企业是四川成都蜀绣厂。1981年,蜀绣作品参加了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览,赴美国费城展出,深受赞赏。同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蜀绣作品荣获银杯奖。

蜀绣 成都绢扇 蜀宣

四川风筝 四川藤器 天府绣衣

竹工艺 竹簧雕刻 苴却砚

成都漆器 川北剪纸 麻柳枕头

麻柳鞋垫 老成都竹器 鹃城风筝

金沙砚 火绘画 广元民间石雕

峨眉山特产 瓷胎竹编 自贡扎染

自贡剪纸 自贡龚扇 竹筒

竹丝画帘 竹丝瓷胎 竹簧雕刻

竹编 水晶 竹根雕

银河地毯 彝族特色漆器 燕西木雕

手绘软缎 邛三彩 绵竹年画

崇州竹编 成都麻纸 云溪文石

自贡扎染 银丝工艺品 彝族漆器

阆中丝绸

--------------------------------------------------------------------------------------------------------------

四川省简介

作者:四川旅游 来源:四川旅游

sichuan.chinayak/Upload/newsimg/20061022182521734.gif

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占据着四川盆 地的绝大部分;四面环山,气候温和湿润。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内海拔200~750米,由北向南倾斜。

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 *** ,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位居中国首位。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132种,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位,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储量居世界第三。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长有许多珍贵树种。中国的水杉、银杉等“活化石”树种有1/5 生长在四川。

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4个山系的36个县和保护区内。

四川拥有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三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都江堰―青城山、蜀南竹海等九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声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二.人 口

人口统计 8493 万人(1998年末)。

人口增长率 7.48‰

今日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 *** 、蒙古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藏族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等高原地区;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

文化程度: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1032万 其中男性:310万 女性:722万

三.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 :3580.3亿元(1998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9.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39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199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6.3%、42.7%和31.1%。

财政收入: 197亿元(1998年)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 3688.95亿元 (1998年)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 823.7亿元(1998年)

外贸状况 : 199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为28.6亿元

外资利用状况 : 目前,已有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四川。美国摩托罗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麦道公司、泰国正大、德国拜尔公司、日本丰田等30多家海外大财团、大公司看好四川。台湾最大的食品企业统一集团投资5000多万美元成立的成都统一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快餐企业。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性41家企业联合组成的新中港集团,投资12。8亿元修建了中国西部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

四. 电 讯

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17个城市进入国际电话自动网,可通达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等为基础的现代化通讯体系。国际互联网成都中心站的开通,使四川驶向了“信息高速公路”,拉近了四川与世界的距离。

五.交 通

交通 铁路:成渝、成昆、宝成等五条铁路干线、八条铁路支线和四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铁路营运里程达2693公里。

公 路:全省公路里程已达8.16万公里,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在逐步形成,到199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8公里。

航 空:成都双流机场已成为中国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达川、宜宾、泸州、西昌、南充等五个民用机场也先后起用。

--------------------------------------------------------------------------------------------------------------

naturesc/bbs/Show?id=175&BoardID=21&TB=1

大溪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而得名,距今约6400年至5300年。但实际上这种文化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至汉水中游沿岸,其中心地域在湖北的西南部。

在湖北省发现的重要遗址已有20多处,著名的有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宜昌中堡岛、清水滩,松滋桂花树,江陵毛家山等遗址。

大溪文化初步可分为两个地区类型:

长江沿岸的鄂西川东地区,如大溪、红花套、关庙山等地的遗存,可称为“大溪类型”。

长期多夹炭陶,夹砂陶比例始终很小,白陶也很少。圈足盘、陶簋多见,典型器有彩陶筒形瓶。圈足上盛行各种成组的戳印纹。彩陶纹饰有横人字形纹、曲线网格纹,有的器形和彩纹,明显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影响。

洞庭湖北岸、西北岸地区,如三元宫、丁家岗、汤家岗等地的遗存,可称为“三元宫类型”。

夹砂陶比例大,红褐胎黑皮陶和白陶占一定数量。有特征鲜明的盘口圈足罐和筒形圜底罐。圈足盘少,彩陶筒形瓶仅有个别发现。以通体装饰的印纹、刻划纹为特色,漩涡纹、变体卷云纹彩陶也具特点。

