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画像

李白,几乎是每个人从小就认识的古人,他的诗歌频繁出现在小初高的教科书上。

他阅历丰富,为人狂放不羁爱自由,沉迷于游山玩水。他一心想为国效力,然而命运总是与他开玩笑。诗和远方是他的一生成就。

李白是众人公认的诗仙,也是人尽皆知的酒鬼。在盛世唐朝那个文人墨客的时代,李白可谓是众人追捧的偶像。

“诗圣”杜甫作为李白的迷弟,曾写过十几首赠与李白的诗歌。除了杜甫这个“头号粉丝”,还有“私生饭”魏颢,为目睹偶像一眼追了3000多里。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人物画像

汪伦,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却让炙手可热的李白写下《赠汪伦》一诗。从此,汪伦一名,就凭借此诗流传了千年,为后世人所熟知。

如果不是因为李白真情流出写诗送予汪伦,同时在诗里直言不讳称呼其名,那么汪伦是何许人,后人将不会好奇进行研究和探讨。

然而就是因为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才使得“汪伦”成为千年后的“名流”。

人们对李白,多多少少了解过他的经历,读过他的诗歌。然而对汪伦,除了这句李白写下的诗句,其余的几乎少有人会了解。

那么汪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和李白之间发生过什么以至于让李白写下这样充满感情的句子?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与汪伦的人物插画

历史上对李白事迹的记录与研究大有人在,至于汪伦,已经很少能找到其生平记载了。

第一次提出研究汪伦这个人的是南宋杨齐贤,他在《李太白文集》中说李白来到泾县,村人汪伦酿美酒款待了李白。

虽然知道的信息非常有限,但是从中的“村人汪伦”可知,那时的汪伦没有任何显贵的身份,只是普通的百姓。

后来,清代诗人袁枚提出他是安徽泾县桃花潭的一位豪士。他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

与此同时,他还记录了李白和汪伦的第一次见面。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影视剧里李白的人物形象

据说,“李白”一名源于他七岁时看到满园的繁花似锦吟出的“李花怒放一树白”一句。

李白从小天资聪明,十岁便能通读诸子百家著作,十五岁时,已作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后来,李白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十八岁时,他就学着仙人隐居,并跟着名师学习纵横术。

也许是因为道家的思想里崇尚自然,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李白喜欢游山玩水,是个浪漫主义者。

二十四岁的时候,李白开始了辞乡远游的生活。同时,他为人和善开朗,也结交很多好友。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影视剧里李白人物形象

中国传统诗词温度的,也是有深度的。它饱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

诗歌赋予了音乐的美感,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用独特的节奏和方式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唐朝更是盛行诗词歌赋的年代。

李白是个重情重义、多愁善感的人,遇见好看的风景他会作诗;心中涌现思乡哀愁,他会借诗以寄托;遇见知音、碰到难关他会选择用诗来排解情绪。

因此,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虽然李白年轻时过得很是潇洒快活,但是到了而立之年,李白的求功名之路,却是十分坎坷。

狂傲不羁的李白不为五斗米折腰,前脚求人引荐工作,后脚不畏权贵摧眉折腰。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人物插画

怅然之间,李白写下《行路难三首》,寄寓功业难求之意。但即使在职场困境中无法找到出路,李白依然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虽然忧愁和怅惘纠缠了一阵子,但是李白依旧在游历的路上越走越远,所到之处吟唱着绝妙的诗赋。

除了留恋山水,李白还是个酒鬼。与汪伦的相识,也是因为李白贪恋美酒佳景。

有一次,住在泾县的汪伦听说李白要来安徽宣城一带游玩。当时泾县隶属于宣城。

汪伦一直很崇拜李白,听说自己的偶像在附近,他非常希望李白能够来到自己家乡,于是便给李白写了一封信。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赠汪伦》诗歌插画

李白是一个云游四海、放浪不羁的人。汪伦和他也没有接触过,一封信是否会让李白赴约,他心里也没有底。

于是,汪伦将这封信设计得十分巧妙,在信中他是这样说的:“我知道你是喜欢游玩的,我们泾县有十里桃花,我们泾县有万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带着好山好水好人家的美好愿景,就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泾县的桃花潭。

