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3则(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3则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这是一本学习写作及说话的范本,而对较年长的青少年,藉由先人的经验作为前车之鉴,反省自我的行为,学习做人做事的哲理。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3则,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3则篇一

  1。杀人逃命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上海闸北卷

  我的祖父是私塾先生出身,一肚子稀奇古怪的故事。有一年,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鬼子刚投降那会儿,我的家乡有个叫熊三的地痞,是个地道的孬种。他的姐夫麻六是当地的大乡绅,有钱有势,依仗这层关系,熊三平日欺男霸女,横行乡里。

  熊三平日出门,腰里总别着一杆枪,那是用旧三八式步枪改造的,弹膛深、威力大,百米外能打死一头大牯牛。

  有一次,熊三喝醉了酒,路过一家杂货铺时,瞅见老板娘长得漂亮,顿时动了歪心思,对老板娘动手动脚起来。老板娘是个刚烈女子,一巴掌甩在他脸上,骂他不要脸。熊三恼了,借着酒劲儿,竟然拔出了枪。就在两人撕扯中,枪声响了,老板娘倒在了血泊中。

  熊三傻了眼,别看他平日别着枪咋咋呼呼,其实只敢打打野猫野狗,如今打死的是人,杀人偿命,他能不害怕吗?

  熊三彷徨无计,赶紧去找姐夫麻六,说自己打死人了。麻六也吓了一大跳,思忖半晌,沉声说:“你先到外地躲一阵子,等事态平息了,我再想办法为你脱罪。”熊三无法,只得丧家犬一般,带着枪连夜逃到了外地。当时土匪恶霸横行,熊三无亲无靠,手里的钱花光后,混得跟叫花子差不多。

  过了一阵子,熊三实在受不了了,就偷偷回去找麻六,问下一步该怎么办。麻六告诉他,死者的亲戚在当地也是有势力的乡绅,闹得十分厉害,熊三要是这时回来,他也保不住他。麻六说:“这样吧,我有一个叫老黑的朋友,在上海的租界混得不错,你去他那里吧。”

  别看老黑其貌不扬,在上海租界却是黑白通吃的人物。有麻六这层关系,老黑对熊三很热情,一见面,就拉着熊三去大酒楼,先撮了顿大餐,酒足饭饱后,又去逛夜总会、跑马场。熊三哪见过这些洋玩意儿,看得眼儿花缭乱,又见老黑出手阔绰,忍不住问他是干啥买卖的。老黑“嘿嘿”一笑,道:“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瞒老弟,其实我是放高利贷的。”

  老黑告诉熊三,租界是个大熔炉,三教九流、黑白两道、中外势力都在这里淘金,只要你有本事,胆子大,随手一抓,就是大把的钞票。老黑平日混赌场和跑马场,专门放高利贷给那些赌徒,利息都是驴打滚,一夜就能获利十倍百倍。

  老黑问熊三,有没有兴趣跟着他干。熊三动了心:“可我啥都不会啊。”老黑一指熊三别在腰间的枪:“你不是有这个嘛。”他说,有些赌徒,借了高利贷不还,对付他们就要来硬的。熊三有枪,人也狠,正是讨债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熊三跟了老黑。每当遇到还不了高利贷的赌徒,他就一枪打死街边的野猫野狗,然后把滚烫的枪口顶在那人的额头,问他:“还钱还是还命?”每逢这时,再硬气的人,都会瘫软成面条。

  有一次,有个小老板借了老黑一大笔钱去豪赌,结果赔了个一干二净。老黑派了几拨人去跟他讨债,小老板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只有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讨债的人想尽了办法,他就是不还。最后,老黑只得让熊三出面。刚开始,熊三吓唬他,把枪口顶在他脑门上,可小老板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熊三恼了,眼珠子一转,阴笑一声,让手下脱下小老板的裤子,然后把枪管烧红,问他还不还?不还?好!他把烧红的枪管一下子捅进小老板的腿肚子,问一声,捅一下,每捅一下,腿肚子都是一个焦糊的血洞。

  最后,小老板熬不住了,大叫:“我还钱!”熊三问他怎么还,小老板喘着粗气说:“我去卖房子卖孩子卖地卖血!”熊三说:“那好,给你三天时间。”

