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高句丽是怎么从政治体变为民族体的

西汉时的东北地图关于高句丽,它是怎么来的?与汉四郡是什么关系?与韩国人崇敬的朱蒙是什么关系?本文做一简单梳理。文/万物君1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汉朝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乐浪郡在卫氏朝鲜所在地(平壤一带),玄菟

高句丽是怎么从政治体变为民族体的西汉时的东北地图关于高句丽,它是怎么来的?与汉四郡是什么关系?与韩国人崇敬的朱蒙是什么关系?本文做一简单梳理。文/万物君1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汉朝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乐浪郡在卫氏朝鲜所在地(平壤一带),玄菟郡在沃沮地,临屯郡在乐浪郡东边,真番郡在乐浪郡南边。

高句丽是怎么从政治体变为民族体的公元前82年,汉昭帝始元五年,汉四郡的建制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废临屯、真番郡,合并为乐浪、玄菟二郡,不久玄菟徙郡高句丽西北。

汉四郡为何合并?玄菟为何徙郡?《后汉书·东夷列传》称,“为夷貊所侵”之故。

这里的“夷貊”,主要是指北方的扶余人、南方秽貊人和西边的高句丽人等。

合并后的二郡,所辖情况如下:玄菟郡徙居高句丽西北,下辖高句骊、上殷台、西盖马三县。

不难看出,玄菟郡变更辖区、郡治和属县,却不改郡名,挺奇怪的。

原来属于玄菟郡的沃沮归属乐浪郡,原来的临屯、真番两郡属地亦归属乐浪郡。

最终,乐浪郡下辖25县。

因为土地广远,乐浪郡下面分置东部都尉,辖有“领东七县”,其中包括沃沮地区。

高句丽是怎么从政治体变为民族体的东汉时的东北地图2高句骊县什么时候设置的,史书没有记载。

根据史料,或在公元前108到前82之间。

当然,很有可能,高句丽是在玄菟郡迁都时才建置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75年左右:

《汉书·天文志》:(前75年)“募郡国徒筑辽东玄菟城。

那么,高句丽是什么意思?是地名还是族名?再来看下玄菟郡下面的三个县:高句骊、上殷台、西盖马。

殷台不知何意,但东北有墨台氏,为孤竹后裔。

至于盖马,东北有盖马大山,所以盖马或为族名,或为地名。

在“殷台”、“盖马”前面分别加上“上”“西”,皆为形容词。

类似的情况还有“东沃沮”,“北沃沮”、“北扶余”、“东扶余”、“卒本扶余”、“白山靺鞨”、“粟末靺鞨”、“大水貊”、“小水貊”,等等。

“上”、“西”、“北”等皆为方向词,“白山、“大水”、“粟末”等词皆为地名,那么,“高”是什么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

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

都于丸都之下,方可二千里,户三万。

随山谷以为居,食涧水。

”高句丽人所居之地“多大山深谷”,可见“高”为高山的意思。

换言之,“高句丽”为居住在高山山谷处的“句丽”人。

王莽时曾改“高句丽”为“下句丽”,亦可知“高”“下”皆为形容词,用来修饰“句丽”的。

那么,“句丽”是什么意思?有人认为“句丽”为“高夷”:

《逸周书·卷七·王会解》:“北方台正东,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

然而“高夷”为西周初年的称呼,到了汉武帝时,几乎一千年了,二者应该没有关系。

学者孙炜冉和李乐营认为,“句丽”为音译词,犹如把“sofa”翻译为“沙发”。

“句丽”最早的音译是“沟溇”,是句丽人称呼“城池”的音译名词。

综上,汉代学者用“高句丽”来命名那些钟情于建筑“山城”的人。

3知道了高句丽的意思,接下来看下“高句丽县”的县治在哪。

《后汉书》称,玄菟“徙郡于高句丽西北”。

这里的“高句丽”自然是指高句丽地区。

2004年到2008年,辽宁考古单位对新宾永陵南城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

通过研究了解到,第二期文化遗存属于西汉时期;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东汉时期;第四期文化遗存属公孙氏政权至魏晋时期。

两汉时期的遗物包含“高句丽丞”等,据此可知,新宾永陵南城址在西汉晚期到公孙氏割据时期为重要的行政所在地。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高句丽早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鸭绿江中上游的集安市和浑江中下游的桓仁地区,这里是高句丽的活动中心。

而新宾永陵南城址,恰好位于集安和桓仁的西北。

高句丽是怎么从政治体变为民族体的在桓仁、集安地区发现了大量高句丽积石墓,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汉晚期,这意味着,朝鲜《三国史记》记载的扶余王子朱蒙于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丽国,可能是正确的。

然而,朱蒙最初建立的国家,可能不是高句丽,而是“卒本扶余”。

根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王莽时的公元11年,严尤斩杀句丽侯騊。

騊被杀后,“卒本扶余”的朱蒙之子琉璃兼并了高句丽县的“句骊胡”,借用其名,改称“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