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屠岸钟 是不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战国中期,秦朝经过商鞅的变法,变成一个勤政法治的国度。秦惠王时,有个县令,儒家出生,叫屠岸钟的。上任头三年,屠岸钟尚算勤政敬事,将少梁县治理得井然有序。可三年未见升迁,屠岸钟开始渐渐变得闷闷不乐了。有一天,屠岸钟秘密请来了一个魏国老巫师,用

战国中期,秦朝经过商鞅的变法,变成一个勤政法治的国度。秦惠王时,有个县令,儒家出生,叫屠岸钟的。上任头三年,屠岸钟尚算勤政敬事,将少梁县治理得井然有序。可三年未见升迁,屠岸钟开始渐渐变得闷闷不乐了。有一天,屠岸钟秘密请来了一个魏国老巫师,用古老的钻龟之法为他占卜命数。老县吏也说不清巫师是如何解说龟甲裂纹的,反正从那之后,屠岸钟便开始邪乎起来了。先是在县府大堂的庭院立了一座“望王碑”,每日三炷香、三叩拜、三次高声表白对秦王的耿耿忠心。后来,无论与何人叙谈,也无论公事私事,但凡涉及秦王,立即挺身起立,高声念诵“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一句,再入座说话,举座莫不愕然。再后来,屠岸钟又镌刻了一座“秦王功德碑”,列出了秦王的“十大功德”。但凡庶民诉讼或吏员公务进入少梁县大堂,都要在屠岸钟陪同下先行叩拜念诵一通,否则不能处置任何公务。今年恰逢少梁县连续三年大熟,屠岸钟忽发奇思妙想,便有了寿牛寿羊这桩奇案,波及关中八县,令人匪夷所思。

由于屠岸钟经年如此,人们也由惊愕疑虑变成了信以为真。渐渐地,屠岸钟的“大忠”之名传扬了开来,诸多县令群起仿效,县吏与少梁县的族长们还酝酿给秦王上“万民书”,请秦王引屠岸钟入朝“秉持大政,泽被朝野”。

最后,屠岸钟在秦惠王寿诞时,想出以老百姓显出耕牛做寿牛,给秦王贺寿。战国时,耕牛相当于国家重器。还好秦惠王不糊涂,知道这种媚上之风延续、发展下去会亡国。将屠岸钟判了个剐刑。

剐刑,是杀死人犯的一种方法,后人叫做“凌迟处死”。远古无利器,钝刀割肉便是世间最为痛苦的折磨。于是,用钝刀对罪大恶极的罪犯一块一块地割肉,而后再割除生殖器,再砍开骨架,让罪犯在漫长的煎熬中活活疼死。教观刑者毛骨悚然,永远烙印在心头。终战国之世,只有后来的齐湣王田地在逃亡中被民众一刀一刀地剐死。除此之外,大夫受剐,闻所未闻。战国时兵器精进,利刀出现,剐刑变得更为残忍:最甚者可以剐两到三日,罪犯方最终身亡。但是,剐刑毕竟是一种“非刑”,也就是法律规定的刑罚之外的处刑之法,不是正刑。直到后来的五代十国,凌迟才成了大量使用的常刑。宋代之后,凌迟更成了法律规定的正刑,专一处死那些谋逆类“十恶不赦”的罪犯。这是后话。战国之世刀兵连绵,人们习惯于轰轰烈烈痛痛快快地去死,对待战俘罪犯,要杀也都是一刀了事,绝不累赘。剐刑,也只是流传在狱刑老吏们中间的一个神话而已,见诸刑场,几乎哪个国家也没有用过。

屠岸钟被押到刑场的那一天,渭水草滩人山人海。

奇怪的是,当亮晃晃的特制短刀割下第一片肉时,屠岸钟居然还在嘶声惨叫:“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及至一刀割到喉头,才沉重地呼噜了一声,了无声息。此后两日,万千国人眼看着这个赫赫县令从惨叫喘息,变成了一跳一跳,变成了一抖一抖,又变成了难以觉察的一丝抽搐,却鸦雀无声。忍不住者竟跑到河边翻肠搅肚地呕吐,直到第二天,太阳枕在了西山之巅,如血残阳照着那在晚风中摇曳的森森骨架,人们才梦游般地散去了。

秦王在行刑后发布了《禁绝媚上荒政令》

秦王书告朝野:为政之本,强国富民。为官之道,勤政敬事。阿谀逢迎,媚上荒政,上负国家,下负庶民,诚为大奸大恶。今少梁县令屠岸钟不思勤政报国,专精媚上,揣摩君心,猜度奇巧,歌功颂德,耕牛贺寿,发闻所未闻之邪术,沽大忠之名,行大奸之实,乃旷古罕见之奸佞也。恶习旦开,官风大坏,吏治不修,祸国殃民,法制大崩,国将不国!本王今书告朝野:秦法已修,颁行郡县;自后凡不遵法度,刻意媚上,一心逢迎而荒芜政事者,杀无赦。秦王十一年八月。

古老的故事,其中的道理并不过时。大争之世、存亡之秋,应该如履薄冰啊!

