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

文/万物君一出道便是巅峰,这是人们对三星堆器物坑青铜器的第一认识。三星堆器物坑里的大部分青铜器,有着极高的铸造技术和设计水平,但三星堆遗址罕见早期的青铜器物,这意味着他们没有稳步发展的青铜产业,而是突然从外部引入。这一判断的背后,往往涉及到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文/万物君一出道便是巅峰,这是人们对三星堆器物坑青铜器的第一认识。三星堆器物坑里的大部分青铜器,有着极高的铸造技术和设计水平,但三星堆遗址罕见早期的青铜器物,这意味着他们没有稳步发展的青铜产业,而是突然从外部引入。这一判断的背后,往往涉及到多重的可能性,例如殷墟工匠利用外来原料在殷墟设计制造具有三星堆风格的器物,然后运到三星堆;亦或者,吴城工匠携带外来原料在三星堆设计制造具有三星堆风格的器物;诸如此类。

不难发现,在讨论器物产地时,需要弄清楚如下四个层面的信息,即:原料产地、生产地点、技术属地和风格属地。

外来风格铜器出现早,本地风格铜器出现晚关于三星堆器物坑青铜器的风格属地,可分为本地风格和外来风格。

大量的人像、面具、神兽、神树等形制特异的青铜器,其风格自然属于本土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必待言。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外来风格的青铜器,主要是一些青铜尊、青铜罍等,他们明显来自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

据研究,外来风格的青铜器,其出现于三星堆的时间最早,本地风格的青铜器,出现的时间则晚些。

如下面这件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收藏的龙虎纹尊,距今约3400年,属于二里岗白家庄期产品: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在哪制造的不清楚,但肯定是仿制的。

它的原型出土于安徽阜南,长得是这种样子: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二者相距1000多公里,却如此相似,说明两地是相互联系的。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再如下面这件收藏于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青铜罍,距今约3200年,为殷墟晚期风格(距今3250-3100年):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这类青铜器普遍存在于整个长江流域,如下面这件收藏于荆州博物馆的商代羊首兽面纹罍,出土于荆州江陵县东岳村: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至于本地风格的青铜器,如青铜大立人等,它们做工精美,表现出极高的铸造水准。

但其测年数据,则集中于于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

明显晚于上述外来风格的青铜器。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的原料来源一致原料产地分析,是产地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料产地分析,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分析和铅同位素分析。

微量元素分析方法,主要是微量元素分组法(Copper Groups)。

微量元素分组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铜器中的砷、锑、银、镍四种元素在铜器中的有无,得到16个不同的微量元素分组,然后通过归纳不同分组在时代与地域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考古学线索来探讨铜器及其原料的来源和流通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黎海超等人对出土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的15件铜器,以及马江波等学者提供的30个数据,进行了微量元素分组处理。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分析结果显示:(1)两批数据均以1组(四种元素皆无)和2组(含砷)为主。

(2)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完全一致。

这说明,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的原料来源较为一致。

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接下来看下成都平原其它时期和地点的铜器原料。

首先是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32件铜器,其年代以西周为主,少数属商时期和春秋早、中期。

微量元素分组结果表明,4组(含银)和7组(锑+银)合计占比超过70%。

其次是成都星河路东周墓地M2725和M2722出土铜器,年代约在春秋晚期。

微量元素分组均以4组和7组为主。

再次是成都平原战国时期以及少量汉唐时期铜器,分析结果显示,4组和7组在战国时期依然十分盛行,汉唐仍有应用,前后沿用千余年。

最后是在金牛城乡一体化5号BC组团墓葬以及青羊兴城建地点发现了与三星堆器物坑铜器年代相当的箭镞等一些小型铜器,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均以7组为主。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综上,不难推测出,4组(含银)和7组(锑+银)符合成都平原本土原料特征。

通过对比可以认定,三星堆器物坑的大型青铜器原料(2组)来自外地。

为验证微量元素分组方法的有效性,黎海超等人通过银、镍比和砷、锑比来讨论各地点微量元素的关系: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根据散点图可以看到:(1)三星堆器物坑里的青铜器和成都平原其它本土青铜器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极少重合。

(2)三星堆本地式青铜器和外来式青铜器,分布在相同区域,重合较多。

这再次证明,三星堆器物坑里的青铜器原料来自外地。

铅同位素研究,亦证明三星堆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牛津大学的Gale夫妇首次将铅同位素分析方法应用于青铜器铜矿来源研究,该工作开辟了铅同位考古研究的新领域。

关于铅同位素研究,中国科技大学的金正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崔剑锋两位学者做过较多分析。

现将结论表达如下:(1)三星堆器物坑青铜器中,高放射性成因铅占绝对主要比例。

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Pb(204)、Pb(206)、Pb(207)和Pb(208),其中Pb(204)自地球形成以来,就没有变化,而其他三种同位素可分别由U(235)、U(238)和Th(232)等三种长半衰期的同位素衰变形成,因此这三种同位素被称为放射性成因同位素。

根据这三种同位素的含量可以将地球上的铅划分为普通铅和高放射性成因铅两类。

所谓高放射成因铅,是指Pb(207)与Pb(206)的比值在0.7-0.78之间的铅,而一般金属矿铅的这项比值在0.84以上。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2)三星堆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之间在铅料来源上不见明显差异。

(3)三星堆器物坑铜器与成都平原其他铜器所用的铅料存在明显差别。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根据金正耀的研究,遍布黄河和长江流域近20个夏商周考古遗址出土的约800件青铜器中,高放射成因铅主要分布在商文化遗址中:黄河流域: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二里岗和安阳殷墟。

长江流域:四川三星堆器物坑、新干大洋洲、湖北盘龙城、湖南宁乡,以及江西清江吴城等。

多重数据显示,三星堆青铜器的原料来自外地部分商代铜器群的铅同位比值分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