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苏妲己族考:先祖被商汤征

文/徐少华妲己,己姓,苏国人。商朝末年,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考之己姓,与楚之芈姓一样,同为祝融八姓之一。据《国语·郑语》、《大戴礼记·帝系》、《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祝融之族先有六支,后来衍分为

苏妲己族考:先祖被商汤征文/徐少华据《国语·郑语》、《大戴礼记·帝系》、《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祝融之族先有六支,后来衍分为八姓,即八支血缘亲近的部族集团,楚人为其中一支发展、进化而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楚之先祖各亲族集团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族势较盛者属“八姓”之长的己姓昆吾族系。《世本》说,祝融之后“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宋衷注:“昆吾,国名,己姓所出”;《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语:“昆吾为夏伯矣”。

韦昭注:昆吾,祝融之孙,陆终第一子,名樊,为己姓,封于昆吾。

则昆吾是祝融八姓中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支,为己姓,昆吾乃其居地,而后成为族氏。

这一形成过程,均不晚于氏族社会的后期。

《吕氏春秋·君守》载:“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后稷、皋陶、夏鲧等都是尧舜之时有名的部族首领和重要人物,此将昆吾与之等列,并作为手工业方面的杰出代表,可见其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墨子·耕柱》曰:“昔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昆吾于夏初亦有盛名。

《风俗通义》(卷1)载:

夏后太康,娱于耽乐,不循民事,诸侯潜差,于是昆吾氏乃为盟主,诛不从命,以尊王室。

并将其与商之大彭、豕韦和周之齐桓、晋文合称“五伯”,与《郑语》“昆吾为夏伯”的记载相印证。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荒淫,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是夏代末年,昆吾因助桀而遭到商汤的征伐。

故《诗·商颂·长发》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郑玄《笺》:“韦,豕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

”今本《竹书纪年》以夏桀三十年“商师征昆吾”,三十一年“克昆吾”,与夏同年为商汤所灭亡。

关于昆吾的居地,《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语:“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言昆吾曾以周代许国故地(在今河南许昌市东)为居。

同书哀公十七年载卫国都邑一带为“昆吾之虚”,并有“昆吾之观”,杜预注:“卫有观在昆吾氏之虚,今濮阳城中”,即汉晋濮阳城(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二十里)一带,亦为昆吾所居。

关于两者之前后关系,《国语·郑语》韦昭注以昆吾初封时居卫,“其后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今本〈竹书纪年》说夏胤甲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初封时亦当在卫。

其后江永《春秋地理考实》等亦作此说。

清人陈奂《诗毛氏传疏〉(卷30)则不同意韦昭之说,认为:夏桀之际,昆吾最强,顾在其东,豕韦在其西,俱在汉东郡界内,连属密迩,汤伐韦、顾,锄其与党,而昆吾已成孤立之形,断非望西南而征许州也。

而应是“昆吾居卫在后,而居许乃在先”。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亦驳斥胤甲四年的“昆吾氏迁于许”之说,认为居许之昆吾即“陆终之子昆吾,不得在胤甲时”。

今人李学勤先生同意此说。

从夏代末年的形势和与昆吾同遭商汤征伐的同盟国韦、顾地望所在来分析,陈奂、王国维所论当是,则昆吾族虞、夏之时先在祝融故墟东南不远的许昌以东地带活动,后来北迁于今河南濮阳西南的颛顼之墟一带,长期与夏为盟,后被商汤所伐灭。

昆吾之后,《国语·郑语》说有“苏、顾、温、董”。

韦昭注:“皆昆吾之后别封者”,诸国中,以顾氏的消亡最早,夏末与昆吾同遭商汤征伐后,未再见于记载,当同时灭亡。

其地望,据唐宋时文献记载,在当时的范县东南二十八里,约今河南范县与山东梁山县之间,位于昆吾氏以东(略偏北)约二百里处。

苏、温之立国一当亦较早,这从顾、董的有关史实亦可参证。

温的情况,文献无载,其地望当在黄河以北之古温城,即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处。

苏之初封,《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表》说: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

《通志·氏族略三》“苏氏”条亦有类似记载。

邺西之苏城现已不可确考,大致在今河南安阳与河北磁县之间。

《国语·晋语一》载: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韦昭注:“殷辛,汤三十一世帝乙之子殷纣也,有苏,己姓之国,妲己,其女也。

”则有苏氏于商代末年因受帝辛的征伐而献女妲已以求存,其时之苏,或当在故邺西一带。

苏妲己族考:先祖被商汤征《尚书·立政》载:“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伪孔《传》:“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国。

”《左传》成公十一年载: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

杜预注:“苏忿生,周武王司寇苏公也”。

又《左传》僖公十年《经》曰:“狄灭温,温子奔卫”,《传》曰:"狄灭温,......苏子奔卫”,以“温子”与“苏子”互称,杜预注:苏子,周司寇苏公之后也,国于温,故曰温子。

《尚书·立政》孔颖达《正义》: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国也,苏是国名,所都之地其邑名温。

今按,苏忿生应是古苏国之后裔,商末为帝辛所伐的有苏氏之首领,后弃商投周,协助武王灭商有功而复封。

从上引诸记载所言,苏氏受封后虽依旧称苏国,然封地却为原温之故土,而不在邺西故苏城了,说明此前温氏已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