可是来了一看,李白大为失望。汪伦笑着告诉了他真相。

他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这里哪有什么十里桃花,我们这里只不过是有一条十里长的桃花潭罢了;

我们这里也没有万家酒店,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今桃花潭景区

而李白当然对汪伦的诓骗他来泾县桃花潭是不以为意的,但是,汪伦能够对坦率地说出真相,李白也不会耿耿于怀。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到桃花潭,李白就决定在这待几天,欣赏当下的风景。

后来,汪伦就开始在家设宴款待李白,他不仅每天都带着李白逛桃花潭、喝酒聊天,而且还给予了他丰厚的馈赠。

临行前,汪伦送给了李白名马八匹,官锦十段。

好比现在的粉丝文化、为偶像花钱,汪伦能够结识名人李白是何等的高兴,只要自己愿意,送多大的礼物都是值得的。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人物画像

据记载,唐朝开元年间普通马的价值相当于35匹绢帛,一匹绢帛此时大约值450文。而一匹好马,价格更是可翻四倍。

按照一般的换算比例,1000文钱等于一两银子,那么一匹好马的价格大约是63两,八匹好马的价格相当于500多两。

而且那些官锦的价值不比马差。这样,王伦给李白的礼物就是一千多两。

这“打赏”可谓是大手笔。

要知道,当时的唐朝,白银的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再加上早期的唐朝物价是比较低的,所以一两白银的价值绝对远远胜过后来的明清时期。

清朝中,三两白银可以供一户贫困之家用一个月。对比而言,当时在唐朝,汪伦能拿出一千多两白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赠汪伦》诗歌插画

别说是每天带着李白吃喝玩乐,通过这个送别的礼物,也可以看出,汪伦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个“豪士”。

也正是因为汪伦的大手笔投入和多日的相处,两人也就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不久,玩得尽兴的李白便要离开。临行前,李白并未想到汪伦会来为他送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也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又惊又喜。

汪伦和别人的送别方式不同,踏歌前来,可见他们的感情非常浓厚,好友之间无需拘谨。

自古以来,无形的东西是最难描绘的。看山玩水,山的精神是最难写的,于是古人便以烟霞写之,春的精神也是很难描写,于是便以草树写之。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今桃花潭

同样,汪伦的情感,李白也难以直言,于是他便以桃花潭水来形容汪伦在其心中的美好形象。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李白心中,汪伦具有桃花的灿烂与热情,他们的情谊就像潭水那样深幽又澄澈。

从这首《赠汪伦》可以看出,李白的确是因为发自肺腑,才写得如此真情意挚。

李白走后,汪伦将其诗小心收藏,十分爱惜。

就这样,李白这首临行前的送别诗凭借其脍炙人口和美好友情广为流传。汪伦也就这样靠着“打赏”李白留名千年。

其实,汪伦也是一个诗人,而且不仅和李白,和王维都经常有诗文相赠,特别是和李白,后来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今桃花潭风景区

虽然汪伦的诗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现有记载李白写给汪伦的诗有三首,从其诗中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关系匪浅。

唐朝天宝十四载(755)秋,李白又一次去到安徽宣城,这一次,李白又写了《过汪氏别业二首》。

这首诗里,李白再一次表达了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他把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并渲染了与朋友同游之豪情雅兴。

按王琦版本《李太白全集》附录四,有一注《宁国府志》载胡安定先生的《石壁诗》,其诗曰:“李白好溪山,浩荡泾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州。”

从此诗中,有学者推断,李白此次过汪氏别业,汪伦已经不在人世了,否则不会在“汪氏别业”墙壁上题诗。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今安徽泾县

以此再看《过汪氏别业》之诗,便可知此诗是两首怀旧诗。

李白将此前诗中的直呼其名改称为“汪氏”,也透露出了李白对已故人的一种尊重。

在诗中,李白再现了过去曾经来时汪伦豪爽招待的场景,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虽然汪伦的后人和村民依旧热情款待李白,但是没有了好友的相伴,自然留下了些遗憾。