 屠岸贾,晋国下宫之难的罪魁祸首,是造成赵氏血案的凶手。除了这件事以外,他还是晋灵公引向歪路,仗着晋灵公的宠信为非作歹,把弄权势的奸臣。这个人是一个坏人,在他的身上可以举例很多罪名,可要是有人说一句,这个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呢?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的便是这屠岸贾究竟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公元前597年,这是晋国国君晋景公在位的第三年。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到,就是在这一年,晋国和楚国爆发了之战。晋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叫做赵朔的,他是赵盾的儿子、赵衰的孙子,此时赵衰、赵盾皆已经亡故,赵氏的掌权人是赵盾之弟赵同。赵朔就是之战的一位晋军主将。除了赵朔以外,赵氏的几个当权者都领兵上阵了,其中包括了赵同、赵穿之子赵旃。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赵朔等人便收兵回国了。因为赵朔的妻子赵庄姬和几个长辈们相处得不是很好,她是晋国公主的身份,所以更加娇贵,脾气还很大,和赵朔赌气,赵庄姬就回到从前生活的王宫居住去了,而且还是挺着个大肚子去的。

 《史记》也记载了赵朔之父赵盾在晋襄公和晋灵公以及晋成公时期把持朝政,在晋国的权势和地位都极高,特别是在晋灵公时期,赵盾可以说是独掌军政大权。晋灵公时期,晋灵公宠信屠岸贾,而远离赵盾。关键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晋灵公跟着赵盾不学好,跟着屠岸贾却把昏君之能学了个遍。什么强抢良家妇女啊,什么胡乱杀人啊,什么修建奢靡的宫室啊,总之忠臣的话,晋灵公不听,奸臣的话,晋灵公却很受用。赵盾利用职权打压屠岸贾,导致屠岸贾恶意挑拨晋灵公和赵盾的关系,导致赵盾屡屡被晋灵公刺杀。晋成公时期,赵盾依然专权,地位很高,所以屠岸贾还是被打压,本来他是要被赵穿杀死的,但是赵盾阻止了赵穿。到了晋景公时期,屠岸贾重获圣宠,官至司寇。此时的赵氏却是死了赵盾,赵氏的掌舵人赵同也不是一个很聪明的政治家。

 屠岸贾为了报复赵氏,广泛的传播赵盾派赵穿杀了晋灵公的消息。屠岸贾这样做,好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为晋灵公的死申诉一般,没有任何理由,但是针对赵氏的目的却十分明显。此时的赵氏已经不复当年,亲附于赵氏的家族也纷纷倒戈,形势十分危急。眼看屠岸贾这伙要判赵氏之罪的队伍越来越大,韩厥却很是焦急。他去劝说赵朔逃跑,但是赵朔不肯逃跑。最终,屠岸贾背着晋景公突袭赵朔所居住的下宫,杀光了赵氏在原屏的大宗。

 可是,另外一本史书《左传》中却没有提到过屠岸贾这个人,而且是一句话都没有。《左传》中记录的下宫之难的挑拨者是赵朔的妻子赵庄姬。在《史记》提出屠岸贾这个人灭亡赵氏大宗的时候,《左传》却爆料了一则惊天丑闻,即赵朔之妻和赵朔的叔父赵婴有染。由于赵朔早亡,所以赵婴做为叔父,常常来看望赵庄姬和赵武母子,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有了私情。这件事暴露以后,赵氏的当家人赵同和赵括兄弟们认为一定要处罚赵婴,于是将赵婴赶到了齐国。

 赵庄姬见赵同、赵括先是抢夺了自己丈夫赵朔的宗主之位,现在又将她的情人撵走,很是气愤,就向晋景公污蔑赵同兄弟二人要谋反。于是,晋景公下令杀掉了赵氏一族之人。后来赵庄姬反应过来,自己儿子赵武也是赵氏的血脉,为了保全儿子,她就将儿子藏在了民间。

 纵观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其中赵庄姬的形象差别尤其巨大,不过更巨大的是屠岸贾这个人,他到底是谁?居然有能力在国君的眼皮子底下杀掉朝廷重臣全族之人!而在此以后,《史记》中再无关于屠岸贾此人的半点话语。由此,大家不免思考,屠岸贾会不会是司马迁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刻意加入的带有主观传奇色彩的故事进去的呢?我觉得《左传》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因为《史记》中很多地方自相矛盾,年份也对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