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道医:人体为什么会阴阳失衡 百病横生?

人体阴阳的平衡并非固定不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因此,阴阳平衡很容易会被打破。这是因为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非绝对的静止的平衡,阴阳两者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在正常情况下又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如此,才有我们身体的健康。

阴阳双方的关系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等。当其中的一方出现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时,另一方就会代偿弥补,此时体内的阳气和阴精如果没有办法维持正常的平衡,那么阴阳也会随之而失去相对的平衡。

具体来说,导致阴阳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体的老化


我们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也是不断老化的过程,从出生、成长到衰老,阴阳的失衡始终都会伴随着我们。

开始的阶段,由于新细胞生成的数量和代谢速度超过旧细胞死亡的数量,因此这种失衡所表现出来的影响便不明显。

随着我们身体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成年以后,体内的阴阳基本上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如此也维持了我们身体的健康。

到了晚年,由于新细胞生成的速度越来越慢,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同时开始逐渐地衰退,这会导致阴阳失衡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身体的疲劳感和各种疾病也随之而产生。

这就是人体成长和衰老的自然规律,假如我们能够维持体内阴阳平衡,就可以延缓衰老、常保健康。

二、七情的影响


《素问·举痛论》中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

一个人情绪的剧烈变化会对阴阳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阴阳的失衡,使体内的气血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气血功能也随之而出现紊乱。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一旦其中一情出现问题,会连带着使整个人体的气血、脏腑和阴阳出现失调的状况,引起各种疾病。

三、六气的影响

六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从四季的气候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中还包括自然界的各种复杂变化。

除了以上的几个因素之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加剧、大气污染、绿化面积减少、电子产品污染、食物污染、噪音污染等,这些也都会严重破坏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中医认为:

万病之源源于阴阳失衡《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总纲,阴阳失衡就会造成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的阴阳离决的病证。

万病源 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气血不顺则生百病。

万病源于湿,湿入五脏,伤六腑,游走肌肤关节。遇寒则生寒湿,遇热则生湿热,遇风则形成风湿。故万病源于湿。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首,百病之根。故万病病源于肾。

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故万病从寒、风生。

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整体观和辩证论治。

所谓整体观就是人体一个脏腑有病,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会累及其它脏腑。如久咳不愈引起肺虚,肺五行属金,脾五行属土,脾为肺母,肺为脾子,土生金。子盗母气,会引起脾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等症状。故可采用培土生金。

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的生理、病理、脉象、也隨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脉象随着四季的变化出现秋石、夏洪、秋毛、冬石。病理上昼夜交替,病情也隨之也出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而变化。这也是中医主张的天人合一。

中医的万病之源及治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四诊八纲,把病人的病因、病位、病机、概括出来,在治疗上可采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如风寒感冒被期风寒在表,应解表散寒。后期风寒入里化热、就应解表清里。这叫同病异治。

不同的病证但病机相同,可以用同一药治疗。如胃痛、腹痛、肋痛、胸痛、黄疸、阳萎、月经不调等只要是肝气郁结都可用龙胆泻肝丸。这叫异病同治。

总之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要想搞深搞透,必须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