曾记载,在光绪年间,桃花潭汪伦墓前的墓碑中有“谪仙题”的字样,有学者推断李白曾经给汪伦题写过墓碑,可惜墓碑遗失了。

因此人们在光绪年间重修时,为记载这一史实,在墓碑上刻上了“谪仙题”这几个字。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李白人物画像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在泾县发现了汪氏宗谱,宗谱里记载了汪伦曾经做过泾县县令。

据汪氏宗谱里记载,47世祖泰元住在太平,四十岁时去世,葬在父亲的坟墓旁边,生了两个儿子,取名叫仁泰、仁恭。

到了仁泰这48世,生了两个儿子就是凤思、凤林,而凤林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又陌生的汪伦。

凤思成才后在歙县做了县令,所以谱中记载风思到歙县任县令是“复居故里”。

而汪伦出生在太平县,后来到泾县做了县令。那时,父亲仁泰没有随长子凤思去歙县,而是随次子汪伦迁居到了泾县,直到81岁在泾县桃花潭谢世。

汪伦卸任后也定居在了泾县桃花潭。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踏歌古岸”

很多迹象可以表明,汪伦遇见李白是在卸任以后,当时他已经不再是泾县县令了,而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豪士。

虽然李白一生爱美酒爱旅游,堪称行走的“花钱机器”。但是他却没有如汪伦那般气大财粗。

在早些时候,李白确实也过着“不差钱”的生活。

在那天下太平的盛唐年间,这位大诗人的来钱路子也是极多的。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唐朝宫廷的赏赐。

李白曾经做过唐王朝的供奉翰林,写了很多经典名诗,也真是这样李白得以闻名天下。

后来李白无奈开罪于太监高力士,遭到排挤。对李白念念不舍的唐玄宗,还是对李白“赐金放还”。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安史之乱”画像

唐朝皇家的“赐金”,通常都是很优厚的,所以李白的很多豪迈诗篇都写在这次“拿钱走人”之后。

除此之外,李白还是一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游山玩水的同时,还顺带做过生意。

开元年间,他在南陵做过倒卖铜铅的生意,这在当时属于暴利行业,当然也是十分辛苦。不过李白却做得有滋有味。

在诗中,李白歌颂国家的大好山河,但是晚年的李白也确实有穷困潦倒的时候。

比如他曾经因为牵连“永玉案”而被流放,好在中途得到赦免,但生活却成了难题。

李白在遇到汪伦之后,又深陷于安史之乱,从此命运坎坷,颠沛流离。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好在李白是个有魅力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汪伦便是他的好友之一。苏东坡曾称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汪伦能够结识李白,是他的幸运,李白也因此得到了一位知己。

自从李白赠诗以后,泾县桃花潭变成了墨客、骚人、各方游子吟诗作赋、寻幽访胜的地方。

于是,这里又陆续建起了“踏歌古岸”、“酌酒楼”、“文昌阁”等许多景点。

到了清代有个翰林叫赵青黎,擅长书法,还在这里挂了一块“文光射斗”的大匾,以纪念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万家酒楼”遗址

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泾县不仅生产红星宣纸,还有毁了修、修了毁、毁了又修的汪氏宗祠。

汪伦这一举措,让其宗族荣光了一代又一代。至于桃花潭,现在已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桃花潭就在黄山、九华山交界处。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那里周围群山怀抱、层峦叠嶂,怪石嶙峋,老树纷披,古藤缀拂。

后来人们在泾县和太平县之间修起了一条“瓶颈”似的蓄水坝,截住了从黄山北麓留下来的诸多溪流,形成了一个百里“大平湖”。

该湖把桃花潭里的水也蓄了进去,因此用这里的水酿的酒叫“桃花潭酒”,此酒更是闻名遐迩。

汪伦:只是一小小县令,却靠打赏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笔?

“桃花潭酒”

马克斯·韦伯在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中说:“我们是文化的人类,并具有意识地对世界采取一种态度和赋予它意义的能力和意志。”

无疑,李白作为一代“诗仙”,流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今,乃至国外都在学习探讨李白的作品。

也真是因为这样,与李白接触过的人、李白去过的地方都被后世人所研究。

当时的汪伦只是一心想见“偶像”一面,不曾想因为“偶像”无意间的馈赠而被永远的记录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敢问泾县的父母官,历朝历代,可有一位被人长久记住,至今还能让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