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刘沅:《感应篇注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故事

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下锅。考中解元那年,街上一位推理算命很准确的算命先生,告诉他说,白露节前,他要遭横祸而死,当时少年心中十分忧郁。试期将近,几个同学来邀约他一起去赶考。由于算命者所说的话,他不想去,借口没有路费,加以拒绝。公众号:道缘天下。有位王生,家中富有而且很重义气,和这个少年相处很好, 极力劝服他同去,并说:“算命先生的话,不足以信。如果担心没有路费,兄弟我承担!”拿出十金送给少年说:“这作安家之用,路上所用行李等,由我来办!仁兄不必担忧!”少年感激他的慷慨大义,就一起结伴前往。当时立秋已经好几天了。

来到金陵(江宁府),听说承恩寺有位相士,谈吉凶祸福,每每出奇准确,前来看相的人,拥挤如闹市。少年就和住在同一旅馆的同学六人,前去看相。那位相士看了他们六人,说出他们之中谁是廪生,谁是增补生,谁是附榜生,谁是监生,谁的父母双全,谁的双亲俱殁,一一说得毫厘不差。

并说其中一人本次科考,可中副榜,其它人都不中。轮到少年时,先问了家住哪县,离此多远,然后屈指一算,说:“赶快回去,还来得及!”大家感到不解,就问相士为什么。他才说:“你的面相枯槁,神精虚浮,天庭上已现晦纹,依法理,以后五日之内必死于非命。

应当赶快回家,但依相看,应当死在路上。即使马上动身,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和众人都感震骇, 说:“请先生再仔细审看一下,有没有解救之法。”公众号:道缘天下。相士说:“生死大数,如果没有大阴德,是不足以回天的。现在日期已迫,能有什么办法!如果从现在起算,六天后,这位先生还在人世的话,我就绝不再为人谈相!”大家都一路沉默,回到寓所。

少年对王生说:“先前兄长极力劝服我来。今天相士所说与以前算命先生的话,完全一样,必当有所应验。人生会有死,我并不怕死。但死在这里,各位都会受累不浅。不如马上赶回去,还有希望死在家里。”同房人都同意。王生很怜悯他。替他雇了船,给了路费,又另外给他十金,说:“把这留下,以备急用。”少年知其意,笑着谢他说:“这是兄长给我的丧葬费,我不敢推辞。若死而有知,我必乞求冥司助兄高捷,以答谢你的厚谊!”于是辞别大家登船。

在长江上走了十多里,风太大不能再走,就把船系在岸边,死守在那里。转眼过了四天,风势更猛,少年心想,快到五天期限了,船又不能走,“道毙”的预言,看来要应验了。到了此刻,他一心等死,万虑皆空,只是苦于寂寞无聊之感,无法排遣,就上岸闲逛,一人信步走去,大概有一里多地,四周不见人迹。忽然看见一中年孕妇,带着三个幼小孩子,左手抱一个,右手拉一个,身后还跟一个,边走边哭,十分悲苦,与少年擦肩而 过。公众号:道缘天下。已走过了几步,少年忽然心想:“江岸空旷无人,四周又无住家户,她要到哪里去呢?情形很可疑。”急忙询问。妇人不理会。少年便跟随在后,妇人返身责骂他。

少年急切地追问道:“如果你真有急难,请千万告诉我,也许能帮上点忙!”妇人不得已说:“我不幸嫁了一个屠夫,性情暴戾,常受打骂,体无完肤。今天他去市场,家里有两只猪,临走前对我说要卖十金。后来有人来买,果然得了十金,我怕是假银子,就和他一起去银店验估,成色没错。回到家,那人忽然嫌价贵,把银子要了回去。隔了一会又回来,又要拿原银买猪。我看那银子没有什么差错,就没有怀疑,把猪交给他了。

西面的邻居来我家,见了银子,惊讶说是铜,我急忙追出去找那买主,已不见人影。赶快去银店估验,说是铜,一连走了几家,都说是铜。心想,受了这场大骗,丈夫回来非被打死不可。公众号:道缘天下。反正是死,死于鞭下,不如死在水中。三个孩子都是我生的,母子同死,免得让他们去受那恶父的凌辱。”少年听后很难受,要过银子一看,果然是铜。

刘沅:《感应篇注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本文由刘沅先生曾孙刘伯谷敬校,槐轩后学吕笑龙敬标点,周添等敬录入(版本提供:继先、用中、志仁、明甫)。

刘沅:《感应篇注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感应篇

此篇出诸道藏中,自宋理宗赐禁钱百万,命工刊梓文,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语,冠于篇首,始大行于世。当时名臣贤士,悉遵奉之,李昌龄为之作传,郑清之为之作赞,真德秀为之作序,读此篇者,当体前贤表章之旨,无非劝人为善之意也。其曰感,由乎此以动乎彼也;其曰应,因乎彼以验乎此也;犹之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随感即应,天道昭然不爽耳。经文云:报应之理,人事之源也。所引报应之案,人事之委也。君子明其理,观其案,惕然自反,能行善以去恶,爰质诸天地鬼神,则精诚往来,潜孚默佑,自然祯祥类应,又谁谓感应之无定哉?

刘沅:《感应篇注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四句乃一篇之纲领,无门犹言无端,自召言其自取,凡人一念初起,善恶即分,善恶既分而祸福即殊,盖善恶者,感也,而如形;祸福者,应也,而如影。人有形则有影,影有大小,近则小而远则大,报有迟速,轻则速而重则迟,此理之断断不移者。今人求福则萌侥幸之念,而不知福缘善庆;遇祸则起怨尤之私,而不知祸因恶积;自反而心与事果善,即福之兆也;自反而心与事果恶,即祸之机也;是善恶由人自作,而祸福实由人自召矣。太上恐人不肯反求诸己,故首揭自召以示人也。

【引经】

《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证】(略)

刘沅:《感应篇注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