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1995年,来自中山大学的人类学教授邓启耀先生,结合自己曾三下乡当知青在民间考察巫蛊故事的经验,呕心沥血的绘著了一本著作,名叫《中国巫蛊考察》,并在4年之后顺利出版。

“那些养蛊的人,在传说中都是被黑巫术控制的。说他们经历痛苦后要想自己活命,就先得找到其他的人下蛊,所以这些养蛊者才会被村民们如此痛恨。”

“那些地方有专门养药的巫婆,她们被村民们发现后会被赶出村寨,但蛊也分专人养的蛊和自然蛊。”

在传说中,巫蛊是用以加害仇敌的一种巫术。它相当于是蛊代民俗中的一种信仰,据说起源于远古。但在现代社会中,巫蛊之术似乎只能存在于小说或电影里。因为更多人是相信科学的,于是对于蛊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甚至会直接不相信。那么巫蛊究竟是否存在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又为何会在现代逐渐消失了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蛾子翩翩展翅飞,却被当成巫蛊追

本文的主人公名叫邓启耀,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也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教授。他出生于1952年,是地地道道的云南昆明人。然而在先生那个年代还有下乡的政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先生也曾被下放到了傣族的寨子里当知青。而他当时的年纪不过17岁,正是对万物都有时间有精力产生好奇心的阶段。

在传说中,巫蛊之术似乎与蛊老的苗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邓启耀先生自小便对此事感兴趣。而在那个年代,科学和媒体信息发展技术都不先进,但是关于相关故事的传说是非常多的。邓老先生小的时候便喜欢听爷爷,叔叔,还有村里的一些长辈们和他讲相关的传说。

等到他在下乡当知青时,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去弥补儿时的想象。通过40年的考察,先生终于在1999年时顺利将自己的毕生所识融汇成了一本著作,名叫《中国巫蛊考察》且顺利出版。

在这本书中关于以湘西为核心的西南地区的蛊事就有不少,今天我们把这书中记载的故事可以当成传说来看,也可以当成文化探究的一份资料。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巫蛊或许主要是依赖于养蛊人所喂养的蛊。可在邓启耀先生的书中,自然蛊也并不少。比如说有一种形状类似于蝴蝶的蛾子,它的羽翼上就沾染着一些绒毛,甚至鼻间还有一根长长的吸管。这看上去又像是蝴蝶又像是变异后了的蚊子,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呢?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当时人们对于生物学的了解也并不多,于是在一些乡下地区就有不少老人会认为这种蛾子并不是喜虫而是一种害虫。甚至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昆明,当地人对于这种蛾子都是避而远之的。他们只要发现了这种蛾子,马上就会选择用开水或直接用火把将其弄死。

原来,这种蛾子被当初的昆明人认为是一种会吸娃娃魂魄的自然蛊。他们说:这种蛾子吸的娃娃的灵魂多了的话,眼睛会变得更加凶猛。就连比它大很多倍的人,在看到这种蛾子的时候,也会觉得慎得慌。

邓启耀在描写这一章节时表示:当初的老人们就说这种自然蛊最害怕的东西就有两个。一个是大烟的味道,一个是鸽子屎的味道。所以当初的云南昆明,即便是在城里也会随处可见不少居民会养鸽子以及烹煮大烟,他们让浓浓的大烟味弥漫这整个城市。

这听起来好像有一些夸张,但在先生的书中描写的是当初的人们对于这种蛾子的抵触情绪还是比较高的。他们会用煮大烟的滤纸将其晒干后,在不焚烧大烟的时候再把那个滤纸拿出来点燃。这就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香薰,他们用相同的气味去驱赶这种自然蛊。

那为什么当初的人会这么害怕这种蛾子呢?因为在不少老人眼中,有一些宝宝他更加容易生病,而且医生也没办法看出孩子到底是得了什么病症的时候,那他们就会怀疑是不是这种自然蛊盯上了娃娃想要吸娃娃的灵魂。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他们还觉得,蛊有时候人们肉眼也没办法及时发现在哪里。这时老人就得分工合作,比如说有些老人得赶紧去给已经患了病的娃娃去滚鸡蛋,这种滚鸡蛋的行为就被称之为是滚蛊,也就是驱自然蛊的一种方式。

老人们会找来一个刚下的新鲜生鸡蛋,在鸡蛋的尖头还得插上一根细小的针,老人在给娃娃滚鸡蛋的时候还要注意用低沉的声音,默默的念着滚蛊的台词:滚金蛊滚银蛊,滚长虫蛊等等。也就是滚加人们所知道的所有蛊名...

