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高龄夫妻90多岁)

前言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张锡瑗

张锡瑗是邓小平的第一位夫人,她与邓小平是在中山大学相识,于1928年的春天结为夫妻。

令人遗憾的是,张锡瑗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学相遇,一切都是刚刚好

1906年,张锡瑗出生于河北良乡的一个工人家庭。

为了补贴家用,懂事的张锡瑗还陪同母亲去火车站卖东西。也就是在火车站,小小的张锡瑗见识了人间百态,深深感受到了生存的不易,社会的险恶······

那些有钱的资本家可以压榨流血流汗的工人,富人家的小姐和公子们也可以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但大多数的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张锡瑗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深刻地明白,在社会上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尽管家中并不富裕,张锡瑗父母还是节衣缩食,将张锡瑗姐妹都送到了学校读书。

通过读书之后,张锡瑗深刻的明白了造成社会的各种不公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了制度的问题上。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锡瑗也慢慢长大了,对革命也越来越憧憬······

张锡瑗在直隶省第二女子师范求学时,作为骨干分子,积极参加该校改革教育的学潮运动,并在该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除此之外,张锡瑗还积极接受先进革命思想的洗礼,经常被那些进步书刊感动,常常看到废寝忘食。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李大钊

在偶然的机会中,张锡瑗认识了李大钊、赵世炎、邓颖超等人,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张锡瑗深受影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此后,张锡瑗参加革命就更加积极了,她常常深入到工人和学生中去,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

由于出色的表现,张锡瑗于1925年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组织的安排下,张锡瑗前往中山大学学习。

张锡瑗很珍惜组织给她的这次机会,因此,从未松懈。这些努力和付出,也成为张锡瑗将来回国进行革命的强大力量。

在中山大学,张锡瑗一边努力地学习,系统地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一边深入地参加革命。

期间,张锡瑗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在书本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知识,研究各国革命运动可借鉴的经验,聆听专业的讲座·······

也就是在这里,在共同的学习中,张锡瑗遇见了邓小平。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邓小平于1920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由于他在法国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遭到了法国政府的通缉,几经周折之下来到了莫斯科。

邓小平和张锡瑗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上课,但经常一起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谈论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

张锡瑗听邓小平讲述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生活,讲述他所参与的革命事业······经常一聊就是很久很久。

就这样,邓小平和张锡瑗的接触就多了起来。虽然他们还没达到恋爱的程度,但彼此间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将对彼此的感情记在了心底。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张锡瑗

张锡瑗喜欢邓小平的经历丰富和知识面广,对自己也非常有耐心,把邓小平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而张锡瑗的漂亮及活泼则在邓小平的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在中山大学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他们就分开了。邓小平先被调回国内工作,张锡瑗在1927年也回国到保定参加工作。在保定,张锡瑗参与了领导铁路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在分开的这些年里,邓小平时常会想起张锡瑗,总觉得她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而邓小平也在张锡瑗的心中有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1927年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邓小平辗转来到武汉工作。不久之后,张锡瑗被分配到中央的秘书处工作,也来到了武汉。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邓小平和张锡瑗的不期而遇,也让两人倍感高兴。久别重逢之后的当天,邓小平和张锡瑗聊了他们分开后的经历,各自对时局的看法······

八七会议后,随着形势的越来越严峻,为了适应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到了上海,邓小平和张锡瑗也一同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年仅23岁的邓小平被任命为党中央的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处理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他除了列席和参加中央召开的各种会议之外,还负责文件、电报、交通、中央经费以及各种会议的筹备安排等工作。

年轻的邓小平聪明干练,这些繁杂的工作在他的安排和协调下,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当时的张锡瑗就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两人也开始了朝夕相处的时光。

张锡瑗外表秀丽,温柔善良,让邓小平更有好感了。而张锡瑗也被邓小平的精明强干和活泼开朗所吸引,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和张锡瑗相爱了,并向同志们公开了他们的恋情。

据当时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回忆,那时追求张锡瑗的人很多,但她谁都没有动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邓小平。

另外,当年和张锡瑗一起工作的朱瑞绶也说过:“我认识张锡瑗,她人很漂亮,性格也很好,很可爱,对人也好,很受欢迎······”

在白色恐怖时期,甜蜜的爱情也让邓小平和张锡瑗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可以在上海的街头散步,在黄浦江边畅谈未来。

感情稳定之后,邓小平和张锡瑗便在组织的关怀下选择结婚了······

爱妻离去,化悲痛为力量

1928年的春天,邓小平和张锡瑗在上海的一个四川饭店举办了婚礼。

当时周恩来、邓颖超、王若飞、李维汉等很多同志都来道贺,希望他们夫妻能够白头到老。

新娘张锡瑗虽然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漂亮,气质也很好,直到很多年后,她那高雅的神态还清晰地留在来参加婚礼的人心里。

结婚之后,邓小平和张锡瑗两人更加恩爱了,感情甚笃。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积极从事着这份比较紧张和危险的革命事业。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那时,为了能在上海站稳脚跟,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邓小平化身为杂货铺的掌柜,古董店的老板等多种身份,冒着生命的危险,秘密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张锡瑗则经常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好看的旗袍,打扮成贵妇的样子,游走于上海的街头,传递消息。

多年后,邓小平也曾经提起:“当年我们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那时提着脑袋在参加革命,我和张锡瑗没有照过相,也没有去过电影院·······”

就是在这样有着生命危险的环境里,坚定的革命者并没有畏惧,更没有选择消沉。

邓小平和张锡瑗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共享着乐观甜蜜的生活,憧憬着幸福和未来,憧憬着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虽然两人的工作繁忙,但邓小平回到家中总能得到张锡瑗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张锡瑗也成为邓小平在白色恐怖时期唯一的慰藉与温柔。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