大溪文化先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生产,在许多遗址的红烧土块中夹有稻壳和水稻的茎叶碎末。一些遗址还有较多稻壳和稻草灰烬出土。红花套、关庙山两处属于大溪文化中期阶段的稻谷是粳稻。

这个古老文化的各氏族常用的夹炭陶器,是以炭化稻壳粉末作为合料的,足以说明种植稻类作物已十分广泛。在三峡谷地,缺乏适于农耕的沃土,采集和渔猎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大。

如清水滩等遗址的堆积中包含大量鱼骨和兽骨,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

在大溪文化遗址中,一直没有发现成批的或数量较多的收割农作物的工具,为数甚少的石刀、蚌镰显然主要不是为了收割水稻使用的,而是用于采集活动。

这表明,大溪氏族部落收割稻谷不是像黄河流域那样用刀掐割粟、黍穗头,也不是连杆割取,而是在田间带莛薅拔,再捆扎成把晾晒。

这种收获方法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比较普遍,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氏族部落、马家浜氏族部落大都如此。

稻谷的去壳加工,主要用杵和臼。在红花套遗址发现了两处保存较好的地臼,是一种锅底状的圆坑,周壁坚硬光滑,附近还有木杵的遗痕,是一种长一米多,中部较粗,两端呈圆头的稻米加工工具。

这一发现,证实了《周易·系辟下》关于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的记载。此外,在许多遗址中还出土了舂米用的陶臼,还出现了一些直接利用形体合适的河卵石做成的石杵。

在红花套、关庙山发现的房屋基址,普遍经过烧烤,已成红烧土建筑。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类,前者常呈圆形,后者多属方形、长方形。

地面起建的房子,往往先挖墙基槽,再用黏土掺和烧土碎块填实,墙内夹柱之间编扎竹片或小型树干,里外抹泥。

室内分布柱洞,挖有灶坑或用土埂围筑起方形火塘。居住硬面的下部,常用大量红烧土块铺筑起厚实的垫层,既坚固又防潮。有的房顶系铺排竹片和植物秆茎,再涂抹掺有少量稻壳、稻草末的黏土。

有的房子还有撑檐柱洞或专门的檐廊,或在墙外铺垫一段红烧土渣地面,形成原始的散水。可见为适应南方的气候条件,建造住房已采用了多种有利于防潮、避雨、避热的技术措施。

大溪文化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陶业和石器制造业。长江中游氏族部落当时的制陶业有其自身的创造。划城岗遗址发现了一座保存较好的窑址,先在地下挖坑,结构分为斜坡状火道、火膛、窑室、出烟口几部分。

窑的底和壁都用大块红烧土铺垫或垒砌而成。待烧制的陶器就摆放在平台上。这种陶窑使用的材料和构筑形式,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尚属少见。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色。盛行圆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有少量彩陶,多为红陶黑彩,常见的是绳索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和漩涡纹。

主要器形有釜、斜沿罐、小口直领罐、壶、盆、钵、豆、簋、圈足盘、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器座、器盖等。石器中两侧磨刃对称的圭形石凿颇具特色。

有很少的穿孔石铲和斜双肩石锛。偶见长达三四十厘米的巨型石斧。同时,有相当数量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另有大量的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

在大溪文化圈共发现300余座大溪文化的墓葬。其中大溪墓地的最多,人骨保存较好。该墓地死者头向普遍朝南,除个别为成年女性和儿童的合葬墓外,绝大多数实行单人葬。

葬式一类为直肢葬,数量占半数以上,以仰身直肢为主;另一类为屈肢葬,其中多数是仰身屈肢,以双脚压在髋骨下的仰身跪屈葬和下肢向上□曲的仰身蹲屈葬最为特殊。下肢弯曲程度很大的屈肢葬,当是将死者捆绑后埋葬的。

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最多的30余件。女性墓一般较男性墓富。有的石镯、象牙镯等饰物,出土时还佩戴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有的把鱼摆放在死者身上,或是置于口边,也有的是两条大鱼分别垫压在两臂之下。

以鱼随葬的现象,在我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另外还有以狗作为牺牲的。大溪墓地儿童与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但在红花套和关庙山则是瓮棺葬。

大溪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当时的人过着定居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生活;使用石制生产工具,并且打制石器仍占有相当分量;制陶业是当时主要的手工业。大溪文化向前发展,为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