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怎么看待曹丕和司马炎所谓的禅让的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的 两千一百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此兴彼亡,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总 的 印象是,王朝 的 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 的 周期,这种历史 的 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三王(夏商周)之道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的 两千一百多年间,许多王朝此亡彼兴,此兴彼亡,就像走马灯一样转换。总 的 印象是,王朝 的 兴亡似乎有一个循环 的 周期,这种历史 的 循环论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三王(夏商周)之道若循环。”其根据就是战国以来阴阳家传下来 的 所谓 “五德终始说”。宇宙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剋,把它附会到王朝命运 的 兴替上。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与毛泽东谈话(毛泽东、黄炎培 的 这番谈话,人称“窑洞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 的 不说,所亲眼看到 的 ,真 所谓 ‘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的 支配力。”这大概是第一次提出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历史上那些享国时期长一些、版图大一些、国力强一些 的 王朝,数得出来 的 有十几个,我这里列了一个具体 的 表(见下面表1)。有 的 王朝虽然时间短,但地位重要,也把它们排上了。从这个表可以看到,有 的 王朝历时长一些,像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各近200年或200年以上,唐、明、清更长一些,近300年。 这些王朝都有着相似 的 历程,即兴盛——停滞——衰亡,而由新 的 王朝所取代。各个王朝面临 的 问题也有相似之处,借用黄炎培 的 话,称之为王朝兴亡周期率。那些时间短促 的 王朝,如秦朝、隋朝,其兴也骤,其亡也速,在很短 的 时间内其矛盾迅速激化、爆发,似乎是更明显地说明了王朝兴亡周期率 的 作用。 二、新王朝取代旧王朝,有三种途径 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不外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靠战争, 所谓 “以马上得天下”。这里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旧王朝末年 的 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旧王朝,新王朝在战乱中乘时而起,其中有 的 是起义领袖蜕化为新 的 封建帝王,像秦末 的 刘邦,元末 的 朱元璋;有 的 是在农民大起义失败后,贵族军阀在群雄混战中建立起新朝,像新莽末年 的 刘秀。另一种情况是农民大起义没有直接推翻旧王朝,但给了它致命 的 一击,使它瓦解,新王朝在起义后 的 混战中降生。像东汉末年 的 黄巾起义、唐之代隋、唐末 的 黄巢等。 在这两种情况中,王朝末年 的 农民起义在旧王朝 的 覆亡中起了决定性 的 作用。不管农民起义 的 结局如何,政权最后还是落到了新 的 封建王朝手里,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下来。 第二种途径是王朝 的 更代采取了非暴力 的 手段,新兴统治集团操控了国家 的 军事 和 政治,威逼旧王朝统治者交出政权,美其名曰效法尧舜 的 “ 禅让 ”,其实就是篡位。像王莽 的 代西汉、 曹丕 的 代东汉、 司马炎 的 代曹魏、杨坚 的 代北周、赵匡胤借“陈桥兵变”取代 后周,都是借用了“ 禅让 ” 的 名义。“ 禅让 ”里最具有戏剧性 的 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本来是军队将领,他要篡后周 的 皇位,后来周世宗打仗病死了,七岁 的 小皇帝即位,赵匡胤控制了兵权,就使阴谋先制造舆论说后周 的 皇帝干不长,要换人,然后就得到一个谎报 的 军情,说北方 的 辽国进攻。于是,他马上带兵出征,走到开封四周 的 陈桥驿,他停下来喝酒,半夜里发生兵变,部下闹起来,把赵匡胤从睡梦中叫醒,糊里糊涂穿上皇帝 的 黄袍,即位当皇帝。然后就急忙回到汴京开封,改朝换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中国历史上 和 平篡位最有戏剧性 的 一场。

王莽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搞禅让的人,开历史之先河。

历史上通过和平方式改朝换代,玩砸了,就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玩得好,玩成功了就是禅让,君临天下,九五至尊。前者之如王莽,后者之如曹丕。

