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酒后乱性

酒后乱性

云楼镇有一位老翁,姓刘,今年都七十岁了,至今曾经娶过妻子,后来妻子去世,也没有孩子,他就没有再娶。接下来的几十年,刘老爷已经无心自己生活了,他爱喝酒,于是放浪形骸,一日三顿酒。

刘老爷酒品很好,很少喝醉,即便喝醉了,他也会睡觉,或者任凭别人照顾。他从不发酒疯,更不会吐得到处都是,加上平日为人不错,所以大家经常与他喝酒。

这一天,刘老爷喝了点小酒,躺在竹椅上,晒着太阳,觉得很自在。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落山了,身边多了两个人。看样子,像是县衙的小吏。

“刘公,我们家老爷要审案子,但是遇到了一些疑惑,得请教你。麻烦您跟我们走一趟吧,放心,只要你能帮忙,对你绝对有好处。”一个小吏说。

“你们家老爷?是本地县老爷吗?我一个孤家寡人,也没读过书,更没有在县衙做事,怎么能帮老爷断案呢?你们不会找错了人了吧?”刘老爷问道。

“你爱喝酒对吧?喝醉过对吧?”那小吏反问。

“是啊,我爱喝酒,他们都叫我酒翁呢。(翁与瓮音似,酒翁谐音酒瓮,既是尊称刘老爷是爱喝酒的老翁,也是说他酒量好,像是酒坛子。)”

“那就对了,跟我们走吧,很快就能回来。”小吏似乎不耐烦了。

刘老爷不敢再说,这些公差不好得罪,他是知道的。于是,他跟着两人出了门,向北一直走,走了好像有二里路,经过一片黑雾后,眼前忽然一亮,来到了一座城池跟前。

城池的大门都关着,门口也没人。刘老爷正愁怎么进城的时候,只见两个小吏拉着他,加快了脚步,眼瞅着就撞到城墙了,刘老爷本能地抬起胳膊挡着眼睛,却发现已经穿过了城池。

进入城池后,有一条主街,两边都有大殿,各有五个,在左边第三个大殿中,灯火还亮着,两个小吏到了那里后。一个停下,一个进去通报。很快,那人出来了,带着刘老爷进入到大殿中。

大殿台阶上,坐着一位王者,身边还有一人拿着簿子。大殿下面,有几个人站在一边。第一个人看样子有些害怕,浑身发抖,第二个表情木讷,一言不发,第三个一点也不怕,神情自若。看穿着,他们好像是官吏。

三人后面,还站着不少“人”,看不太清楚,但感觉他们头上有角,有的人脸好像很长,有的人像夜叉,而且阴风阵阵。

“好,刘公来了,他爱喝酒,他肯定知道。来来来,快请刘公说话。”大殿上的王者开口了。

旁边的人赶紧下来,对刘公说:“刘公莫怕,这里是阴曹地府,阎罗大王正在处理一件案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麻烦你了。我姓崔,就是世人口中的崔判官。”

刘公听了,吃了一惊,但很快就平复了心情,知道地府也不会随便请他来,于是说:“大王尽管吩咐,小人若是能帮忙,一定尽力。”

接下来,崔判官说了旁边三个人的情况。

原来,那三人分别是县尉、县丞和县令,是县城里的三位官职最大的人。县令第一,县丞次之,县尉又次之。三人年龄相仿,同一县衙做事。

当地有一位商人,一直想拉拢三人,来个官商结合挣大钱。于是,商人策划了一次宴会,宴会就在商人家里。而且,为了增加合作的成功率,为了让三位大人答应,商人不但准备了金银,还请来了极乐楼中的三个少女,来跳舞助兴。

极乐楼就是青楼,这些少女就是妓女,商人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就是希望这三位大人吃好玩好。

果然,晚上四人吃饭喝酒,吃到一半时,商人借故离开了,还让那三位少女扶着三位大人去房间里休息。期间做了什么,众人心知肚明。

在当时,官员不可以进入青楼,更不能和青楼女子过夜,这是律法所规定的。所以,三人都犯了罪,纵然阳间不处理,地府也得追责。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人态度不一样。县尉说自己没碰那少女,县丞含糊其辞,县令则宁死不承认。

到后来,县令说漏了嘴,承认自己与少女发生了事情。然而他又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当晚喝多了酒,根本不知道后来的事,就算和少女发生了什么,也是酒后乱性,不是自己的本意,所以自己不能受罚。

这一世的阎王没喝醉过酒,不知道酒后是否真的会乱性。崔判官生前不喝酒,死后做了判官,地府更是不让喝酒,也不知道醉酒后人的状态。所以,大家不知道县令所言是真是假,也就没法确定如何惩罚他。

正因如此,所以阎罗大王叫人去找经常喝酒的人来,最好是喝醉过酒的人来问问。那两个小吏,查了查之后,选了一个近地方的,这才把刘老爷请来。

刘老爷听完后,说道:“原来是为了这事啊。老夫活了七十岁,饮酒超过五十年,醉了不下于千次,可以打包票说,真要是喝醉的人,根本不会想那个事儿,就算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力气了。”

崔判官听了后,连忙问道:“刘公,为何如此确定啊?”