  其实小老板根本没钱还,三天一到,他一害怕,就上吊自杀了。

  2。衣锦还乡

  虽然这笔钱没讨回来,可熊三的残忍手段却在租界出了名,成了老黑的得力干将,老黑为了拉拢他,送他各种豪车豪宅和金钱美女。

  有了钱,熊三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给麻六捎信,说自己一别家乡许久想回去瞧瞧。麻六告诉他,他打死的老板娘的亲戚,这几年一直没有罢休,警察局也贴了通缉令,他回来不是自投罗网吗?

  熊三却满不在乎,他就不信天底下还有钱摆不平的事?于是他把这事对老黑说了,老黑听了,说:“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我也好久没见麻六兄弟了,我就跟你一起回去一趟。”两人坐着老黑的洋汽车,一起回到了家乡。

  麻六一见两人,当即热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老黑听到远处很热闹,就问出了啥事。麻六说:“镇上有座财神庙,今天是赶庙会的日子。”熊三一听,非要去庙会上瞧瞧。庙会上人山人海,麻六他们正逛着,突然看见路旁有个卦摊,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打着“病诸葛”的招牌,正给人测字卜卦。

  熊三来了兴趣,他扒拉开众人,大大咧咧地说:“老子也来算一卦。”病诸葛瞅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先排队。”熊三见自己前面排了十几个人,就从怀里掏出一把银元,远远一丢:“谁抢到,银元就归谁!”

  卦摊上的人一见,“呼啦”一声,全都跑去抢银元了。熊三大摇大摆地坐下,对病诸葛说:“现在我前面没人了,你算吧。”病诸葛一愣:“你想算什么?”

  熊三摸着下巴,“嘿嘿”一笑:“我想算算,我什么时候死。”病诸葛皱起了眉头:“自古占卜,都是算生不算死,这位先生还是换一件事吧。”谁料熊三却说:“我不问别的,就问这个。你算准了,我给你十倍的钱,算不准,老子砸了你的卦摊!”说着,一撩衣角,露出了腰间的枪。

  周围有人认出了熊三,小声提醒病诸葛,说这熊三是个狠角色,不如借坡下驴,随便说个长寿的岁数,哄他高兴算了。

  谁知病诸葛却不听劝告,他瞥了一眼熊三的枪,微微一笑,拿出纸笔,对熊三说:“指间阴阳气,下笔判生死。请你写一个字,我根据这个字,测测你的死期。”

  熊三在酒宴上喝多了,加上病诸葛刚才叫他排队,让他心里不爽,便想难为病诸葛一下。他本想只要病诸葛服个软,说些长命百岁、多福多寿的吉利话,他一高兴,也就算了。可这病诸葛偏是个死心眼,竟然真的要测他的死期。熊三不禁大怒,心里起了杀机,心说:好你个牛鼻子老道,不知道死活,今天你说得通,也就罢了,你要是说不通,老子就一枪崩了你!

  熊三不识字,只会写一个“三”字,于是他拿起笔,歪歪扭扭在纸上画了三道横,然后一丢笔:“你算吧。”

  病诸葛看着“三”字,眯缝着眼,掐指半晌,慢悠悠地说:“你名字里有三,又写了个三,说明你跟三有缘,你的腰间有枪,枪呈‘一’字的形状,‘三’加个”一“,就是一个‘卅’字,是三十的意思。如果我没算错,你只能活到三十岁。”

  3。神卦奇准

  一听这话,熊三气得脸都绿了,他今年正好三十,而且就是今天的生日。他怒从心起,从腰间拔出枪,“啪”的一声撂在桌子上:“你的意思是,我活不过今天?很好,我也不难为你,你在这里不能走,如果到了明天,我死了,就算你的卦准,我身上的一百块大洋都归你。如果明天我还活得好好的,就说明你的卦不准,是骗人的把戏。到时候,老子就宰了你!”

