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河南洛阳 邙山道祖炼丹上清宫

文章目录:

A、民间修行之 墓地里修行的道士

↑↑

多年前的一天,我與叔叔去離家很遠的一個村莊走親戚。由於路途遙遠且須翻山越嶺,天黑了還在山路上行走。因為太累,我們到一稍微開闊的路邊停下來休息一下。當日涼風習習,月光朦朧。突然身後傳來一個聲音:“你們要上哪兒去?”我起身往身後看了看,只見一堆堆墳頭,並未見人,頓時寒毛直豎。心想:難道見鬼了?叔叔說:“快走。”於是我們起身正準備離開,只聽見身後的聲音再一次響起:“不用怕,我是人。”我們狀了壯膽,回頭看了一眼墓地,只見一黑影向我們走來。

叔叔拿出手電筒照了照,原來是一個約五六十歲上下的老人。老人說,他住在山腰的一座廟里,每天戌時都來墓地打坐。當時我不懂打坐是什麽,不過很佩服老人的勇氣,要是我,早被嚇個半死。話說到了親戚家談起此事才得知,這是一個行為怪異的老道士,不過聽說法力高強,村裡大事小情、求神問卜、出殯作法什麽的都找他,他幾乎有求必應,且每次服務僅收取3塊3毛,多一文不取,少一分也不行。後來入道修行之後,才知道這老道是那種能修煉成仙的人。

多年後的今天,當我開始收集資料為拙作《走入未知世界》做準備的時候,曾試圖去尋訪這位道長,卻聽說那座廟早已被毀,且老道不知所蹤。我感到些許失落。但是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爲什麽要到墓地里打坐修煉。按理說,墓地陰氣重,到了晚上則更重,這時候打坐練功豈不是很容易走火入魔、引外魔入侵嗎?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拜理清道長為師,成為道教全真龍門派二十三代弟子,跟隨師父修行。偶爾有一次聽師父提過,其自幼識得治病之術,也曾幫忙治療過諸多疑難雜癥。她也不知道治病的原理,只是感覺無論何種疾病,總能手到病除。如此已經夠神奇的了。但家師亦曾每夜亥子之交陰氣極盛之時到野外或墓地打坐練氣,採集日月之精華。我原以為她的功法全都是先天帶來,原來,沒有後天修煉和鞏固,就沒有今天的高深道行。

我們往往極度羡慕那些修行很高的道長,或者對道教人士肅然起敬,總覺得他們高深莫測、神乎其神,甚至看了林正英的僵尸喜劇之後便對道教開始產生恐懼。實際上,道教之中藏龍臥虎,這是真的。道教各大門派中也有很多高人,其修煉多年,道法高深,可驅使鬼魅,可降魔除妖。電影中的茅山師父書符念咒之類的法術也是真的。在採訪多位道長的過程中,我也瞭解到很多門派里均有法術傳承,只是這些都是道教各門派內部口傳心授,並不外傳。因此,網絡上、QQ上找尋師父等是不靠譜的。若真立志修行,則必定尋一明師,經受種種考驗,若仙根具足,再加上師父親傳,則必定能成就道業。

道教修煉講求清虛守靜。筑基功法是修煉入門之基本法。道教龍門派有百日筑基之說。筑基,即修築道業的根基,猶如蓋房子打基礎。修煉百日,使自身有明顯的氣感,氣機發動,使周天真氣運行順暢,方能進行下一步的修煉。然而,道教的修煉是需要花功夫的,且各門派均有修煉心法、咒語等傳承,但多在師徒之間心傳,不會在書中流露隻言片語。若從網絡上或地攤上購得關於道法修煉的書籍便開始修煉,那走火入魔就難以避免了。我有一師弟,其入道前曾自己找來一本修煉內丹的書籍便開始修煉,后走火入魔,致百病纏身,幸得師父解救方才化險為夷。如此種種,也不在少數。

前年,我開始錄製一些道書以方便那些識字不多的朋友聽書,記得當時錄製了一本名為《大道行》的書,書中講述了修真奇人王力平先生的佚事,便更加深信人間確有修真煉道之人,且已得成正果,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去年去終南山時亦曾拜訪過曾在善終修煉的道友,從其口中聽聞很多終南山上的修真人的趣事。後來又讀了一本韓金英老師的《內在小孩解道德經》一書,她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從修真的角度解讀道德經的奧秘,并經過多年體悟,自覺越修煉越有返老還童之感。讀了此書,令我茅塞頓開,因為世人皆知《道德經》為為人處世的智慧寶典,未曾想竟暗含如此玄機。且不論韓老師是否穿鑿附會,至少她從另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去探尋了《道德經》中的無限可能。

