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父母双盲,没用过手机的湖北男孩

父母双盲,没用过手机的湖北男孩,为什么能在高考以总分685上了清华?困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2020年,在湖北黄石发生了一个寒门学子逆袭的感人故事。湖北男孩胡安康,父母双盲,却以685分的优秀成绩,摘得黄石市理科状元,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

父母双盲,没用过手机的贫困男孩,高考却以685分考上清华

父母双盲,没用过手机的湖北男孩,为什么能在高考以总分685上了清华?

困境成就强者,逆境造就人才。2020年,在湖北黄石发生了一个寒门学子逆袭的感人故事。

湖北男孩胡安康,父母双盲,却以685分的优秀成绩,摘得黄石市理科状元,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土木类专业,给全家带来了希望。

农村男孩父母双盲,从小做家务没用过手机,高考685分上清华

胡安康出身寒门,从小到大没有用过手机

他出生于湖北黄石市大冶刘仁八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双盲:父亲是一个单眼失明的人;母亲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种田,以及父亲农忙之余外出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而母亲由于双目失明,只能在家摸索着干家务活,以及后院菜地上种菜。

胡安康还有一个自幼身体不好的哥哥,因为家境贫寒,上到初二便辍学去打工。

家境贫寒深知读书是唯一出路,父母把希望放在了小儿子身上,省吃俭用,也要供他读书。

胡安康五岁多就开始在村办小学就读,尽管学习环境比较落后,一个老师要教几门课或带几个年级的课,但是他很用功读书。

在初中时,胡安康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经常考第一名,总成绩在初中阶段也一直名列镇中学前茅,并最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冶一中。

生活的困难没有难住胡安康,但是在2020年初,由于延迟开学,需要在网上听课,他才意识到自己从未使用过手机。他只好从亲戚那儿借来手机上网课,却因为家住在偏远的农村,信号不好,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好在班主任知道他的情况后,不仅亲自到他的家中给他辅导,还把自己的电脑带来给他使用,让他安心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高考中,胡安康不负众望,考了好成绩,其中语文127分、数学143分、英语141分、理综274分,以总分685分摘得黄石市高考理科状元,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其实,胡安康不仅学习优秀,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每半个月家里给他700元生活费,他只用一半,把剩下的一半带回家交给母亲。他很少买零食吃,却舍得买一些课外书籍和学习资料。

他便是逆境中造就的人才,如今考上清华,给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曙光。

状元的学习方法

得知自己摘得市理科状元,胡安康很惊讶,并有点不敢相信,因为虽然自己平时很努力,但是有些科目发挥得不理想。

不过,面对众多学生家长和记者的要求,他还是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三点:

1、做好提前预习,提高上课效率。每天无论晚自习下课多晚,他回到寝室都会抽时间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错题归类。他把每一次的错题都用本子归类整理好,并常常拿出来复习。

3、调整好学习状态,兼顾学习和爱好。每当学习累了,或是思路受阻,他会去打一会儿羽毛球,或者是做一做运动。这样可以及时调整好学习的状态。

其实除了有好的学习方法,胡安康还特别努力。

在村办小学,他没有学过英语,不会一个英语单词,在六年级英语考试,他不及格。于是在上初中后,他不回家就住在学校里,利用晚上的时间背英语。坚持一个多月后,在一次小测验,他终于考得了84分。

还有就是上高中时,他发现自己对物理教材居然看不懂,于是在暑假里,他用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去啃物理课程。他从老师手上借来许多物理学习资料,从最基础的物理原理学起,做了大量的习题。2个月后,他的物理成绩终于得到很大的提升。

胡安康就是这样找出自己的差距,一步一个脚印,踏平学习道路上的荆棘。他说:“每迈过一道坎,学业有一个提升,我觉得那是最快乐的事。”

结语

在人生低谷时,有人选择退缩,自认没有富贵命;有人拍拍肩上的微尘,继续坚持努力,最后竟涅槃重生。胡安康便属于后者,他在困难面前,敢于接受挑战,永不妥协,不轻言放弃,他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坚持,就会有希望。

胡安康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用激情和汗水谱写色彩斑斓的青春年华,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湖北男孩胡安康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

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是北京市首个文科女状元,如今过得怎样?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古往今来,每一位历经了十年寒窗苦的莘莘学子都曾梦想过自己能高中状元,一朝成名。但是,第一毕竟只有一个,有些人一生也未必能够等到那一天,而有些人却一直是别人口中的“人外人”,求学路上的佼佼者,譬如王端鹏。

王端鹏是2004年山东的理科状元,高考当年的他以离满分只差一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又顺利进入中科院工作,可谓是事业有成。然而,王端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过人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在他的求学生涯中几乎没有过失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爱国之心。

毕业当年,王端鹏本可以选择去国外留学进修,但他致力于报效祖国,贡献社会,所以他毅然放弃了去外国进修的机会,转而进入中科院参与科研工作。现如今,他已然走出了研究所自己创业,成为了一名年轻的ceo,有了资金后他加大了实验室的物资投入,继续支持国家的科研工作。

王端鹏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中国的高考制度恢复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说起中国的高考制度,有一些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被称为“新三届”的77,78,79届高考生,其中77届的刘学红可谓是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了。

1975年的时候高考还没有恢复,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刚刚中学毕业的刘学红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课本,下乡劳动,本以为此生读书梦就此破灭的刘学红十分的伤神。然而幸运的是仅仅两年后,好消息便传来,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

于是,刘学红一行人又再度回到了校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1977年的刘学红以语文仅差一分的优异成绩荣膺北京女文科状元称号,顺利进入北大学习,她高考题目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的文章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

谁能想到,前些天还在田间劳动的知青,今天就成了北京市的高考状元,这反转着实让人惊艳!四年后,刘学红从北大新闻系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工作。

凭借着吃苦耐劳,勤勉刻苦的职业素养,刘学红成为了一位出色的记者,而后升职为总经理,又先后创办了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教育导刊等刊物,一度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时至今日,刘学红还时常感叹当初高考恢复的机遇,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刘学红了。刘学红的经历成功诠释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的,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当然,刘学红的条件比起王端鹏要差的多,但她却是恢复高考制度最早的受益者。虽然我国的高考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运气远比不上实力,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错过了就是遗憾,抓住了,成功指日可待!

