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黄帝部族生活在冀西北到陕北一带

文/沈长云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在今天,已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的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于黄帝的祭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有一

黄帝部族生活在冀西北到陕北一带文/沈长云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在今天,已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的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于黄帝的祭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就是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的人氏。

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或说黄帝的都邑在自己那儿,或说黄帝的足迹到过自己那个地方。

这些地方北到今燕山以北的涿鹿,东到今山东曲阜,即古代的寿丘,西到今陕北高原,南到今浙南的缙云山区,当然更有今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

果真黄帝都到过这许多地方吗?黄帝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答。

这篇短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简单交待。

一首先我们应明白的是,黄帝之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

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

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华夏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有了。

我国华夏民族形成于战国时期,那个时期成书的一些有关古帝王的谱系书,如《世本》和《大戴礼记》的《帝系》、《五帝德》等,便已经将黄帝和其他古帝王编在了一个共同的谱系上,而以黄帝作为所有这些古帝王最早的祖先。

其后司马迁作《史记》,更将这个谱系收录在他的《五帝本纪》里。

由于《史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司马迁又将黄帝列在了华夏最早的五位帝王之首(其他几位帝王是帝颛顼、帝喾、帝尧和帝舜),并以黄帝作为这五位帝王的直系祖先,甚至以后的夏商周秦的各位帝王,也都被说成是黄帝的后嗣裔孙,黄帝的祖先地位就这样确立了。

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写道,他自己为采访黄帝的事迹,曾“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以上空桐(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涿鹿、东海、江淮四至范围之内,正是当时的华夏共同文化圈,可见其时黄帝已被各地华夏之人奉作了自己的人文初祖。

然而,这种按“五帝”谱系排列的古史系统并非真的历史,它并不符合古代历史发展的实际,而只是出于战国晚近之人的人为编排。

黄帝既不可能是所有五帝三王的直系祖先,也不一定生活在其他古帝王之前。

他与其他各位古帝,实际上都是我国上古各个具有不同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部落的首领(祖先),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谈不上有何亲缘关系。

其时也未有如同以后秦汉皇朝那样的一统国家,甚至也未有夏商周那样早期国家的出现。

早在土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史专家徐旭生先生就曾指出:“我国近二十馀年史学界所公信的一点观念:我国有记录历史开始的时候,也同其他民族的历史相类。

这就是说,它是复杂的,合成的,非单一的”;“我国历史开始的时候,种族是复杂的,非单纯的”(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他之前,著名的“古史辨”派大家顾颉刚先生,亦曾表达过我国春秋以前各古老部族非出于一元的观点,他说:“我们一谈古书,商出于玄鸟,周出于姜嫄,任、宿、须句出于太昊,陈出于颛顼,蓼出于皋陶,楚、夔出于祝融、鬻熊,他们原是各有各的始祖,何尝要求统一。

”(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他由此推论说,只是到春秋以后,大国攻灭小国,疆界日益扩大,民族日益合并,种族观念渐淡而一统观念渐强,于是许多民族始祖的传说亦渐归到一条线上,才有了将这些民族始祖统一编排进一个谱系,或编排成君臣上下关系等等说法(同上)。

专家们的这些论断都是正确的。

实际上,考古材料也可以证明我国古代民族非出于一元的论断。

从各地发掘的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看,与传说中黄帝那个时代相当,我国黄淮江汉广大地区分布着的,确实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考古文化,即使在中原地区,其内部各个区系的文化也是自成系列的。

有学者用“满天星斗”这个词汇来形容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质,应当说是符合实际的。

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解说清楚某某考古文化,即是传说中某某部落集团的物质文化,但由此判断我国传说时代各古老部族非出于一元,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国文明初期各氏族部落及其首领,都不可能出自某位共同的祖先,所谓以黄帝为首的“五帝”系统,以及以黄帝作为五帝三王共同祖先的安排,都只能出自后世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居住在黄淮江汉范围内各古老部族通过长期交融,最终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华夏民族以后,为了构建自己新的共同历史的产物。

当然,这部新的共同历史,必然是由各古老部族的历史杂糅而成的,它必然也包含着各部落自己祖先的传说。

只是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传说重新进行了编排,并赋予这些传说以新的历史意蕴,赋予各位祖先以新的角色安排,如此而已。

二如果承认五帝的谱系出自华夏民族形成以后的人为安排,那么,为何这个谱系要把黄帝奉作所有五帝之首?何以我们的华夏先民不是选择其他部落集团的首领,偏偏要选择黄帝作为自己民族的人文初祖呢?这仍然要从黄帝本来的身份谈起。

前言黄帝与传说中其他几位古帝的身份一样,原本只是上古各氏族部落的首领,或是他们各自奉祀的祖先。

那么,黄帝是古代哪一支氏族部落的首领或祖先呢?在这方面,我国较早成书的《国语》提供了一些信息:

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国语·晋语四》)

这里提到黄、炎二帝都是少典氏族的后代,黄帝出生后,在姬水边长大,炎帝则在姜水边长大,因而黄帝姓姬,炎帝姓姜。

所谓少典氏和有蟜氏,到底居住在何处和属于哪个部落集团无从知晓,我们且不去管它,但其所称黄帝姓姬的说法,却是古今没有任何异议的。

我们追寻以后文献所提到的古代所有著名的氏族部落的姓氏,只有周族这一支属于姬姓,因而我们可以大胆地断定,黄帝是以后建立周朝的周族的直系祖先。

《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即此之谓。

这则故事还提到黄帝居住在姬水边,姬水不知在何处,有人说它在姜水旁,而姜水为今渭水的支流,正在周人居住的岐shan之下,是黄帝族生长繁育的地方,正与日后周人相一致。

不过,文献记载周人来到岐shan之下,只是周朝建立前不久的事,他们与作为炎帝后裔的姜姓族人发生关系,也只是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时期的事情,《国语》乃是以后例前,说周人祖先黄帝也生活在以后周人崛起的地方。

实际上,周人与其祖先黄帝生活的地方,当更在此以北。

这个问题,我们下面还将予以辨析。

不管怎样,周人与黄帝的关系是无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