  面对凶神恶煞一般的熊三,病诸葛不但不怕,反倒神色自若,笑道:“一个卦能赚一百块银元,别说等一天,就算等一年也值啊。”

  看着病诸葛那副讨人厌的得意表情,熊三满腔怒火,他眼珠子一转,突然对病诸葛说:“我还想再算一卦。”病诸葛问:“你想算什么?财运,流年,还是禄命?”

  熊三指着自己的枪说:“不是给我算,我想让你帮我的这杆枪算算,看它下一次开火,打死的是人,是畜生,还是东西?”说完,故意把枪口冲着病诸葛晃了晃。

  看热闹的人一听,就知道熊三是故意找茬。你想,枪在熊三手里,病诸葛说它打人,熊三偏去打狗,病诸葛说它打狗,熊三偏去打石头,枪是死物,还不是全凭活人说了算吗?

  谁知病诸葛盯着那杆枪,微微一笑:“小意思。不过,还是先请你写个字。”熊三只会写三,只好在纸上又写了一个三。看着那个三,病诸葛摇头说:“不妙,不妙啊!”熊三冷笑一声:“你找不到骗人的话了,当然就不妙了。”

  谁知病诸葛却说:“我说的不妙,是你不妙啊。你名字里有‘三’,这杆枪别在你的腰间,就像一道竖的笔画。你看,‘三’加一道短竖,是一个‘王’,王侯将相,这把枪如果是短枪,能助你走‘王侯运’;加一道长竖,是一个‘丰’,丰年大吉,这把枪如果是长枪,能助你走‘财禄运’;加一道竖折弯钩,是一个‘毛’,附皮之毛,这把枪如果是歪把子枪,能助你走‘贵人运’;加一道竖勾,是一个‘手’,只手遮天,这把枪如果是驳壳枪,能助你走‘官运’;加一道点竖,是一个‘主’,六阳之主,这把枪如果有枪套,能助你走‘长寿运’。”

  忽然,病诸葛话音一转,“但是,你的这杆枪是改造的,虽然威力大了,却走了本形,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既不是歪把子枪,也不是驳壳枪,连枪套也没有。因此那五种大运气,你一样也沾不上。如今你又把它横在腰间,‘三’加一横,是一个‘’字,读‘死’音。所以这把枪带给你的只有霉运,它下一次开火打死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病诸葛的话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尤其是熊三,他一枪顶在病诸葛的额头,狂叫道:“好一个牛鼻子老道,枪在老子手里,看看它打死的是你,还是我!”

  病诸葛却毫无惧色:“我还没说完呢。你再瞧瞧,你的枪像不像一根草绳?‘三’像不像一串蚂蚱?不但你没有好下场,帮你作恶的人,也像穿在草绳上的蚂蚱,同样会不得善终!”

  熊三狂怒,大吼着扣动了扳机。所有人都闭上了眼,但是,枪声响过,倒在地上的却不是病诸葛,而是熊三自己!原来,那杆枪在开火的一刹那,竟然炸膛了,子弹朝后射出,正中熊三的眉心!

  所有人都愣了,随即爆发出震天响的叫声:“神卦啊!”

  4。啼笑真相

  祖父说,病诸葛一卦解决了熊三,成为了名震四方的神算子,许多达官显贵都来找他占卜算卦。可自从熊三死后,病诸葛却金盆洗手,不再为人卜卦,任凭谁来求他,他都一概谢绝。

  我忍不住赞叹说:“此人激流勇退,真可谓智人啊!”

  不料祖父却“扑哧”一声,笑起来:“什么智人,说他是蒙人才对。”祖父说,病诸葛能算得这么准,是因为他认出了熊三手里的枪─那杆枪,就是病诸葛造的。

  祖父说,病诸葛原本是山东人,当年闯关东时到了东北,“九一八”后,日本人占领东三省,他被抓进了日本人的兵工厂,造枪械子弹。工厂的工人们知道,日本人用他们造的武器,去屠杀同胞,因此在制造枪械时,他们故意做了手脚。这种枪支貌似没有问题,其实击发装置有瑕疵,开枪的次数多了,就容易炸膛,打死开枪的日本兵,因此被日本兵称为“自杀枪”。当时熊三一亮他的枪,病诸葛就瞧出了,那杆枪正是当年自己制造的自杀枪,而且根据枪的外形,他看出里面的击发装置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只要再打一枪,立马就炸膛。