刘老爷说:“大人不饮酒是吧?但是,大人一定看过人喝酒,或者喝醉酒吧?你看我们这些喝酒的人,如果喝了五分酒、七分酒,还没有大醉的时候,人是什么状态呢?走起路来东倒西歪,或许意识还清醒,但是身体已经不受控制了。这个时候,让他去吃饭洗脸,去脱衣服都是不可能的了,还能去办那事儿吗?”

崔判官听了后,点了点头。阎罗大王在大殿上也听到了,也点了一下头。旁边的县丞和县尉听了后,都看了一眼县令大人。

“倘若人喝得大醉,你知道会怎么样吗?会烂醉如泥,像是南海里的那个没骨头的虫子(烂醉如泥的泥,就是这个虫子)一样,站都站不起来。如果你有经验也会知道,烂醉的人特别重,根本拉不动,往往需要两三个人架着。为何?就因为他醉了,不能使力气了。有些人醉倒后呕吐,嘴巴鼻子埋在了呕吐物里,因为动不得往往会窒息而死;或者冬天大雪,人醉倒了没法起来,也会冻死。”

那县令听了后,忽然大叫一声:“你个乡巴佬,你胡扯,你放臭屁!我当时真的醉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和那个女的做了什么。酒后乱性,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是之前的明白人总结出来的。你一个不读书的乡巴佬,莫非比前人还聪明吗?”

听他这么说,显然有些气急败坏。

“县令大人,我虽然不读书,可是不代表我没有知识。酒后乱性,源自‘酒乱性,色迷人’,本来意思就是说酒会让人心性大乱,可不是男女之事啊,否则岂不是和后面重复了吗?是有些聪明人,为了给自己贪淫好色找借口,把这句俗语改成了一句话,扭曲了这话的意思,我说的对吗?”

看着众人不说话,刘老爷继续说。

“就算你说得对,所谓酒后乱性是之前的明白人总结,也不代表什么。任何俗语、谚语,都不具备绝对性。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然而所有寡妇都这样吗?当然不是。都说‘没有猫儿不偷腥’,可是本地张老爷家的猫儿,从来就不偷吃鱼腥。都说‘酒后乱性’,可是据我观察,县尉大人就没有乱,他神情自若,面无愧色,必然没有和少女发生什么。”

“妙啊,妙极!刘公,你说得一点也不错!”崔判官听了后。

“大人,我老汉活了七十岁,也不怕得罪这些大人,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什么酒后乱性,都是借口。依我看,说这话的人非但没有醉,反而是心中早有蓄谋。天下间,岂有五分醉而不能控制身体,十分醉却能宽衣解带,享受男女之乐的人?这道理能说得通吗?大人如果不相信,或者想要再问清楚,可以叫其他醉酒的人来,再问一遍。”

“这一点,地府也想到了,他们来了,都在隔壁。”说完后,崔判官对牛头示意,牛头去了后,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文书。

崔判官看了文书,对阎罗王说:“大王,其余人也都是这样的说法,他们都说,人要是真醉了,动都动不了,更别说乱性了。”

那县令还在狡辩,嘴里骂骂咧咧的。

刘老爷也怒了,说:“县令大人,如果你还不服气,我们不妨就在这里喝一次,我这个乡巴佬没啥本事,就是酒量高,寻常三五个人,都喝不倒我。我可以把你灌醉,让你醉得不省人事,看看你还能不能乱性,如何?”

县尉、县丞也发话了,说:“大人,你就认罪吧?当晚我们三人才喝一壶酒,你只是喝了一小杯而已,怎么会醉呢?实话实说就那么难吗?知错不改,还不敢认错,算什么男儿?”

听到这里,县令再也没话说了。

“既然如此,崔判官,宣令吧。”阎罗大王说。

“县尉见色不乱,不肯同流合污,人间官品连升三级,延寿五年;县丞手脚不老实,但没有做过分的事,方才又肯同县尉一起作证,指出县令之错,不予追究;县令贪淫好色,蓄谋宿妓,人间的官职全部削减,折寿十年。牛头马面,送他们回去吧。”

“刘公,你能来此作证,不惧权贵,亲身力行,实在可敬。地府为表谢意,为你延寿五年,且保证你今后不会生病。你放心,那县令即便不被贬到远处,也不可能伤害你,我晾他没有这个胆子。他若敢报复,地府不仅能复活你,还会严惩他。”

刘老爷听了后,大喜,谢了崔判官。

“我知道你生活不好,常常为吃饭发愁,身体也不太好了。这样,我这里还有从人间带来的几个玉珠子,也没啥用,就送给你吧。”崔判官拿出玉珠,交给了刘老爷。

刘老爷千恩万谢,准备离去。

“世人常因为老病而痛苦,如今地府保证你不会生病,但你年老力衰,总归不好。我私人帮你一下,让你身体恢复到二十岁时的状态。这样,以后你就不用担心没力气了。以后,你不会衰老,二十八年后,你会无疾而终。”

阎罗大王一挥手,刘老爷已经变成了年轻时的模样。

回到人间后,刘老爷把玉珠子卖了几千两银子,因为他恢复年轻,所以身体也很不错,虽然他已经七十岁了。后来,刘老爷还娶妻生子,果然在九十八岁时,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