在念完这些台词之后,老人会赶紧拿来一碗米。然后那个滚完的鸡蛋也不能扔掉,而是放在孩子的枕头旁边。老人让孩子赶紧睡觉,他们觉得用这种方式能诱惑自然蛊去吃米或吃鸡蛋,而不是在粘着娃娃不放了。

但这种去蛊的方式并不能够一次性解决问题,老人还会帮助生病且没办法查出病因的娃娃连续滚上好几晚,且整个过程都是相似的。必须得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个滚完的生鸡蛋在用沸水煮熟之后,剥出来的蛋壳是白滑滑的,而不是冒出了很多点点形状的,那娃娃去蛊的过程就全部结束了,孩子也能恢复健康。

其实在这本书中关于自然蛊的记载,大多数来自于白族。这种自然蛊看上去有一些邪乎,在现代人的眼中看来好像不容易被接受。但关于鬼蝴蝶,相信更多的现代人就可以更能理解一些了。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同样都是蛾子飞,却有一种蝴蝶鬼

其实鬼蝴蝶也是一种自然蛊,邓老先生在他的书中就记载了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说在云南昆明,也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邓老先生就听闻省里有一所大学出了一件诡异的事,当时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邓老先生自然也关注到了这件事。

原来省城里有个大学里有两个女学生,突然间就生了病。而且学校把她们送去医院去做检查也没发现病因,这就显得有一些奇怪了。可是两个女孩好像病的还不轻,不仅没了意识而且身体还发红,看上去明明很严重,但医生始终没办法给她们确诊。

而那个年代,当时即便是在省城里,还是有很多人会相信巫蛊之术。于是他们就开始猜测:这两个女娃娃会不会是沾染了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是鬼蝴蝶呢?

那鬼蝴蝶又是什么?按照当时人们的说法,鬼蝴蝶其实也是一种自然蛊。它们可能是来自于农村地带,而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学生在放假时期可以回乡下老家,到了开学时期又会从乡下来到省城里。那么这一来二往,的确就存在有学生从乡下带来自然蛊的可能。

按照邓老先生书中对于该故事的描写,最开始时人们有了这样的猜测之后,还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时,不少学校里的男同学们个个都气得不行。他们找来了长刀和农业工具,表示一定要把那鬼蝴蝶给找到。还说只要找到了鬼蝴蝶,就一定要把那自然蛊带到学校里的人给抓住。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在云南省城闹得不可开交。而校方自然是想把这件事情压下去,不想占用公共资源。可没想到这件事情最后还是引起了公安的注意,最后是在警方的介入之下,这件事情才显得平静了一些。可没想到这所学校里的男同胞们,最后在疏散女生宿舍的时候,还真的就在那两位患病了的女学生床底下发现了鬼蝴蝶。

没想到这只鬼蝴蝶还没飞出女生宿舍的窗户,学校里的一众男生就拿着各种工具,将这只鬼蝴蝶给消灭了。让人惊讶的是,邓老先生书中记载说不足24小时,那两位之前明明病情非常严重的女学生,莫名的就自己恢复了健康,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经历似的,倒也让人觉得很奇怪。

其实邓老先生对于这只鬼蝴蝶也有过详细的描述,他在书中介绍这种当初让人闻风丧胆的鬼蝴蝶,虽然在传说中是一种自然蛊,但其实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它的话,它就是一种蛾子。

其长相是那种毛茸茸的,看上去的确不太美观,尤其是它的两只眼睛的中间偏下一点的位置有一根长长的吸管,的确是让人在视觉上不敢直视。这种蛾子浑身还散发着一种,让人恐惧的感觉。

但邓老先生毕竟来自中山大学,也是国内知名人类学教授,他对于科学还是比较坚信的。因此他在书中解释这种鬼蝴蝶时,表示它之所以并不被人们喜欢可能重点就来自于其羽翼上的那些毛茸茸的东西。因为这种蛾子身上的细绒如果处在掉毛期间,会让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出现神经性过敏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自然蛊好像还可以用科学手法来进行解释。但是有些邓老先生书中记载的故事,可就显得邪乎了点。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女孩娇媚惹人怜,翩翩被叫琵琶鬼

这则故事被记载于1971年。当时邓启耀先生不满20岁,他被派到傣族寨子里去当知青。其实在1971年时,邓老先生在这个寨子里已经与当地人民生活了快两年的时间。

他从当初那个稍微有些内敛,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也不知道该如何打交道一心只想多读点书的文艺青年,慢慢变成了可以与当地人民融入在一起的热情大男孩。

在大家都有时间的时候,邓老先生就会和当地村民一起去聊天。

在闲谈之中,他就听闻当地寨子里有一个长相和气质都还算不错的女孩。明明是待嫁年纪,可惜没有哪个当地男孩愿意或者说敢去娶她,这是怎么回事呢?

寨子里人告诉邓老先生,当地所有人都在传这个如花一般的女孩是所有人眼中的琵琶鬼。那琵琶鬼又是什么呢?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就相当于是养蛊的那一类人。

大多数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不图钱,只想养蛊去转移自己身上的痛苦或者去报仇。总之他们在当地人眼中看来是心术不正的,是值得被排挤的。所以大家给这类人就取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叫做琵琶鬼。

读过书知道科学重要性的邓老先生,在起初听到琵琶鬼的说法后觉得有一些荒唐,可没想到接下来寨子里却发生了一些诡异的事情。按照村民的说法,在传说中琵琶鬼与普通人不一样,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差异,就是养蛊的人不敢从晾衣绳的下面路过。因为在太阳下,晾衣绳会让琵琶鬼现出原形。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邓老先生和当时一起被下放的读书人,也就是当时的知青们想着——如果让那个女孩当着众人的面从晾衣绳下走过的话,那她不就可以证实自己不是琵琶鬼了吗?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女孩自己不愿意。难道她真的养蛊了吗?这一点还真的不好说。