  祖父说:“你想想,如果熊三当时拿的不是自杀枪,或者那一枪没有炸膛,结局会怎样呢?”我说:“那病诸葛肯定就死了呗。”

  谁料祖父却拍了我脑袋一巴掌:“错,如果真是那样,这世上就没我和你了。因为病诸葛,就是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曾祖父!”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3则篇二

  龙塘斋是个老字号的古玩店。时值兵荒马乱,店主龙三爷惨淡经营,倒也维持下来了。这不,年关过后,做成了几单生意,让龙三爷苦瓜似的脸,也挤出了一丝笑意。

  这天,有个客人来古玩店看货,突然冒出一句话:“老板,你这里有皇宫里的东西么?”

  龙三爷警惕地打量着他,良久才说:“有,有。”拿出了些寻常的鼻烟壶之类的,那人看了不感兴趣,说:“我说先皇的墨宝,有么?”

  看来这人是识货之人。自从大清皇帝被赶下台后,日子一日不如一日,过惯了好日子的太监们,就把黑手伸到了皇帝身边。历代先皇的不少墨宝,题字啊,圣旨啊什么的,都被他们给偷偷拿走,倒卖到市场上了。那人肯定是听到风声,所以前来探问的。龙三爷眯着眼,笑了:“有啊,你要哪一朝的呢?”

  那人指明要同治爷的圣旨,但龙三爷拿了几本给他,他还是不满意。龙三爷看了,就问:“你是要‘天煞令’吧?”

  那人听到“天煞令”三字,双眼霎时放了光。

  同治十三年,江苏官员胡轶珂以下犯上,被判谋逆大罪,株连九族。圣旨都拟好了,就差还没发出去,偏偏那个时候同治皇帝突然得了急病,驾崩了。胡轶珂乘着时势大乱,避过一劫。于是,这道唯一没有发出去的圣令,夹杂了皇帝遭天谴、胡家先祖有灵之类的传说,被称为“天煞令”,从此备受收藏者的青睐。

  那人把“天煞令”拿在手里,摩挲了好久,问:“老板,你开个价吧?”

  龙三爷竖起了三个指头。

  “三万?”

  “不,三十万!”龙三爷掩不住脸上的得瑟,“少个都不行。”

  那人脸色变了,冷冷道:“实不相瞒,我要的就是这个。三千给你,要,就成交;不要,你后果自负。”

  正是泥人也有性子,龙三爷冷笑:“买卖讲的是你情我愿。靠这般恐吓就能吓倒我么?你也太小看龙塘斋了吧?”

  那人冷笑一声:“我不是吓你,我可是胡大帅的人。”

  胡大帅正是当地的军阀胡霸天,平素称霸一方。龙三爷气头上,怒道:“我还是北洋政府的人呢。”

  那人摔门而去,龙三爷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平添了几分忧虑。

  两天后,古玩店里突然来了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店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带兵的不是别人,正是军阀胡霸天。龙三爷慌忙跑出来,看到这个阵仗,吓得浑身哆嗦:“请,请问长,长官,这,这是怎么回事?”

  胡霸天傲慢地说:“葛炀,你那天是怎么跟老板说的?”人群中走出了一个人,正是那天的客人。原来,他正是胡霸天的贴身管家葛炀。葛炀说:“禀告大帅,我当时就警告过他,让他后果自负。可他偏偏不听。”

  胡霸天笑了:“听到没有?要不你乖乖的把那东西给我,不然……你的脑袋可和它一样了。”说完,抬手一枪,那店前的石狮顿时崩开了花。

  龙三爷又是打躬,又是作揖,求饶说:“大帅别动气,千万别动气。小人不是不想把那物件交出来,只是,只是这事另有隐情。”

  这事还有隐情?龙三爷悄悄说了句话,连胡霸天也呆住了:“什么?你说那‘天煞令’是假的?”