有很长一段时间,邓小平和张锡瑗同周恩来夫妇共同住在同一幢房子里面,周恩来夫妇住在楼上,邓小平夫妇住在楼下。

几十年后,邓颖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曾说:“楼下小两口的说笑声时常会传到楼上来,他们的感情非常好。”

1929年下半年,在组织的安排下,邓小平要前往广西领导那里的革命斗争。当时的张锡瑗已经怀上了孩子,自然是舍不得丈夫离开的,但为了革命,她还是忍痛答应了。

邓小平自然也非常舍不得离开张锡瑗,但为了革命,只得告别心爱的妻子。

到了广西后,邓小平也在繁忙的工作中,给妻子写了信。字里行间,都透漏着他对妻子的关怀与思念。

但在广西的工作还是太忙了,以至于多年后邓小平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曾愧疚地说:

“在广西时一心想着起义,和张锡瑗的联系还是太少了,对她和孩子关心不够,现在想来,我还是对不起他们啊!”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1930年初,邓小平回上海中央汇报广西的革命工作。此时的张锡瑗正准备生产,已经住进了上海的宝隆医院。

当邓小平忙完工作赶到医院后,他以为自己会见到孩子,没想到的是,孩子难产。

之后医生想了很多办法,孩子好不容易生下来了,但张锡瑗却因为分娩时间过长,得了产褥热。

她常常会发高烧,疼痛难忍,遭受了很大的痛苦。为了让妻子能坚持下来,邓小平日日夜夜陪伴在妻子身边,给她鼓励和支持,甚至把孩子抱在她的面前,和她一起畅想未来的幸福时光。

但现实就是残酷的,尽管邓小平精心照顾,但由于当时医院医疗条件的问题,几天后张锡瑗还是带着遗憾,在邓小平的怀中逝世了。

失去妻子后,新的不幸又降临了。就在张锡瑗逝世没几天,孩子也夭折了。

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不幸,让邓小平悲痛万分,但又无处可说,那么漂亮可爱的妻子就这么离开了他,就连妻子拼命生下的孩子也离他而去······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这种彻骨的悲痛,又有谁能安慰得了呢?

但现实更加残酷的,让他不得不接受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连悲痛都成了一种奢侈品。

邓小平除了是丈夫和父亲外,更是一名革命者,现实并没有给予邓小平很多可以悲痛的时间。

为了革命,邓小平只得化悲痛为力量,连妻子都来不及掩埋,就匆匆返回广西,继续投入到革命之中·····

时光流转,人间真情依在

之后,邓小平途径香港的时候,遇到了中央特科的李强,就将张锡瑗的后事托付给他了。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李强

到了上海之后,李强按照邓小平所托将张锡瑗安葬在了上海江湾公墓,并为她举行了简单的安葬仪式。

本来立碑人应该是作为丈夫的邓小平,但为了工作需要,不能用邓小平的真名,只能随便起了名字。

至于张锡瑗的名字,也没办法用真名,只写下了“张周氏”。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强回忆安葬张锡瑗时曾说:“我们把张锡瑗埋葬在上海江湾的公墓,墓碑上写的名字是张周氏······当时埋葬这些同志多用假名······”

回到广西的邓小平工作更加努力了。可能是失去妻子和孩子太痛苦了,可能是想早日迎来革命胜利的那天,能亲手安葬爱妻,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邓小平的生命中再也没有了张锡瑗,但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位妻子。

1931年的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了上海,专程去看了张锡瑗的墓。

在此后的时光中,邓小平一直在戎马征战,慢慢地将近20年过去了,这段感情也渐渐成为了往事。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

但在革命胜利的前夕,极重感情的邓小平率领部队刚刚解放了上海,便和夫人卓琳一起去寻找张锡瑗的墓。

遗憾的是,因为多年的战乱,当时日本人又在公墓的地方修建过机场,张锡瑗的墓找不到了。

之后还是在李强的帮助下,经过辗转,才找到了张锡瑗的墓,但发现墓地已经被水淹了。

邓小平就找人将张锡瑗的遗骨重新安放,郑重搬到了自己所住的励志社楼下,直到1969年张锡瑗的棺木才被重新安葬在上海的烈士陵园。而张锡瑗也能和别的烈士一样,安详地静卧在青松翠柏之中。

此时距离张锡瑗逝世已经过了将近40年,她终于可以安心长眠,她的墓碑上再也可以不用化名了·······

在此后的时光中,邓小平也多次和人提起自己当年和张锡瑗在一起的时光,也和家人讲述当年的故事······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邓小平在上海

1990年,邓小平已经是86岁的高龄了,他来到上海视察工作之余,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处理了没有,如果没有,就带回北京放在八宝山。”

相关的工作人员告诉了邓小平,张锡瑗已经被安葬在了上海的烈士陵园了。之后,工作人员还把张锡瑗墓地的情况拍成照片和视频给邓小平看。

邓小平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向女儿邓楠展示。

邓楠就和邓小平开玩笑:“张锡瑗妈妈真有这么漂亮?”邓小平沉思过后,很认真地告诉了邓楠:“她比照片上的还要漂亮。”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张锡瑗之墓

之后,邓小平来到了张锡瑗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

在邓小平的心里,张锡瑗的美丽是永恒的,对她的思念,也是无穷无尽的。

时光流转,时间的流逝冲刷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但却没有刷掉人世间的真情。即便是几十年过去了,邓小平一直深深地怀念张锡瑗。

90年86岁高龄的邓小平来上海,问工作人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

图 | 晚年邓小平

有次,邓小平和身边人谈起张锡瑗,他深情地说: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

革命胜利,斯人已逝,但邓小平对她的怀念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