王莽这人喜欢复古,总以周公为自居,崇拜的礼崩乐坏之前西周那一套推行改革,特别在以新代汉问题上,更是将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制借过来,并活学活用自创了受九锡、劝进,陈让,献祥瑞和符命等标准流程,成为后世搞禅让的基本套路。

第一次是最难的,所以耗人耗时更耗力,王莽从安汉公到宰衡,从假皇帝到真皇帝,其用了八年时间,上位成功,可惜最后因改革太偏离实际,在汉室的复辟下,被打成乱臣贼子,成为后世独权篡位的反而典型。

曹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篡位玩成禅让的成功榜样。

王莽死后的197年,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的汉家王朝已经是命悬一线,曹操的儿子曹丕继魏王,丞相一职,从老爸手中接过这么大摊子,抬眼一看,满朝文武,曹家绝对控股,军队,地盘都是老曹家拼命打下来的,可是皇帝却姓刘。

曹操在世时,总以周公自诩,汉臣自称,不敢把皇帝的拉下马,年轻气盛的曹丕则没有那么多顾虑,这最后一哆嗦,还犹豫什么。

当然说好说,做起来还是要大费周章,王莽搞禅让,最后落得个乱臣贼子的下场近在眼前,总不能直接带兵把献帝给杀了吧,那不成了明抢,毕竟还是要讲个名正言顺嘛。

第一个跳出来表忠心的是兵部尚书陈矫拔剑割袍,作势威胁百官说:\"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直接无视献帝的存在,曹丕不仅没有制止,即王位后,反而大加封赏陈矫。

明白了主公的心思,善于察颜观色的大臣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怎么拱曹丕上位,取代献帝当皇帝就直接纳入议事日程,提速推进了。

为了证明?天不在汉,姓魏的当皇帝是天命,曹丕作为姓魏的代言人当皇帝是天命?这个重大命题,大臣们依据儒家信奉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搬出?五德终始说?来认证曹魏才是天命正统,以各种祥瑞和符命引证曹丕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最后经过劝进,陈让等标准程序,在献帝配合演出下,禅让大戏圆满落幕,曹丕顺天应命登上了皇帝宝座。

曹丕受禅是假,只是篡位玩得有创意,献帝表示很无奈。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易代只有两种形式:?古来只有征诛、禅让二局。?而曹丕则将?禅让?与?征诛?完美结合,开创了名为禅让,实为禅代的政权替代方式,以非常小的社会成本完成改朝换代,实现了非暴力的权力过渡。

正如赵翼云:?操起兵于汉祚垂绝之后,力征经营,延汉祚者二十余年,然后代之。?

曹操白手起家,武功赫赫,建立了自己庞大基业,地盘都是曹操打下来的,有?征诛?之功。献帝只是个傀儡,在曹操治下苟延残喘25年,曹操才是实际上的天子,只不过曹操是?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这个已是天下皆知的事实,曹家什么时候取代刘家,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曹丕凭借老爸打下有坚实威望和实力,用?禅代?的方式来规避了世人将其视为?篡位?的风险,成功上位被后世视为成功范本。

当然还有一点,后来司马氏依葫芦画瓢以晋代魏,只有视曹魏为正统,其政权才有合法性,后世也是一样,所以曹丕代汉就被后世所认可了。

如果没有曹操,汉室早在25年前就灭亡了,这个道理献帝是明白的,天不在汉,能耐几何,献帝只能表示无奈,所以在朝臣的威逼利诱下,聪明的献帝非常配合在演出,连下了三道诏书,逼迫曹丕受禅,曹丕也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三回,这是曹丕加的戏码,之前王莽没让小皇帝孺子婴这样演过。

曹丕非常坚决地表态:?我的德行比周公、成王这两位圣人差远了,像许芝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我是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说是说,听是听,劝进还是要继续,汉献帝于是第四次下达禅位诏书。

事不过三,在大臣们也苦苦劝进下,曹丕登上了受禅台,从献帝手了接过传国玉玺,上位成功。

后来,曹丕一不小心说了真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