在那个年代,养蛊的人虽然身上被贴了不少负面标签。他们活得也非常卑微,轻则容易被撵出家乡,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当地人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私刑处理。比如说绑在自己的房子里,然后再点燃火把……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反抗,而是选择在被孤立之后继续过着被不欢迎的生活。

不过关于琵琶鬼的故事并没有就这样草草结束,时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邓老先生又返回了在傣族当知青的那个村寨,这时他就刻意打听了当初被村民们说是琵琶鬼的那些女人最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而村支书告诉邓老先生的结果是:他们后来专门为琵琶鬼打造了一个独立的小寨子,让那些被认为是琵琶鬼的人单独居住。后来人们想要去靠近那个小寨子的时候,里面的人也不再欢迎外面的人进去。

如果琵琶鬼还存在被人误解的可能,那么关于马蜂蛊的故事,可能就会显得诡异了一些。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传说养蛊人,最狠不过此

1980年春节过后,在傣族寨子里当知青的邓老先生就被调到了云南西北部的一个村庄里工作。

这个地方的湖泊交纵。当地有一条河极其庞大,当地人就将这片湖视为母亲湖。在湖的周围有很多的村民扎居在这里,其中有一户人家被当地人认为是养蛊的人。当地人都劝邓老先生可千万不要到那个被认定为是养蛊的人家中去,甚至是走多一点的路,也不要从他家门前经过。

原来在当地人口中,这户被排挤的人家一直在养马蜂蛊。在他的家门口有一条岔路口摆放了很多奇怪的东西,当地人不愿意碰。原来那些东西,就是可以用来养马蜂蛊的必要工具,其中就也马蜂蛊的苗。

其实,这除马蜂蛊外还有鼠蛊、蛾子蛊等等。在这其中最厉害就是当地人眼中的蛇蛊了。那它厉害在哪呢?只要是人中了这类蛊,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现象。比如中了蛇蛊的人肚子会一直不断的膨胀,人们也能清晰的隔着中蛊人的肚皮看见其肚子里有不明生物在不断的移动。

在书中邓老先生描述说,像蛇蛊、主马蜂蛊这些,能让中蛊的人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把体内的蛊给养成形,然后它们就会吞噬中蛊人的内脏。而中蛊的人会立即吐出一些像五毒一样的害虫出来。

中蛊人的情况越惨,当地人就有多恨养蛊的人。

来到该村庄的第2年,邓老先生亲眼目睹了当地的一个真实事件。原来,村庄里有一女人家要拆旧房子建新房子。农村人都非常热情,他们自愿的过来帮助这户人家。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可没想到村民们在帮他们拆老房子的灶台时就发现了一窝马蜂,当时他们都怀疑这户人家是不是在养马蜂蛊?可没想到大家还没什么反应的时候,这户人家的主人就纷纷跪了下来,央求村民们不要焚烧那群马蜂,还说不然她家妹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原来,这户人家的女主人还有一个妹妹。她在河的对面有一情郎,而那个情郎家就被当地人找到证据说在养马蜂蛊,所有人都开始排挤这户人家。可没想到这男人有一个女友,两人虽没结婚但情谊非常浓厚。两人便按照当地习俗,他们一直在过着走婚生活,而这个女孩其实就是这个要建新房子的女主人的妹妹。

现在两边都被当地人给抓到了证据——他们两家都在偷摸的养着马蜂蛊。

经过这件事情后,当地人便逐渐都孤立了这两户人家。而那个女主人的妹妹,当时的年纪也就刚好成年。时隔多年后,邓老先生又返回了这座村庄。他还专门询问了这个女孩的结局——她被孤立心情不畅,一直寂寞的过着独来独往的生活。女孩虽然长得还算不错,可没有人敢来提亲。所以她最后的结局也就是孤独终老,而且她的身体还不好,最后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这些故事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于邓启耀先生在中国历经四十年考察的书籍中记载的所听闻,或经历的真实案件。

人类学家探秘湘西,考察真实的巫蛊,传说中的“巫蛊”到底是什么

那么在看完邓老先生和大家讲述的这些与巫蛊相关的传闻后,不知大家对于巫蛊会有怎样的认知?其实邓老先生也把话说的非常明白了——他讲巫蛊看起来和妖魔化的传说可以画上等于号,但其实这种观念的存在是带着一些落后地区人们极强的心理暗示和一种神秘的幻想。

老先生还讲到:难道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那巫蛊之术就真的不存在了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有着一种极强的群体幻想,并想对某一观念有着超强的心理暗示。从某一种角度上来讲,这种意识不也相当于是一种蛊术吗?

原来巫蛊术是假的,在科学面前它脆弱的不堪一提,也终究会被时代消灭。但是巫蛊现象背后折射的群体幻想的诡异性,有可能在每一个时代都能出现!