去年與師父坐而論道,聽其講《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時,也曾聽她說過,這本早晚功課經是一本修行煉道的寶典,只是很多每日讀誦,卻未曾從中悟出修煉的門道,甚為可惜。不過,《早晚課》確實是修道之人必誦經典,開始未必有所感應,但誦讀時間長了,總會有所頓悟。此話暫且不提。

說到到墓地打坐修煉,那本《大道行》中也講了王力平先生死而複生之後進入了更高級的修煉階段,即在鬼影重重的墓地裡打坐修煉,由其師父清虛道人在不遠處護法,以免為妖魔所侵。根據書中的說法,在引起最重的地方和時辰打坐,可使陰陽平衡調和,且更易於接近大道。這也許是很多門派將墓地里打坐作為其弟子修煉的功課之一。一為了壯膽,而為了培養修真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也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使道炁充斥全身,然後百邪不干。

B、河南洛阳 邙山道祖炼丹上清宫

↑↑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宫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下清宫等古建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邙山晚眺”被誉为“洛阳八景”之一。 自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为我国的历史名山之一。

下清宫又名青牛观,仅在于它是老子拴牛处。老子拴了青牛,步上翠云峰炼丹,他的青牛在此等他。唐代建观。也许是庙观俨然吧,炼丹处也就被挪到了这里。观内布设了炼丹洞,架起了炼丹炉,立了一块八卦阴阳壁,还有一堆黄土,道是「孔子问礼台」。

河南洛阳 邙山道祖炼丹上清宫

中国道教建筑,凡祀神的祠庙,统称为宫观。宫观是“道宫”、“道观”的合称。本来,帝王居处叫宫,城堞可眺叫观。道教建筑中,规模大为“宫”,姓“公”,属国家正式的严肃宗教场所,譬如这个上清宫;规模较小的为“观”,姓“民”,基本是民间自发而建,随意敬些个神,譬如这个青牛观。

道长告诉我,信仰道教之人有两种,称呼上不能乱:居住在宫观修道者,是在册的“道士”;居家修道者,则称为“居士”。这两种人都属道教徒,与他们交谈时,不要询问年龄生辰,一起宿店时,切忌开着电灯或点着蜡烛睡觉。不要当着他们朝北方撒尿,因为道教徒对北斗星极为敬畏,称之为七元解厄星君。非但如此,所有道教徒都不能怒视日月星辰——对大自然一味热爱并与之和谐,这是道教的宗旨。

入庙知敬,凡进庙宇,不是买一张门票就可高视阔步了,凡涉足宗教场所,必先问禁忌规矩。道长说,进入道观,应衣冠整齐,注重礼仪,不可光身赤脚,高声喧哗,特别是上清宫、下清宫,都属于全真道,茹素吃斋,决不能夹带荤菜进来。

河南洛阳 邙山道祖炼丹上清宫

其次是烧香敬神,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有的人正进香时,手机响了,这边掏着手机,那边掉了手套,无奈用嘴叼住香,然后再腾出手来进香,这都是不允许的。烧香要心神专注,心无二用,忌左顾右盼。

一些讲究的道观,会挂两种牌子,一是“戊不朝真”,即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进香、不朝神;另一个牌子写“行经女子不跪拜”,有的干脆谢绝行经女子进入道观。

上清、玉清、下清、为太上老君的三观。现在仅下清保存完好,(只是比较小)。上清已破败些许,玉清已经被毁。

邙山又名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邙山晚眺”,被称为“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蒲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这里的太白原就是邙山的原名),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谷。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金谷是一条水的名称。今天的洛阳市还有金谷园路,但是金谷园路的来源是源于附近的金谷园村,和历史上的孟津县送庄镇凤台村西南金谷园遗址不是一个概念。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遗址,这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这,就是邙山古墓群。 邙山,又称北邙,属秦岭崤山余脉中间的一段,横亘在黄河南岸、洛阳城北的黄土丘陵地带,高出黄河、洛河水面约150米。

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由于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汉献帝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王铎等历代名人之墓。现建有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

河南洛阳 邙山道祖炼丹上清宫

东部曹魏、西晋帝陵依山为体,无封土;西部东汉、北魏陵区现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圆锥形,最大者直径在100米以上,高50余米。已发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砖黄肠石垒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规模较小的土洞。出土的大量墓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