  龙三爷连连说小人该死,他从店中取出“天煞令”,递给胡震天。胡霸天和葛炀看了又看,也看不出任何的破绽。

  龙三爷叹了口气,说:“你们对着阳光看看。”

  胡霸天把圣旨对着阳光一照,在最右下方的角落那里,果然隐约看到几个字:“贾亦真”。他脸色一变。时人都知道,这个贾亦真是非常著名的造假高手,他假冒出来的东西,几可乱真,但他也有个怪脾气,就是无论做出多逼真的东西,他都要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个假“天煞令”,无疑就是他的杰作了。

  胡霸天是胡轶珂的后人。他在乱世中崛起,势力越来越大,但术士给他算命的时候说,要想成就更大的霸业,必须将他命中的“天煞”除去。至于他命中的“天煞”是什么,术士虽然没明说,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天煞令”。这“天煞令”原要诛杀胡家九族,当然对胡霸天的大业不利了。可没想到当他打听到“天煞令”的下落后,却居然还遇上假的?

  胡霸天灰溜溜地回到府上,却见下人慌不迭地迎过来,说:“禀告大帅,府上出事了。”原来有人在大门寄刀留柬,声明信笺要交给胡霸天。

  胡大帅打开一看,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天煞令在我等手上,若想取回,须得答应与我等合作,不得反悔。你若答应,只需把风声放出去,我们即与你联系。”署名是“郭自强”。

  胡霸天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年轻人坚毅的形象。这个郭自强是革命党人,不久前他来游说胡霸天和革命党合作,起兵反对北京政府。可胡霸天哪里耐烦听他啰唣,找人想把他逮了,没想到这人非常的机警,在军警到来前,跑个无影无踪了。

  看来这个郭自强还不死心啊!胡霸天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他唤来葛炀,吩咐了一些事情。

  没多久,胡霸天要和革命党合作的消息传遍了全城,郭自强也很快作了回应,约定独自在三日后的十里亭见面,商讨合作的事宜。

  三日后,十里亭附近风平浪静,胡霸天不带任何的护卫,在亭子里等候着。午时将到,郭自强也孤身一人,提了个盒子前来。他来到胡霸天面前,不卑不亢地说:“大帅,你可来的真准时啊。”

  胡霸天笑了:“郭兄弟,我可真佩服你,你自个儿就敢单刀赴会了?”

  郭自强说:“甭说是单刀赴会,便是刀山火海在眼前,我们也照样上前不误。”

  胡霸天鼓起掌来,问:“东西拿来了吗?”

  他说的是“天煞令”,但郭自强拿给他的却是合作文件。胡霸天不动声色地看完,把名字签上。郭自强看了文件,满意地点了点头,把盒子递了过来。

  盒子盖一点点地打开,终于,诏令露出了一抹金黄。就在此时,郭自强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往胡霸天当胸刺去。

  原来革命党人本打算与胡霸天合作,然而经过观察,发现胡霸天的行径更让人发指。要把革命进行下去,胡霸天这种军阀非得铲除不可。于是,郭自强想出了这个“明为合作,实为刺杀”的法子。

  这时,胡霸天慌忙闪避,肩膀却仍被刺中,鲜血长流。郭自强正要进一步结果了他,没想到后面突然传来“砰”的一声枪响,他中枪缓缓倒地了。

  胡霸天拿到“天煞令”,大笑:“饶你精过鬼,也逃不出我胡霸天的掌心,哈哈。”

  此时,已奄奄一息的郭自强强行爬起来,说:“我,我要和,和你同,同归于尽……”说罢,手指便要往腰间按下去。

  原来他藏着炸弹?胡霸天吓得几乎魂飞魄散。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枪声再度响了起来,郭自强终于身子一歪,倒地不动了。这时,四周枪声大作,埋伏在附近的革命党想冲过来,但被胡霸天的人拦住,双方交起火来了。葛炀带着几个士兵冲了过来,赶紧护送胡霸天离开。

  胡霸天惊魂甫定,再看看那“天煞令”,却气得七窍生烟,原来,这诏令同样有着“贾亦真”三字。看来,要找到真品,还得费一番功夫。

  几天后,葛炀兴冲冲地回来,说:“大帅,你看我带了谁回来?”

