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古人留下许多影响深远的书籍,历经几千年仍然不过时,至今依旧非常经典,《道德经》就是如此。《道德经》为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所著,仅有五千余字,内容简短精炼,以“道”为中心和主旨,探寻宇宙万物之本源,可以说包罗万象,称其为旷世奇书绝不为过。

《道德经》体现了古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浩瀚宇宙的思考。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皆对《道德经》高度称赞,明太祖朱元璋惊叹道:“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鲁迅更直言不讳:“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如果只是国人对《道德经》推崇至极,难免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但事实却是,国外很多哲学家都对《道德经》赞不绝口。尼采曾说:“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黑格尔研究老子的思想后,由衷感慨:“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凡事应以自然法则为基准,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观点。老子作为智者,早已看淡名利,原本没打算著书立传,世人之所以有幸拜读他的《道德经》,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函谷关令尹喜。假如没有尹喜,老子的思想极有可能流传不下来,也不会有《道德经》。

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尹喜生卒年月不详,只知他跟老子生活在东周时期。尹喜并非黎民百姓,为朝中大夫。但是,尹喜的想法与众不同,志不在做官,求仙问道才是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据说,尹喜拥有观天象之本领,史书记载:“一日,观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遇老子,迎为师,拜求至道。”

意思是说,尹喜夜观天象,算出有圣人将抵达函谷关,此乃千古难逢的好机会,赶紧拜见周天子,希望他让自己去做函谷关令。周天子非常纳闷,好好的大夫不当,非要跑去函谷关镇守,不明白尹喜为何这么做,但还是答应他的请求。没多久,老子来到函谷关,尹喜说道:“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老子想要出关,必须征得尹喜的同意,老子遂作《道德经》,史书云: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尹喜得到老子传授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呢?最终结果如何?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尹喜被老子深邃的思想征服,立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官,并想拜老子为师,却被老子直接拒绝。即使如此,尹喜并没有放弃,哪怕老子不收他为徒,他也立志跟随老子左右,当他的小跟班。于是,尹喜舍弃一切,跟老子一起出了函谷关,向西而行。

尹喜得到老子的《道德经》后,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结果如何?

第二种,尹喜并未跟老子一起出关西行,而是在老子离开后,独自隐居于山林,还曾在武当上隐居,昼夜不停地研究《道德经》,领悟其中精髓,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道德经》进行注解,写成《关尹子》一书。据说,尹喜最后得道成仙,被封为“无上真人”。

往事越千年,因尹喜当年的一个看似“无赖”的举动,才让老子的《道德经》留存于世,他最终去了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道德经》留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