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西欧人眼中的“异族”匈牙利人

文/万物君在中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他者”或“异族”有三个:北欧海盗、穆斯林和东欧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于西欧的三种文明形态。而匈牙利人就是东欧草原游牧民族的典型代表。从四世纪中期开始,匈牙利先后被三波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统治,他们

西欧人眼中的“异族”匈牙利人文/万物君在中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他者”或“异族”有三个:北欧海盗、穆斯林和东欧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于西欧的三种文明形态。而匈牙利人就是东欧草原游牧民族的典型代表。

从四世纪中期开始,匈牙利先后被三波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统治,他们分别是匈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

通常所谓的匈牙利人,是指马扎尔人。

本文将对匈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进行溯源,以探究匈牙利人与东方民族的关系,其中会涉及到古DNA方面的论证。

1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人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人。

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

西欧人眼中的“异族”匈牙利人灭亡阿兰国后,匈人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向西方进攻。

374年时,匈人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375年投降。

东哥特人灭国后,匈人接着继续向西,打败了西哥特人,并于378年在阿德里亚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

匈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潘诺尼亚平原。

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人之手。

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民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这是后话。

西欧人眼中的“异族”匈牙利人443年,匈人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人订立和约。

450年,“上帝之鞭”阿提拉进攻西罗马帝国,在沙隆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

453年,阿提拉骤逝,据传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

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匈人帝国逐渐瓦解并开始从欧洲历史中淡出。

西欧人眼中的“异族”匈牙利人“上帝之鞭”阿提拉2据罗马史料记载说,匈人的个子矮小、鼻梁扁平、眼睛眯成一条缝、头大而圆、几乎看不见颈部、肩膀魁梧,似人非人,善骑射、作战,因长时间骑在马上活动,站立于地上时双脚向外扭曲,颇重视商贸活动,可受聘为雇佣兵,收取报酬为其他国家作战。

抛开古罗马史料中种族歧视的成分,可以看出匈人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点。

1748年,法国历史学家德金提出了“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

该观点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匈牙利)。

该猜想后来随着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而广受传播。

德国学者夏德、中国学者章太炎等支持此观点。

上世纪30年代末,一部系统论证匈奴西迁的著作《中亚古国——斯基泰人与匈人及其在世界历史地位的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自18世纪以来匈人、匈奴同族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书通过适当的推理和猜测,还原出了公元2世纪至4世纪后期匈奴自蒙古高原不断西迁而冲击罗马世界的历史片段。

在该书中,“匈人”一词已然成为囊括了自蒙古高原至南俄草原,横跨欧亚,纵跨近600多年以来与“匈”概念相关游牧民的统称。

然而,自20世纪初以来,针对匈人匈奴概念等同的质疑便一直存在。

1973年出版的著作《匈人的世界》一书,集中了门琴·海尔芬自1944年以来诸多有关匈人研究的观点和成果,是二十世纪匈人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认为,尚没有确切的证据来支撑匈人、匈奴同族。

但是,门琴似乎并不希望将对匈人的概念溯源止步于阿米安(匈人最早的记录者)所在的四世纪中叶,他以地理学家托勒密记载中的Chuni一族为根据提出了东欧早期匈人的设想。

他认为“早期匈人”不仅仅可以在名称上找到与阿米安笔下匈人的相关性,还因两者所共同具有的古代西徐亚人因素而在相互的活动区域和社会生活特征上达成了一致。

门琴的研究给了其他学者以启发,他们开始从泛欧亚的宏观视角来思考前阿米安时代所可能存在的匈人概念及这一概念与早期匈人的联系。

在2015年的文章中,魏义天总结性地将泛欧亚匈人的产生和扩展阐述为三个阶段:匈奴受其他势力挤压自鄂尔多斯和蒙古里亚迁往阿尔泰地区是为第一阶段。

在此之后长达两个世纪的中间期是为第二阶段,他们的活动中心为阿尔泰地区和明奴辛斯克盆地,这一直持续到4世纪。

在此期间,匈奴原先的群体很可能经历了复杂的人口重组和文化重构,使得第三阶段开始时,分别向南和向西的两个迁移群体与原先的北匈奴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但很明显的是,在第三阶段自哈萨克草原迁出的这些欧亚匈人群体无疑在政治和某种程度的文化上是匈奴的延续。

澳大利亚学者金贤真同样也是泛欧亚匈人概念的支持者。

在魏义天的基础上,金将欧洲匈人与同时期出现在萨珊波斯东北边境的匈尼特人视作来源于同一支匈人的政治实体。

这个政治实体由几个可能关系并不密切的部分构成,但在每一部分中,都具有匈奴政治体制的遗留因素。

3匈人帝国崩溃后,多瑙河中游(包括匈牙利等地)主要由日耳曼部落之格皮德人(Gepid)统治。

558年,阿瓦尔人来到欧洲,他们与拜占庭皇帝结盟。

然后被派去攻打黑海北岸的库特里古尔人,以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乌蒂古尔人和东斯拉夫人。

阿瓦尔人屡屡获胜,拜占庭皇帝许给他们今塞尔维亚的土地,但阿瓦尔人不喜欢这些地区,他们要求占据多瑙河沿岸的多布罗加(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间),但即使在这里他们也没驻足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