  胡霸天一看,是个干瘦的男人,这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贾亦真。

  问起“天煞令”的事,贾亦真说:“没错,是有人找我仿造过这个诏令,而且价钱不低。我一共给他们做了两份。”

  据贾亦真描述,来仿造的人正是郭自强。但仅有的两份“天煞令”赝品,怎么会散在不同人的手里呢?胡霸天突然一拍大腿:“我明白了。”

  很快,士兵再次把龙塘斋围了起来。胡霸天大马金刀地往店里一坐,指着龙三爷怒骂:“好你个逆贼,居然和革命党勾结,想夺我性命。幸好大爷命大,不然,可不让你们得逞了?”

  龙三爷并不申辩,而是徐徐脱开外衣,露出了里面白色的孝服。他冷冷地说:“我知道你会找上门来的。遗憾的是,自强不能亲手杀了你这个恶霸。”

  原来,郭自强竟然是龙三爷的小儿子。他自小接受西学,后来还参加了革命。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改名换姓,取名为“郭自强”,即国家自强之意。

  胡大帅要得到“天煞令”的事为革命党知道后,革命党人一致认为这是刺杀胡霸天的最好机会。于是郭自强找到了贾亦真,仿造了两份诏令,一份给龙三爷,让他暂时应付危机,另一份则作为诱饵,用以行刺胡霸天。没想到刺杀功亏一篑,郭自强也牺牲了。

  胡霸天说:“真的天煞令呢?交出来。”

  龙三爷大笑:“你以为我会亲手交给你么?除非……”

  胡霸天问:“除非什么?”不知不觉地往龙三爷靠近了几步。

  龙三爷突然抓起他的右手,往他的手指狠狠地咬了下去。这一下痛彻入骨,胡霸天惨叫起来,旁边的侍卫冲上前去救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胡霸天的手指从龙三爷的口中拉了出来。

  胡霸天暴跳如雷,大吼着:“给我毙了!毙了!”

  龙三爷被拉了出去。这时,葛炀匆匆忙忙地走过来,递过一个盒子:“恭喜大帅,贺喜大帅,天煞令总算找到了。”

  胡霸天展开一看,果然是真的“天煞令”,他顾不上手指的疼痛,在诏令上摩挲了好久,洋洋得意地说:“这回,老子的霸业,是天皇老子也拦不住了,哈哈。”

  没想到,胡霸天手指的伤口到了夜里就变黑,整个人发烧说胡话,终于熬不过清早,一命呜呼了。他临到死也没想到,龙三爷早有准备,在诏令上涂上了剧毒,而临死前拼命的一咬,正是要送他最后一程。

2页,当前第1页12

800多字民间故事

  从远古时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许多的故事,为小朋友的童年擦上了一抹玄幻的色彩。关于一些800多字的民间故事你看过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800多字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800多字民间故事篇一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800多字民间故事篇二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 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说:“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 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黑后生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 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 “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 ”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岗!”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了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鲁妹说:“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黑后生说:“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鲁班说:“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黑后生说:“喏喏喏, 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逃难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 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

  “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领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800多字民间故事篇三

  在中原,有一条河名叫繁水河,依河居住着一个部族。这个部族靠种植庄稼和打鱼捉虾繁衍生息。

  部族里有个年轻人名叫仓颉。他自小就很聪明,常常喜欢涂涂画画。仓颉长大后,仍然爱动脑筋,无论遇到什么他不懂的事他都要弄个明白。

  当时人们都是利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情的。一次,仓颉的邻居要到集市上去赶集,碰巧仓颉有事要出远门,于是他就请邻居帮忙用一匹马去换两辆车回来。这个邻居怕事情太多会忘记,就拿出记事的绳子,在绳子的一头打了一个结,再在绳子的另一头打了两个结。仓颉很放心地让邻居到马厩去牵马,自己就忙着办事去了。

  因为邻居要办的事很多,所以他到马厩后又核实了记事的绳子,然后非常自信地牵着马往集市出发了。邻居办完了自己的事情后,径直找到了卖车的老板,将带去的两匹马换了一辆车。邻居觉得奇怪的是,今天这车老板,不仅请他吃饭喝酒,临走时还送了他一只大母鸡。于是,邻居就高高兴兴地驾着车回来了。