1977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恢复了停滞十年的高考。全国的学子都激动不已,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这年有500多万学子参加了高考。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最终只录取了30万人,录取的比例非常低。

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上大学的考生,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其中有个女孩更厉害,她是恢复高考以后,北京市的第一个文科女状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习环境非常差,但是她当时的语文成绩差一分满分,她叫刘学红。

刘学红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刘学红到农村插队,待了两年,原本渴望上大学的她,如今只能每天劳作于田间,以为再也没有希望了,最好的生活也就是做个售货员。没想到的是,在1977年10月21日,一则广播打破了她现在的生活,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刘学红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此后,她每天在不耽误干农活的情况下,积极备战高考,一有空就拿出旧课本温习知识。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候,一同下乡的知青们集体请假,回家备战高考。刘学红也不例外,她回家后,找到之前的高考试卷,大量刷题。

1977年,高考在冬天举行,考试的题目和以往不同,多以基础题、常识题为主,所以语文成为高考的重中之重,总分100分,语文占了70分。当时,语文作文的命题是:“我在战斗的一年里”,非常符合当时的大环境。

刘学红凭借着自己当知青时的所感所想,写了大约两千字的作文。高考结束后,知青们又回到了自己插队的地方,后来,刘学红回到家,父亲拿给她一张人民日报,上面竟然刊登了刘学红的高考作文,刘学红接过来一看非常兴奋。

抓住机会,实现腾飞

后来,刘学红凭借着语文只差一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了,她还成了北京市第一个文科女状元。1982年,刘学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青年报工作。工作期间,刘学红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

刘学红从一名基层记者,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步晋升到管理层。她先后创办了《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等知名周刊,2000年正值互联网腾飞时期,她又抓住机遇,参与创办了中青在线网站,并担任总经理。

刘学红(后排右一)和同学们于北大未名湖

刘学红如今已经退休了,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的有为青年。2007年,刘学红将自己珍藏的那张高考准考证,捐给了国家博物馆,以此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刘学红每当回忆起自己的人生往事时,都会非常激动地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幸运地搭上了高考的列车,实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中青在线总经理刘学红(左一)

结语

是啊,高考不知成就了多少有志青年的梦想,如果不是高考,或许他们真的就被埋没了。虽然高考有利也有弊,但是时至今日,高考仍然是社会中最公平的竞争方式。刘学红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要坚持学习,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每一个成功人士能够做出非凡成就,自然有一定道理,他们往往保持高度的自律状态,工作效率高。哪怕外界世界再怎么繁华,也很少能够影响到他们。 2019年宁夏文化状元铁星,就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她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用过手机。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2001年,铁星出生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的马莲乡巴都沟村,一家有四口人。虽然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铁星有一个开明好父亲,铁建宗对于的女儿教育问题一向非常重视。铁星是幸运的,那时候大部分人们对于女儿的教育都不上心。更有一种谬论,若是女孩上学太好,可能将来不好嫁人。

但铁建宗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知识能改变一个人命运,不分男女。就算将来女儿考不上大学,也要做一个有知识的农民,不能像自己一样。铁星上小学三年级时,被送到了县城上学,只为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父亲的态度影响了铁星,所以她一直认真努力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算在课外时间,也会汲取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铁星并没有成为书呆子,她就算找父母要钱,也是买各种古典书籍,并没有乱花钱。这么多年认真学习,如此丰富精神生活,没有被喧嚣外界环境所打扰,但老天爷还是给了铁星一些磨难。

2017年,铁星高二时,父亲在内蒙古出车祸,花完了一家人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家里靠着母亲操持,哪怕家里条件如么糟糕,也没有考虑让女儿辍学。就算是借钱,也要让女儿学习,参加高考。铁星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所以哪怕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依然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父亲也给铁星提供了一些建议,让她不能熬夜,事情必须在白天完成。这对于铁星来讲,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跟时间赛跑。但这保证了她有充沛睡眠时间,使得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在高二暑假时,她偶然来到北京,并且还参观了北京大学。她爱上了这个地方,当时就下定决心想考上北京大学,来这里上学。

对于她来讲,想考上北京大学并非容易之事。为不受外界打扰,她连手机都没配备。哪怕父母主动提出要买部给她,她也直接一口拒绝。有时感觉这个小姑娘有些像“世外高人”,这个年代连微信都没有,对于00后小孩来讲是不是有些落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高考,铁星考下688高分,获得宁夏文科状元称号。宁夏女状元家庭贫苦,大学前从没用过手机,高考总分688进入北大

北京大学向她邮出通知书,各种荣誉纷纷向她涌来。不过铁星依然保持初心,等到查询好成绩,确定自己被录取后才陪着父母出去旅游。父母想要给她买一个手机,铁星考虑再三,买了一部1000左右手机。现在铁星来到北京大学,每天走在校园小路上,在中国最高知识殿堂游玩。

总结

很佩服铁星的父母,哪怕经济条件不好,也没有放弃对于女儿的教育。对于孩子管理得当,使得她保持好的学习习惯,让她受益无穷。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很多父母想必都有启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父母双盲,从小做家务没用过手机的农村男孩,却以685分上了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