  几天后,仓颉办完事回到家,邻居兴冲冲地把自己受到车老板热情款待的事同仓颉说了一遍,然后将车交给了仓颉。仓颉一看,只换回了一辆车,心里纳闷究竟是怎么回事,可又碍于面子,不便同邻居明说,急忙赶到马厩去看。唉!自己的马少了两匹。

  原来邻居虽然将绳子打了结,但是却将要买的东西记反了,将原来的“一马换二车”记成了“一车换二马”了,白白让车老板赚了一匹马,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呢。结果弄得仓颉无话可说,只好自认倒霉了。

  这件事情,让仓颉伤透了脑筋。他一直在想,究竟如何才能保证以后不会再出这样的差错呢?仓颉每天都在沙地上涂涂画画,可怎么也想不出既简单又容易的记事方法。为此,他很是烦恼……

  这是一个大雪天,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住了。仓颉转了半天,也未见到一只猎物。他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蹿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

  不一会儿,又有两只小鹿也蹿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早已把打猎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

  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形象画出来不就能记事了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他就在沙地上画下了自己看到的山鸡和鹿。

  从此,仓颉到处留心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仓颉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们看,经他解说,许多人也都能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经过反复的推敲,仓颉对研究出能详细记事的办法更有信心了。

  有一天,仓颉看到了挂在窗台上的一串鱼!他灵机一动,脑海中渐渐浮现出类似“鱼”的象形文字。不知为什么,仓颉觉得好像突然来了灵感,一连串的文字一个个地浮现在脑海中。

  仓颉急忙拿起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比如,“田”字代表了田地,“日”字代表了太阳,还有嘴张开就是“口”字。这些都是由图形、景物转变而来的文字,仓颉把它们称作“象形”字。

  从此以后,仓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看到什么,他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字联系起来。

  这天,仓颉走得太累了,就顺便在一棵大树下坐下来休息。说是休息,其实仓颉脑子里想的全是造字的事。哎,对了!一棵树应该是“木”,树多了应该是“林”,比林再大就应该是“森”了,那么人在树下坐着应该就是“休”了吧。仓颉越来越有心得,终于发现了用文字记事的诀窍和要领。这个诀窍和要领就是形成中国文字的六大原理,也叫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仓颉造字成功后,上天见人间发现如此珍宝,为了以示吉祥并助民生,便在这天夜里下了一场很大的粟雨。第二天天刚亮,只见到处堆集了厚厚的一层粟。人们起初不认得是什么东西,后来有人先试着把它去壳煮了煮,觉得不仅味道甘香甜美,而且还能充饥呢。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来源,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构成之一,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中国民间故事虽然简短,但是都非常经典有趣的。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篇1:少爷喝墨水

  从前,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

  一天,他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两个人喝茶聊天。他听说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想见一见。可是又一想: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随手拿了一本书走进了客厅。

  客人看到少爷进来,手中还拿本书,便恭维说:“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

  他的父亲听后摇摇头说:“读书十载,胸无点墨,不堪造就。”

  少爷听了,心想:原来自己所以不会念书,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满满的一碗墨,“咕冬咕冬”地喝了下去。又觉得不够,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了客厅,对他父亲说:“爹爹,可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胸无点墨了,我刚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应该说我‘满肚子墨水’了。”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篇2:两个懒汉的故事

  传说在古埃及有一个懒人村,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特别懒,村里最懒的人叫刘大毛,他有个姑父住在旁边的勤劳村里,有一日他决定去投奔姑父,姑父热情地接待了他,可时间一长,姑父有点讨厌他了。

  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他姑父忍无可忍了,把他赶出了家门,临走时,给他拿了三张大饼。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三张大饼儿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目标、漫不经心地走着。

  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娥了,真想吃大饼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啊,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了一个头戴斗笠,张大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三张大饼呢,让一张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真愁斗笠的绳子松了,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后来,两个懒汉一个饿死了,另一个因为嘴张得太大累死了。

简短的中国民间故事篇3:猎人海力布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一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含着的那颗宝石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野禽野兽(shòu)说的话。哪座山上有什么动物,他全知道。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来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搬到很远的地方。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下起了倾(qīng)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